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房贷收紧?“三道红线”叠加,确有大行压缩涉房贷款
房企的融资环境日趋收紧。
9月28日,有消息称,数家大行收到通知,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 房地产 贷款规模,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占比降至30%以下。
证券时报记者对此向多位大行人士求证,有大行分行人士称,并未收到相关发文,但近期新增涉房贷款额度确有压缩。亦有华北地区的大行人士称,该行近期压缩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规模,但个人按揭贷款政策并未调整,此轮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收紧主要针对房企,对个人申请房贷影响不大。
多家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在融资新规影响下,三季度房企发债规模刷新历史记录。大部分房企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市场变化,加快储备资金。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涉房贷款规模占比设置上限,是从金融端降低地产行业负债的举措,与地产企业端“三道红线”降负债形成互补。预计四季度金融监管升级,金融环境趋紧,房企融资高度承压。“中秋十一”双节假期,房企或多采用促销政策,用回款对冲融资端压力。
房企开发贷投放规模收紧 个人按揭影响不大
随着近日监管部门出台房企融资新规,设置“三道红线”控制房企有息债务的增长,这一新政开始逐步在银行机构中得到落实。
东部地区一大行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银行总行通常会按月确定各地方分支行的新增涉房贷款规模。虽然目前没有收到总行或者监管部门明确的控制新增涉房贷款的通知,但从近期总行分配给的新增房贷规模看确实有所压缩。
华北地区一大行人士则对记者表示,该行近期压缩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投放规模,但个人按揭贷款政策并未调整,此轮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收紧主要针对房企,对个人申请房贷影响不大。
“一般情况下,如果压缩房地产开发贷款,银行与房企合作 新 楼盘 的个人按揭贷款或会受影响;但如果是 二手房 申请个人按揭贷款,则影响不大。总体看,目前我们的个人按揭贷款规模仍很充足,利率水平、放贷时长等并未出现明显调整。”上述华北地区大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不过,不同地区、不同银行的情况会略有差异。据21世纪经济报道,由于部分银行信贷额度紧张,在 楼市 销售有所狂暴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反而呼吁客户提前偿还按揭贷款。
另有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该行年初通常会对各省分支行制定综合经营计划,其中包含个人按揭贷款的投放规模目标,由于今年个别城市楼市回暖,某地区分支行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全年的个人按揭贷款投放额度用完,使得后续该地区新的个人按揭贷款投放要靠存量移位再贷。
针对监管端收紧银行涉房贷款规模,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认为,银行涉房贷款规模占比设置上限,是从金融端降低地产行业负债的举措,与地产企业端“三道红线”降负债形成互补。在此政策下,预计未来银行体系对于 购房 者贷款资格审查、贷款额度把控及贷款周期均将更加严格,放款周期将继续延长。 而对于媒体报道的多家银行表示新增涉房贷款占比将降至30%以下,他认为,在规模限制下银行涉房贷款额度将主要向首套刚需及合理家庭自住购房需求倾斜。
许小乐也同时指出,在具体政策执行时不同城市银行体系贷款政策将呈现差异化,主流银行贷款额度将向城市基本面较好、市场较稳健的核心一二线城市倾斜,但对于短期市场热度较高引发调控加码如银川、常州、沈阳等城市,购房贷款额度将有所收紧。
实际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严格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银保监会近日表示,“房住不炒”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持续开展30多个重点城市房地产贷款专项检查,压缩对杠杆率过高、财务负担过重房企的过度授信,加大对“首付贷”、消费贷资金流入房市的查处力度,引导银行资金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助推房地产民生属性逐步回归。
三季度房企发债规模超预期 四季度融资规模或下降
受融资新规影响,近期房企债券融资超预期发行。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截至9月24日,下同),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发行307次,融资规模约3247亿元,同比增长14%,三季度发债规模刷新历史记录。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指出,从三季度结构来看,8-9月连续两月环比发债规模下降,且降幅逐步扩大,融资监管影响已初步显现。
而从9月中上旬的融资数据看,全国房企境内外融资全面井喷。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9月中上旬,全国房企境内债券发行超过605亿,同比上涨了44%,同时,美元融资也超过60亿美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市场传闻房企融资收紧,所以大量房企在井喷融资,过去几个月海外资本市场的动荡,基本封死了内地房企海外融资的可能性,对于部分房企非常重要的海外融资明显减少,少数融资也面临高价的可能性。但随着6月海外疫情的部分缓解和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融资窗口再开,房企大额海外融资再次发布。大部分房企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市场变化,近期加快储备资金。对于杠杆率比较高的企业来说,最近融资压力有所增加。
潘浩也指出,下半年监管部门已多次释放监管升级、金融收紧的信号,三季度作为收紧的过渡期仍保持较高的发债规模,预计四季度增速将会有所下滑。从融资成本来看,与上半年融资利率下降趋势不同,三季度境内、境外外票面利率明显上涨,在融资环境趋紧与房企融资需求居高的环境下,融资低利率窗口期已过,预计四季度融资利率或将保持增长态势。
“8月住建部与央行约谈重点房企后,再次向房企释放“降负债”信号,并下发《试点房地产企业主要经营、财务指标统计监测表》涉及资产负债率等8项指标,其中涵盖之前网传“三条红线”指标项。预计四季度金融监管升级,金融环境趋紧,房企融资高度承压。”潘浩说。
对于融资收紧的影响,标普全球预计,受惠于销售市场的稳定化,多数受评开发商应有能力应对政策收紧。预计银行间市场的再融资额度减少(减至开发商即将到期债券存量的70%-90%)对受评开发商的影响较小。但如果上交所的公司债券发行额度也严格削减,则政策收紧对开发商的冲击会更大。
潘浩表示,四季度融资规模大概率保持环比下降,因此将进一步加大房企销售端压力,房企为冲击年度目标,抢占“中秋十一”双节假期市场,或多采用促销政策,用回款对冲融资端压力。
为什么年底银行贷款额度都控制了呢?
银行都遵从财政部的会计年度规定,12月31日为年终决算日,一般银行在第四季度开始就要测算整体规模,以符合国家信贷规模控制要求,在决算前还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比如清收等),为了使规模控制得到有效保障,所以银行一般年底会非常谨慎地发放贷款。
拓展资料:
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按类型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世界银行,它们的职责各不相同。
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国有政策性银行: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等。
投资银行:包括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富国银行、瑞银集团、法国兴业银行等。
世界银行:用于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按职能可划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和其他专业信用机构。它们构成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并存的现代银行体系。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如1930年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1945年成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1956年成立的国际金融公司、1964年成立的非洲开发银行、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等,银行在跨越国界和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税后利润逐年大幅增长,2011年中国银行业所实现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近三分之一。我国银行业规模发展迅速,但是利率市场化加快、内外竞争加剧、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银行金融 机构必须在业务结构、资源配置以及区域布局上均做出相应战略性调整。
而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业金融机构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的跟踪研究,特别是对银行业务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银行机构迅速崛起,逐渐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并成为行业的翘楚或新秀。
缩小信贷规模是什么意思
扩张信用。缩小是指规模、数量、范围或数目上减少,信用紧缩是国家银行有意识地压缩信用规模的经济行为,双重否定表肯定,整句话即表达要扩张信用,刺激经济。
涉房资金监管再升级:银行房贷业务将压缩,信贷审批更谨慎
人民银行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强调“房住不炒”定位,以及“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近期,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等三部门也发文,将联合开展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专项排查。
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市场挤占过多信贷资源,将加剧其他实体领域融资困难。在房地产金融严监管的基调下,银行将从房地产贷款存量和增量两方面进行控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或进一步压缩。
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涉房资金监管持续收紧。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去年底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分五档设定房地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今年2月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金融监管部门先后启动对辖内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排查工作,最近,银保监会、住建部、人民银行则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针对经营贷的专项排查。
另外,近期,一些“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也跟进了一些涉房资金的严监管举措。杭州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切实加强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各金融机构严格审核房地产开发项目合规性,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封闭管理要求,根据项目工程进度放款,杜绝超规模超期限放款,防止贷款资金挪用。湖州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强化住房金融监管。要求建立住宅用地购地资金来源审查机制,对购地资金来源进行穿透式审查,严禁非自有资金购地。
中国银行研究院郑忱阳表示,对银行业而言,收紧经营贷的审批标准,再加上先前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从房地产贷款存量和增量两方面进行控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或进一步压缩。尤其是少数合规意识弱、风控能力差、对房地产资产过度依赖的中小银行经营贷审批和管理将更为严格,助力其回归本源、下沉服务。
“国家近期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进行严查,短期内可能会形成信贷审批更加谨慎的氛围,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可能会有所放缓。”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表示。
实际上,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日前的业绩发布会上均表示,将按照监管要求,加快相关涉房贷款调整力度,在贷款投向上严格把关。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吕家进指出,建设银行将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稳妥地促进对公房地产业务的平稳发展,保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理适度的增长,有序降低房地产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
“总的来说,过渡期较为充裕,新规对贷款规模增长的影响比较小。存量超标的部分我们会逐渐消化。”他说。他强调,对房地产开发贷继续实施从严的名单制管理,专注于为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客户提供支持,开展项目合规审查,严格把关贷款的投向和项目用途。对于个人住房贷款,优先支持刚需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招商银行首席风险官朱江涛表示,招行将根据涉房贷款集中度监管要求加快调整力度。
严查违规贷款流入楼市已经成为今年多家银行工作的重点。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交行已经将排查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他说,今年一季度,交行已经开展个人金融信贷合规性的排查,自查发现存在个别疑似用途违规的业务。目前已经采取措施,包括冻结相关用户的额度、提前收回贷款等方式,并将进一步加强个人经营贷的管理。
他还说,交通银行首先是把合规性放首位,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授信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加强风控能力的建设,对资金的用途监控不断强化。其次是近年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研究金融科技,并在普惠小微业务中应用,借助科技赋能持续提升线上线下的全流程风险防控能力。三是将个人经营贷进一步管控,提前至贷中支付的环节。贷后监控环节部署监测规则,加强贷款资金的流向监测和预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今年在新增信贷规模总体稳定的背景下,信贷投放结构将呈现更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即投向上会“有保有压”。“压”主要指向房地产金融,城投平台的融资环境也会有所收紧。这既可为重点支持领域腾挪更多的信贷资源,也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要求。
(原题:《涉房资金监管再升级银行房地产贷款业务将压缩》)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关于国家压缩贷款规模和压缩贷款期限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