求一爆笑的相声段子
相声:超级主持人
甲、乙(合):大家好!(鞠躬)
甲:一个节日马上就到了,是什么日子?大家知道吗?
乙:什么呀?
甲:还能是什么日子?一月一日不是元旦,还能是方蛋吗?
乙:你是说圆圆的蛋吗?蛋不都是圆的吗?
甲:别乱说了,我说的是元旦节呀!
乙:好,咱言归正传。听说中央电视台办了个联欢会,那主持人的水平可真不咋地儿!
甲:可不是吗?联欢会刚开始,主持人就出来报幕了(一扭一扭地):“迎新春庆元旦联欢晚会到此结束!”
乙:啊?不会吧?还没开始怎么就结束了?
甲:这还不算什么呢,接下来还有更厉害的!
乙:又怎么了?
甲:下面的节目是《黄河大合唱》,为了弥补前面的错误,主持人特意加了一句台词(充满激情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源远流长,孕育了无数中华儿女,请欣赏合唱(拉长腔调)——《长江之歌》!”
乙:看这激动的,长江跟黄河都分不清了!
甲:又一个节目是舞蹈《当枫叶红了的时候》,主持人又上来了(两手对握放于胸前,悦耳动听地):“请欣赏舞蹈——《当红叶疯了的时候》。”
乙:这都哪儿跟哪儿呀!我看红叶还没疯,我倒是快疯了!
甲:接下来主持人朗诵配乐散文《黄果树瀑布》(抒情地,乙哼乐曲):“今天我要去游览世界文明的黄果树。到了山脚下,我们开始行进,转过山,我惊呆了!只见山崖上高高地挂着一条破布……”(被乙打断)
乙:破布呀!擦桌子用的破布啥时候跑半山腰了!
甲:别忙着笑!还有更逗乐的呢!
乙:啊?
甲:下面一个节目是童声独唱《采蘑菇的小姑娘》,主持人又上来了(声音清脆地):“请欣赏童声独唱——《采姑娘的小蘑菇》!”
乙:哈哈!这小蘑菇可真够厉害的!
甲:接下来是笛子独奏《扬鞭赶马运粮忙》,是说农民秋后丰收了,赶着马车运输粮食的欢乐情景。主持人报幕了:“请欣赏独子笛奏——《扬鞭赶马运流氓》!”
乙:啊?这独子是什么呀?还运流氓呢!
甲:最后一个节目是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主持人这回倒很自信,不慌不忙地开口了(充满自信地):“请欣赏新疆民歌《掀起你的头盖骨》!(带动作)”
(乙转身要跑,被甲拦住)甲:相声还没说完呢,你跑什么呀?
乙:我再不走,这脑袋都要没了!
甲乙(一起鞠躬):谢谢大家!(下台)
带三十年房贷相亲被骂小伙发声:“我还得起,我买房没错”,他真的没错吗?
买房有什么错?现在年轻人有几个身上不背着房贷的?但凡背上了房贷的人又有几个不是30年为期限的?认为他有错的人想必是没经历过多少社会毒打的人吧。甚至我还觉得这个带着30年房贷去相亲的小伙儿反而应该被尊重。
第一、小伙儿敢于把自己的现实情况完全摊开来说,对于他即将相亲的对象是一种坦白,也是一种赤诚相待,这种真诚反而难能可贵。
现在身上有债的年轻人往往都是因为房贷或者车贷,不过一般在相亲的时候,很少会有人直接把自己所有的贷款信息和对方公开,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觉得又不一定能相亲,之后就成为女朋友,所以贷款这种事情没必要说;二是可能会认为身上有房贷或者车贷是已经存在的生活压力,如果对方在刚认识你的时候,就知道你身上有如此多的压力,想必能够完全接受的人不会太多,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发生,大多数人选择了暂时不提。像小伙儿这种完全不怕被别人知道自己带着30年房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我才觉得他这样是对相亲的女生的一种坦诚,至少能够在第一时间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经济情况,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坦白的方式会让对方直接拒绝掉自己,但如果能够遇到可以接受自己的人,想必是一定能够相伴终生的人。
第二,小伙儿在婚前用自己的名义提前买房,只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任。
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在外面打拼,就是为了能够找到女朋友之后结婚,然后买一个喜欢的房子一起生活。相对来说,这个在有女朋友之前就买了房的小伙其实要比很多人都有先见之明,虽然他背负了房贷,但是他自己也表示可以还的起,也就证明他现在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么在相亲的时候,他也可以理所当然的说自己有房。
并且这种在婚前提前买房的人,某种程度来看,这也是自己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这个房贷的贷款人是他自己,那么,在结婚之后两个人赚取的工资是归为婚后财产要共同使用的,但是因为房贷的存在,这部分钱会有一部分去还房贷,从这方面来看,对女生是不那么公平的。如果出现了一些婚姻上的问题,这个房子依旧是属于婚前财产,对于小伙自己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小伙错了吗?小伙没错,他只是为了自己而已。
我觉得小伙买房没有错,但是他可能因为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了,所以大家觉得他太自私,尤其是女生们,更是感觉无法接受这种情况,这才觉得他错了。
你见过最惨的买房人吗?究竟有多惨?
我见过一人买了30多套的买房人,他手里几乎都是保持长期在20多到30多套,陆陆续续的再买再卖,他家开始也是很平凡的一户人家,他家有一个宝贝女儿在香港上班,几年后回来就没有出去上班了,家里就突然有了资金买几套房开始做起房子买卖,从几套发展到几十套的确不错,后来当地一家有个小伙子和他家女儿年龄相当,就到他家给儿子提亲,那小伙子家是开工厂的,有了好几年的工厂企业,这是真正的门当户对,不提便罢一提就成,算是当地发家比较早的富豪,也算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了,不到半年两个小年青就正式结婚了,一混凑巧在18年吧!房价开始滞留无人问津,渐渐的有点紧张了,男孩父亲开始向女孩父亲借钱抵挡贷款,一月两月过去了,一直借了半年男孩父亲不想再借了,不但不借还想收回原来借款,但是不但不借反而必须借了,因为两家签了合同共同发财,就这样一直坚持着等刚需反弹,后来又遇到病疫男孩家工厂停工,外单停止,收入停留,无法启动工厂开工,但是两家签了合同的后期贷款男方父亲承担,这时候男方父亲拿不出钱来矛盾就开始了,也开始断供贷款,几个月前两家协商过打折处理房子,可是打折也卖不掉了,男方父亲收到法院传单了矛盾就恶化了,最终房子还是被查封了,这时小两口就闹离婚了,破镜难圆最终还是去了民政局拿回两个新本,女儿感到亏欠父母太多又去了香港,现在两家红眼看蓝眼也算门当户对,男孩家父亲把厂子转让了维持生活,女孩父亲住房也被查封只能租房住,老四口矛盾又开始了,每天的誓言口诀也是两个字:离婚。欲知后事如何?且听观察一段再跟帖
我朋友,三十五万买了套一百五十多平的房子, 最后,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我朋友小章,四川的,大概两年前吧,图便宜在重庆买了一套小产权房,
花了三十五万,买了一套一百五十多平米的房子,简直是血赚啊!
但是,那个房主明确说了,这个是小产权房,没有产权证的, 朋友想了一下,可以啊,这房子价格这么诱人,就算买来住也不亏! 而且,就在城边上,住着交通啥的也很方便! 于是,双方达成共识,就只签了个合同就完事儿,连公证处都没去。
但是啊但是,重庆的发展还是很快的。
这个地方很快就成了拆迁的地方,朋友很开心啊,
难道自己踩着狗屎运了?难道自己要咸鱼翻身了?
白花花的拆迁款即将到来,想一想,还有一点小激动呢!
然后拆迁队来了,要求朋友限期走人,并且表示,屋主已经签字了, 朋友小章那叫一个懵逼,自己什么时候签字了?
然后,通过查询才知道,
原来,这套房子,是当地村民的集资房,
所有权在这些村民头上,这些村民有权利处置。
而且,更 搞笑 的事,卖房那个给他的人,并不是真的房主,
根据房主村民表示,那人可能是一个外地人, 在四年前,和村民签了租赁合同,用十万块的价格租借了这房子二十年, 随后,又和小章签了房屋买卖合同, 自然,小章和那个外地人签的买卖房屋合同也是不生效的!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租借合同最多十年,二十年是不规范的,
随着后续调查,真相更是大吃一惊:
小章和外地人签的合同,以及外地人和村民签的租赁合同, 通过两份合同一比较,才发现: 那个外地人居然签名都不一样,很明显是假名字! 估计就是做的假身份证,然后签的合同吧! 虽然朋友报了案,但是证据太少,人肯定是不好找到了。
当然,村民也是拆迁后心情大好,给那朋友退了十万的租金。
不过,花了二十五万,就住了两三年
也算是买了个教训吧!
说一下身边的一个案例吧
我的一个发小,父母在2008年的时候看养殖挣到了一笔钱,想着存在银行没啥价值,就在老家镇上贷款买了2套房,当时还是20万一套,而那个时候在这个价格在城里面也是可以买一套房的。
时间过去了8年,贷款也还完了,可房子从20万降到8万也卖不掉,想在城市买房,可是城市的房价已经翻了五倍,也买不起了,老家的房子也卖不掉。这就是一个买了房,但是却被房子坑了的现实案例。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在涨价,有很多地方一直在跌,我们总是感觉房子一直在涨,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想去的地方也是别人想去的地方,而土地是有限的,所以,稀缺效应就导致房价一直在涨。
而买的房没有涨价甚至降价的人,大部分也是本身条件不怎么太好的人。这就是阶层的逐渐分化的过程,房价就已经把人与人拉开了差距。
没有很惨的买房人,只有没有赚到钱的买房人!
我一亲戚2013年买了一套楼龄25年的老楼梯房,买的时候由于房子楼龄老贷款都贷不到,只能东拼西凑到处借钱才把房款付上,不然订金都要白白损失掉了。
亲戚拿到房子后将房子里老旧家具电器都换掉,才把房子租出去,但没多久租客就抱怨洗水间漏水,亲戚敢紧又花钱把洗手间做了防水。该租客才租大半年因为职务调动就退租了,虽说多拿了一个月租金,但又要多花一个月租金给中介招租了。过了一个月又一租客进驻了,但没多久亲戚就被物业叫去说,邻居们反映他家租客在房子里养狗,白天晚上狗叫声扰民,而且楼道经常有狗屎。亲戚去到房子里与租客谈话,去到房子里发现阳台门和墙纸都被狗咬坏了,亲戚让租客赔,租客说合同里没写这些就不赔,亲戚生气把租客赶出去了。
亲戚被这套房子弄得疲惫不堪,将家里重新收拾一下后在2015年房价稍有点回升时挂出去卖掉了,总价格与亲戚购房、装修所花的钱基本一样,没有赚到钱。而且刚卖没多久后面房价蹭蹭的上涨,他的那套房子价格涨到比他卖时多了50W,他心里那个悔啊疼啊。
2016年10月房价最高时亲戚担心房价再涨而手头又没房,他就追涨买了一套新小两房,刚买没多久国家开始调控房价,他的这套房子开始下跌了,他心塞得很,幸亏没跌多少就保持稳如泰山式的价格了。就这样一直横盘到2019年,亲戚女儿要花好多钱学艺术,家里没钱,亲戚想投资小孩比投资房子重要,就把房子给卖掉了,一分没赚!2020年房价又大涨,亲戚气得都想跳楼了!
好在他女儿比较出色,让他还看到了一线希望!
都说早期买房的人,都赚了。
但在昆明,买房买出悲剧的人,也不少。
6年前,熟知的一位老人为了儿子结婚,一家人凑了20万当首付,贷款买了巫家坝片区的别样幸福城。那时,眼看着房子都已经封顶了,开发商打一万个包票,说是2016年就交房。
结果,时间都过去6年了,这位老人都当上婆婆了,贷款买的房子不仅烂尾了,每个月还要还银行贷款。
最关键的是,当年贷款买房是以儿子申请的,儿子不仅要继续还贷款,而且因为有未还清的贷款,重新买房被拒绝;若用老人名义买房,因为老人年纪大了且都退休了,向银行申请贷款是拒绝的。
别样幸福城有的业主采取自救方式,倒是救活了一栋楼。
但这位老人家买的房子,因为仅完成了建筑大框架,倘若要自救,投入费用不少,响应者寥寥,故只能作罢,长久等待中。
现在他们一家人,只能挤在老人房子中,看着越来越高的房价,望房兴叹。
有时候,买房也是人生一项非常重要的抉择,选择不对,真的就是毁三代。
买房,买来住和买来投资,中国房价已经是 历史 高位,不可能再有太大向上空间了,北上广基本定型,涨的是二线、三线城市,特别是中部城市,我觉得买房,哪怕你怎么跌,难道你有炒股的人赔的惨?房子至少是固定资产。我谈谈我亲戚家他那个小区,他是怎么理解的吧!他是贷款买的房子,交完首付款,等着入住。后面售楼部降价促销,也没见他们那些买房住的人去闹,很多人一辈子只买一次房子,一供就是几十年,属于终身投资。人这一生要换很多次房子的,消费观念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从你毕业后单身或情侣租一个单间,二人世界一室一厅也非常满足,面临结婚的时候至少就要买两居室以上了,孩子毕业后老年生活就希望有个院子种种菜养养鸡!
所以人对房子的需求是不断更新不断上升的,常换常新。但飞涨的房价让换房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难,鼓吹房价上涨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没好处,除非你就是投资炒房的人。房住不炒,抑制投机炒房!3月下旬以来,海南、深圳等多地先后出台更严的调控政策,涉及限购、限售、首付比例、刚需优先等多个内容,调控不放松!由此可见,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底线,国家不会踏进日本失落的陷阱!最好情况,维持现在价位,不涨不跌,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胎、三胎放开,后面房地产业平稳落地。炒房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人是傻子?
我见过一个专业炒房的房虫,一下买了十几套商铺,后来这商铺出问题了 ,现在基本上可以说烂在那里了。
那边开发商内部有个领导和这房虫关系很好。
就和他说了,这边的项目规划会如何如何,然后可以给他多少价格上的优惠。
然后房虫老兄就信了,把自己手上好几套很好的住宅都卖掉了,一下买了十几套面积很大的商铺。
现在这老板过的什么日子呢?
就是资金一下打水漂了,并且,还要每个月偿还巨额的按揭。
最可怕的是,那项目已经停摆了。
开发商出了问题,有好多高层被查,土地性质也存在问题,资金也存在问题。
可以说,最后这项目可能很难进行下去了。
这房虫老板,以前都是开着奔驰,拿着一串房间钥匙,每天就是看看房子,收收租子,买买房子,卖卖房子,每天都是笑嘻嘻的。
现在因为按揭还不起,名下资产已经被银行诉讼查封了。
这是我见过最惨的买房人,从富豪变成了老赖。
我原来一同事,老公是做快递员,老婆在一家奶粉店做店员。本来自己有一套两室一厅的小房子,带者两个孩子也算是其乐融融,老公不知是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19年底跑到郊县新的一个开发区,买了一套恒大分期付款的房子。
谁知今年疫情突发,媳妇失业,老公做快递员也受到重创,昆明这个地方的快递业很典型,派件多,收件基本无,也就是说收入大幅锐减。
6月初的时候我去他家玩,说起这个房子,两口子都是唉声叹气,新房款交不出来,本想着把老房子卖掉吧,因为疫情加上自己房子房龄有点老,挂到中介几个月来看的都没有几个,更不要卖了。
现在两夫妻为了这个新房子,互相埋怨,到处借债,夫妻感情大受影响,据说,开发商已经多次催款,如若不交,就要把房子处理掉,面对这个形势,两夫妻一筹莫展。
我的一位某度客户,多年前计划在京购买一套两居室用于安家娶妻,经过多次看房选中一套望京某小区的精装两居室,在多次与业主的价格谈判中成功的将价格谈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就在即将签合同的时候,客户接了一个电话,回来后再次要求业主降价百十,业主拒绝,不欢而散,后来房子被一位经商的阿姨购买。自此以后,客户连续四年只看不买,然而房子在经过四年的市场洗礼后总价翻了一番。巧合的是四年后当年客户看中的房子再次挂牌出售,客户对此房依然情有独钟,最后以高出四年前一点五倍的价格购得此房。在拿到房产证的一瞬间感慨万分,事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在一次聚会时跟我讲了当年发生的事,当年
在签合同前接到的电话是他的一个同事打来的,电话内容大概是说,中介在骗你,房价会降,建议他在观望一段时间,肯定会降价的。就这样他信了。
最后我的这为客户朋友感慨的跟我说,买房子一定要相信我们,因为我们专业,再好的亲戚朋友都不能为他买单,一念之差多花两百多万买了个教训都冤死了。
这是我亲身经历最惨的买房人!
最惨的买房人莫过于深圳最近刚刚发生的两件事情,都和深圳的学位有关,一个直接损失60万,一个房价直降200万。
第一个,夫妻俩人决定购买深圳龙华红山地铁站附近的回龙湾小区,为的是给孩子准备深高北的学位。夫妻两人也是一般白领阶层吧,本次其实是换房,谈好以1350万购买一套三居室,然后已经交了60万的定金,可是,因为这几年孩子很多,尤其是今年,内部消息爆出二胎家庭面临分流的风险,也就是,有可能被抽签的其他学校,他们的孩子不能绝对的上深高北学校。夫妻俩人痛定思痛,最后绝对违约,再去福田买别的学位房,可是,因为是自己违约,定金一分不退,白白损失60万。我想说,这个业主也有点不厚道啊,好歹你也给别人退还一半啊,这样双方都好受一点吧。
另一个就是同事了,购买了深高学位的公寓,但是,今年政策突然调整,那个公寓不属于此学校范围了,房子又老又破,当时价值高高在上就是因为这个学校,现在学校没有了,房价直降200多万啊,很多家长跪求相关部门,也没有用啊。
这两个是我见的最惨的实际情况了。
年轻人别再贷款买房?太扯了
最近有篇文章特别的火,它的标题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建议:年轻人不要再贷款买房了!”
这个标题大致一看,应该是搏眼球,抓住两个点:开发商都叫年轻人不要买房了;另外一个:年轻人不要贷款买房了。
文章最后那句话,太有煽动嫌疑。
“现在买房是透支青春透支父母的晚年”,最后这句简直戳中大部分啃老买房人的玻璃心。
估计没有买过房子的小年轻,看完之后,就很可能义愤填膺真就以为房子是可以不买的。
几年前的一位同事刚从事房地产,曾经特别愤青地办公室发表言论:“为什么要买房子?我觉得不用买房子,可以租房子啊!”blahblahblah……
当时特别佩服,觉得小伙子好有想法,棒棒哒。到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说不用买房子的这位,其实家里根本就不差房子。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可以轻易拒绝某样东西的人,往往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越是紧张某件事的人,往往千辛万苦才摸到一个角。
文章的逻辑是这样的,房价高是因为供不应求,开发商和媒体是幕后推手。十年后,供需关系会改变,房子会过剩,所以房价一定会跌。所以小年轻们摒牢,不要为高房价埋单,十年后就可以轻轻松松不贷款就买到房子了。
房价必跌论其实和房价必涨论一样不友好,令人讨厌。房价必涨论确实有造成恐慌推高房价的嫌疑,然而房价必跌论更有可能让本来在合适的时候买到合适房子的刚需,错过合适的置业机会。这也同样不负责任,误人子弟。
1、贷款买房就是为银行打工埋没青春?
先不谈年轻人买房的问题,先看贷款买房这件事。
这篇文章多次提出,“不要为银行打工,埋没青春和激情”。不建议大家贷款买房,潜台词是手里有足够的全款再买?
全款一次性买房的人的比例,有多少?这个比例并不高。例如杭州主城区,90方总价至少150万,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很少会有这么多存款在手。不贷款怎么买?这和普世价值不符。
除了上面这点,就算有手里资金充足,有多少会全款买?
之前看了一位前辈的文章,里面有个观点是:傻瓜才全款买房。
刚开始听到这种观念,不理解。按揭利息非常高,基本上20年的商业贷款下来就是,贷了多少钱就要还双倍。乍一看,好像如果资金能够周转,全款买房可以省下很多利息。
直到后来我接触到了一些金融投资的知识,才发现,这是穷人或者屌丝的想法。有一定资产水平的人往往不会在意这些利息,更在意的是投资回报率。
身边也不少,自己创业,也算小 老板 ,每个月还是还着按揭,以他们的实力并非没有钱全款,只是钱用在了产生更高利润的地方。有经济头脑和金融手法的人,100万可能撬动了一个项目,用好银行的钱才是关键。
但是一问房子却贷着款当然富到不在意几百万几千万的人,这个观点也不适用。
按揭是让流动资金活起来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所以不要觉得借银行钱买房子就是苦哈哈,对于高手来说,有房贷反倒是幸福的。
2、要么适应!要么移民!
文章中说,“日本年轻人买不起房子就不买,在出租房放飞理想。”意思是让国内的小年轻也学学隔壁国家,不要眼高手低,买不起就安安租房,脚踏实地。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事实呢?
拿日本、 欧美 的标准看中国,基本不适用国情。国家层面都不一样,政策层面都不一样,要求老百姓有 其他 国家的觉悟?这标准太高!
身边有个案例,一个朋友在上海待了很多年,前阵子怀孕了。看看上海的房价,看得上的房子都起码四五百万,最后决定这个节骨眼上直接移民。
这样选择的人,事实上不少。不想为国内高房价埋单,或者觉得不划算,直接离开。这种做法,特别赞成,果断不矫情。
实在接受不了国情的,移民是最好的办法。又想在这个土壤生活,又想结出异域风情的果实。这逻辑,很难成立。
3、年轻人该买房就想办法买
不鼓励投资房产,不鼓励持有多套房产,因为真不是一个适合投资房产的国土。
有不少人,追着高价买房子,大部分还是刚需。“没办法,再高也得买,等不了,想办法也得买。”这是刚需的心声。
因为投资和自住,完全是两码事。
日本年轻人不买房,可以租房。日本的户籍制度跟我们一样吗?
我们这一代要是没生孩子,不买房租租房子还真办得到。生了孩子,杭州本地人除外,新杭州人不买房子,真的可以?
有孩子和没孩子,还真的是两回事。
讲个实际的案例吧,马年的时候生孩子的孕妇特别多,社区医院和大医院都不堪重负,于是有一条不成文却默认在做的潜规则:如果户口不在杭州就不给建卡。(当然人不多的时候,有居住证就让建,甚至没有也给建。)
这是因为资源紧缺,大环境下可能会做到完全的公平么?户籍就是我们设下的门槛,在一定范围内共享资源的一个前提。
很多年轻人,文中提到是25-35岁的人,大部分还是因为孩子买的房子。杭州要在你所在的城市念书,很难挂着老家的户口。
在杭州,现在尚且有学区上的争议,但目前来看都和户籍挂钩,户籍又和房子挂钩。哪怕户籍房产证都符合,那还分一表生,二表生等等。
也许不在意学区,可以花大价钱读民办或者就老老实实就近念书,也可以。
如果不可以。那么就想问几句:改变户籍制度短时间可以解决?改变户籍制度老百姓可以解决?
解决不了,要么就老老实实想办法努力奋斗买,要么就索性抛开念想过没有房子的日子。最可怕的是,自己不努力,坐等房价跌来满足心中理想,太被动。
有个朋友的老家,在北方某二线省会城市的棚户区。家里的长辈退休了存款不够买房子,家里小孩也不努力,清一色等着拆迁安置改善生活。等了多少年?至少10年,至今还在等。被动,非常被动,如果想掌握更多资源就主动出击,等是个未知数。
不过文章也说了,“为了房子当房奴放弃理想禁锢青春不值得。”这点不假,但是只适用于手里已经有资本的年轻人,参考本文开头的那个例子。连户籍都搞不定,又到了该置业的年纪,还要谈理想?那就千万别生孩子。
“建议年轻人不贷款买房子”这种言论,为了眼球所以发表文章,太不负责。并不是每个人都等得起十年,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等这十年。
关于小伙贷款买房搞笑和小伙贷款买房搞笑说说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