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贷款统计口径不包括
什么是涉农贷款
涉农贷款,是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统计的以下贷款:
(一)农户贷款;
本条所称农户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给农户的所有贷款。农户贷款的判定应以贷款发放时的承贷主体是否属于农户为准。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和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位于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和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属于农户。农户以户为统计单位,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
(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三)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填报机构发放给注册地位于城市区域的企业及各类组织从事农、林、牧、渔业活动以及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贷款。包括城市企业贷款和城市各类组织支农贷款。
鉴于农村、农业、农民属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制度将涉农贷款分别按照城乡地域、用途、受贷主体进行分类统计,从不同侧面反映金融业对农村、农业、农民的贷款支持力度。在对农村贷款的统计上,分别统计了农户贷款、农村企业贷款和农村各类组织贷款。在对农业贷款的统计设计上,不仅统计传统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贷款,还统计了农林牧渔服务业贷款。在对农户贷款的统计上,不仅统计了农户生产经营贷款,还统计了农户消费贷款。从地域上考虑,除了统计农村贷款,考虑到城市也有用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贷款,因此增加了对城市涉农贷款的统计。
在涉农贷款的分类上,按照城乡地域将涉农贷款分为农村贷款和城市涉农贷款;按照用途,将涉农贷款划分为农林牧渔业贷款、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产品加工贷
款、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农业科技贷款等;按照受贷主体将涉农贷款分为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涉农贷款、城市企业和城市各类组织涉农贷款。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下发执行后,部分机构反映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填报机构对部分指标在理解和执行上存在偏差,手工统计工作量大,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校验关系与《制度》要求不一致等问题_
一是混淆“承贷主体所属行业”和“贷款实际用途”_按照《制度》要求,农林牧渔业贷款、支农贷款等指标应严格按照贷款的投向和实际用途进行分类和归属,而部分填报机构根据贷款承贷主体所属行业而不是按照贷款实际投向进行分类_
二是混淆“农林牧渔业贷款“与”支农贷款“_前者为承贷主体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贷款;而后者指并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仅提供对农业产前、产中、
产后等环节的支持,部分填报机构错误地将二者划等号,有的把应归入“支农贷款”的农产品加工贷款、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农用物资及农副产品流通贷款等归入了农林牧渔业贷款,有的将应归入“农林牧渔业贷款”的归入了“支农贷款”_
三是混淆“农户”与“非农户”_填报机构对农户的认定口径不一_有的填报机构以户籍所在地为标准区分,将户籍地位于农村区域的居民户都视为农户,误将户籍在农村但长期居住在非农村区域的居民户以及户籍在农村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也计入农户,扩大了农户贷款统计范围;有的填报机构以所从事的行业为标准区分,即认为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户才算农户,错误剔除了农村个体工商户,缩小了农户贷款统计范围;还有的填报机构未剔除居住在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或未将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纳入农户统计口径等_
四是混淆“农村区域”与“城市区域”_部分填报机构将注册地位于县及县级市城区的企业贷款排除在农村区域统计范围之外_还有部分位于地级市及市郊的填报机构对农村区域和城市区域界定不清,或将企业客户全部认定为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全部认定为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未按《制度》执行_
五是混淆“农村企业贷款”和“农村企业涉农贷款”_“农村企业贷款”应填报发放给注册地位于农村区域的企业的所有贷款,一些填报机构只填报了农村企业的农林牧渔贷款和支农贷款,除此之外的贷款未予填报_
六是混淆“农产品加工”与“其他加工”_《制度》规定农产品加工贷款中仅包含农副食品加工贷款、纺织加工贷款、木材加工贷款和中医药加工贷款四类贷款_有的填报机构将其他不属于上述四类的其他制造业贷款归入了农产品加工贷款
2021年新兴服务业贷款是多少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2021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景式梳理总结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一年来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共同富裕、推动金融普惠、夯实民生保障、赋能绿色发展、助力科技创新、提升客户服务效能、保护消费者权益、关爱员工成长、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这也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14年发布的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服务实体经济 发展普惠金融
《报告》称,2021年,中国银行业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建设,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国家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持。
截至2021年末,社会融资总规模为3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以精准金融服务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此前表示,十年来中国金融总量平稳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2012年至2021年间,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3.3%,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长13.5%。
同时,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中国银行业2021年持续增强金融普惠性,提升惠民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持续落实“六稳”“六保”,实施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加大对小微、三农、民生领域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费让利工作,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43.21万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48%;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5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速24.9%。
对于小微企业贷款而言,十年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更是增长了超过430%。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末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11.58万亿元,而2021年末该规模已经达到了50万亿元。
2019年全国涉农贷款余额
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4.24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86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10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80%,较年初增长8.2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
2022年重庆普惠型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余额
2022年重庆普惠型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余额为4170亿元。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田渝兵):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以下简称“人行重庆营管部”)消息,2022年一季度,重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4170亿元,同比增速达27.6%,高于全市贷款增速16.8个百分点,并高于全国普惠小微贷款增速3个百分点。
聚焦困难服务业、普惠小微,人行重庆营管部加大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力度,通过推进“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建设”行动,推广“1+5+N”普惠小微线上融资服务平台,畅通融资对接“微循环”。目前,重庆市已建成金融服务港湾221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累计为1.96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187亿元。有贷款余额的普惠小微市场主体达132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91.3%;新发放贷款户数14.73万户,较上年同期增长44.7%。
对于普惠涉农贷款最新统计口径和普惠涉农贷款最新统计口径数据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