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农行光伏贷每年为贫困户带来2500元收入
光伏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光伏贷也由此发展了起来,据了解山东省枣庄市农行光伏贷每年贫困户带来2500元的收入,具体的情况怎么样呢?下面跟我一起来了解吧。
“通了!通了!”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牛山村村委大院的房顶,一群围观的村民看着仪表界面跳动的数据0.1、0.2、0.3……发出惊喜的叫声。原来,这是农行枣庄薛城支行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放光伏扶贫贷款,建设的光伏发电设备并网发电成功,不断变化的数字正是光伏板累积的发电量。牛山村支书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该村总装机功率28KW的光伏发电站为例,按照每天日照5个小时来测算,可发电140度,电网以1.08元/度的政策价收购,每天可收入151.2元。扣除费用后,贫困户每家每年能有2500元左右的纯收入。
2016年5月份,农行山东省分行研发推出了光伏扶贫贷款产品,先后与枣庄、滨州等地方政府签订光伏扶贫贷款业务合作协议,由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贷款担保,按照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进展,及时提供信贷支持,得到了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贫困户的一致好评,有效提高金融扶贫能力。截至2月末,山东分行为光伏扶贫工程项目审批贷款13.8亿元,已投放贷款5.37亿元;累计发放光伏扶贫农户贷款2.8亿元。两项合计,共惠及贫困人口12万人。
沂水县地处沂蒙革命老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9万人,该县是纯山区县,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年均日照时数为2403小时,平均每天6.5个小时以上,光照资源丰富。目前,农行沂水县支行支持该县光伏扶贫工程(一期)项目的首笔贷款2亿元已投放到位,使贫困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阳光收入”。农行贷款已经用于沂水县富官庄镇等11个乡镇、44个贫困村的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总建设规模75.967MW。该项目已于去年正式并网发电,项目收益除去相关税、费后,可保障贫困户年度可支配收入不低于3000元、持续收益20年,惠及44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279户、14646人。
沂水县圈里乡扶贫办任永锋介绍:“多亏了农行的贷款支持,全乡利用空闲场地建设了336KW的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5处,预计年可收益40万元,全乡10个重点贫困村都能受益。”
初春时节,走进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常家庄村郝务刚家,两排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的直射下显得格外耀眼。“自从家里安装了光伏电站后,看到电表一圈一圈地转,仿佛就看到一张张钞票钻进口袋一样,别提多带劲了!”郝务刚高兴地说。去年10月,安丘市大汶河常家庄村郝务刚从农行申请到了3万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贷款,在自家房顶安上了100多平米的电池板,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收购的电价是一块零八分,我一年就能挣8000多块钱。”在郝务刚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每天的发电数。
谈及光伏发电的好处,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村镇规划办副主任尹兆升说:“我们辖内的贫困村荒山面积大、光照时间长,区政府将光伏产业作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当地农业银行适时推出了光伏贷款,积极与我们对接了解农户需求,真正帮助群众搭上光伏发电的致富快车。”
3月5日,天气晴好,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宝一村村民王志如看着屋顶“遮光棚”模样的光伏电站喜上眉梢。宝一村共计248户农民,其中95%的村民安装了光伏发电项目,每日用电量、发电量、每日挣了多少钱一目了然,剩下电并入电网销售,1000瓦年纯收入1200元,真正开启了农民向天要钱的新举措。
东营市河口区扶贫办工作人员说:“特别感谢农行,光伏扶贫贷款大大支持了我们区的扶贫工作,光伏贷款的高效办理和光伏设备的高品质安装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
泗水县中册镇王家岭村的王得方,第一个在县农行8万元贷款支持下建起了光伏发电,他高兴地说,“农行帮了我大忙,我每年发电15000度,每月有1062元的收入。光伏发电为我打开了致富路,不少父老乡前来向我学经验”。如今,光伏发电项目已从泗水县最初的2个乡镇,发展到全县13个乡镇,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在农行的扶持下,拓宽了致富的路子。
柞水聚力农村银行怎么都是贷款的
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政策要求,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的作用,农发行柞水县支行主动对接县域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备选项目资金需求,省市县三级行联动,为陕西牛背梁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投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5000万元。

该笔贷款用于支持牛背梁旅游度假区孝义情影院、孝义情剧场、孝义文化体验馆一楼教室、研学多功能教室、周礼人生、喜寿院、非遗戏楼、户外3D裸眼、游客服务中心、孝义厅、湖心户外LED等单体项目的激光投影机、大型全彩高清LED显示屏音频系统等设施及设备安装。农发行柞水县支行根据项目特点,组织业务骨干力量,为项目“融资融智”量身定制融资服务方案,于12月6日将5000万元贷款顺利投放到位,为牛背梁孝义厅文化体验园项目建设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充实当地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带动柞水县经济发展,助力周边区域巩固脱贫成果。
近年来,柞水以“文化”兴城、以“生态”筑城、以“产业”带城,倾力打造6大功能区,其中包括“山水如画、孝义如诗”的孝义文化区,“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民俗体验区。牛背梁孝义厅文化体验园项目作为弘扬柞水文化的重点项目,位于柞水县营盘镇营镇社区,景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距县城18公里、西安46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牛背梁孝义厅文化体验园项目的建设加快了柞水县构建“生态体系+文化脉络+未来产业+物质形态+城镇幸福感”的新型孝义小镇发展格局的形成,最终建成全国特色文化旅游名镇、中国最美宜居休闲小镇。

下一步,农发行柞水县支行将坚定农业政策性银行“支农为国 立行为民”的使命担当,以“家国情怀 专业素养”为价值追求,持续对接县域重点项目,不断加大信贷投入,服务稳住经济大盘,致力于打造新时代农发行支农品牌形象,展示农发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和担当
湖南:金融扶贫将起到“源头活水”作用
三年前,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如今湖南扶贫开发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如何让湖南445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如何让高屋建瓴的扶贫政策飞入偏远山区的每个普通贫困户家中?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又如何以组合拳之势,扭转贫困地区的面貌?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湖南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智勇。
“四跟四走”的新路子
记者:湖南贫困人口在全国排第5位,占到全国近1/10,目前湖南还有445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已经到了攻坚拔寨阶段。未来3-5年,产业精准扶贫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湖南探索出了哪些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张智勇:2014年起,湖南在麻阳、芷江等地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新路子,并以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为平台,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模式,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3年来,共实施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29个,累计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2亿元,整合其他资金60亿元,引导690家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参与,直接帮扶贫困人口60万人,带动县级扶贫产业项目帮扶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
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思路,进一步深入推进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每年精准帮扶20万以上贫困人口,带动县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帮扶3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积极探索产业分红及股权 收益
记者:对贫困户的扶贫支持中,产业精准扶贫是重中之重,目前我省有哪些好的产业扶贫模式?未来还将推出哪些创新型的产业扶贫做法?
张智勇:我省在提出“四跟四走”产业帮扶路径的同时,提出了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三种模式供贫困户自主选择。直接帮扶模式,就是对既有产业发展愿望,又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直接参与区域特色产业开发;通过以奖代扶、 贷款 贴息等方式,予以直接帮扶。委托帮扶模式,就是受贫困对象个人或集团委托,通过购买扶贫社会服务方式,将国家给予特定对象的扶持资金直接委托给有意愿合作的、有社会责任的、讲诚信和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行项目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相互间以契约形式,明确责权利关系,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股份合作模式,就是秉承贫困对象个人或集团意愿,鼓励探索将扶贫对象户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产业分红收益与劳务收益转股增效的新模式,力争使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起到“源头活水”作用
记者: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的资金问题一直是难题,金融扶贫将起到“源头活水”的作用,请问目前我省金融扶贫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还将探索哪些新模式,借助金融力量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张智勇:扶贫工作,说到底就是解决“人”和“钱”的问题。我们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相对来说总量不是很大,需要用钱的地方却很多,分到产业扶贫上就非常有限了,这就要引入金融“活水”,借助社会金融资本来“浇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金融扶贫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需要在实践中趟出路子。
这些年来,我们在金融扶贫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引进中国基金会中和农信小额贷款公司、推进沅陵全国农村金融试点、建设村级小额信贷微型担保平台、试行村级扶贫互助金模式、扶贫农业企业担保等金融扶贫试点,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特别是2014年11月底,我们与省农村信用联社合作,推出了以“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为核心内容的扶贫小额信贷模式,有效破解了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突破了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资金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小额信贷”飞入寻常百姓家红网
“瓶颈”,成为我省最具特色的金融扶贫亮点,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高度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贫困地区产业要发展,企业和贫困农户扩大再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统筹解决。下一步,我们将在扶贫企业融资和扶贫保险方面,出台具体的支持政策,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一是和财政厅、省农行联合制定《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参与精准金融产业扶贫的意见》,力争十三五期间面向参与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投放贷款200亿元以上,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00家(户)以上,对接联系贫困村1000个以上,带动100万以上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脱贫。一是联合省保监局准备出台《湖南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案》《湖南省“扶贫特惠保”工作实施方案》,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家庭综合保障保险全覆盖,兜住贫困户因病因灾返贫的底线,实现产业保险对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重点保障,着力解决因意外事故、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等问题。
对于金融扶贫贷款新闻稿和金融扶贫政策宣传简报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