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下令关闭所有网贷是真的吗
中央下令关闭所有 网贷 是真的吗
中央下令关闭所有网贷的消息是假的。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网络 贷款 平台,国家正在严厉整治,网贷平台在整治后会越来越规范。
网贷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不会关闭所有的网贷平台,没有出台关闭网贷平台的文件,国家能做的就是加强网贷监管力度,让网贷合法运营,让网贷用户安全使用。
网贷就是我们所说的p2p,个人和个人之见通过互联网实现现金借贷,网贷平台就是给个人和个人搭建了一个借贷桥梁,在2012年网贷发展迅速,比较活跃的网贷平台超过了350家,截止2015年4月,网贷平台有3054家之多。网贷平台增加,必然会有一些机构不合法规进行操作,平台跑路或者诈骗,让用户落入网贷陷阱。
网贷存在哪些风险
网贷平台 理财 利息一般都会比较高,在平台购买理财或者在平台办理个人贷款都是有风险的,下面我来说说网贷平台存在哪些风险。
1、资质风险,网贷平台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同,比如银行、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都是很高的,多的高达几十亿,注册资本就是一种担保;但是网贷平台的注册门槛比较低,不需要有巨大的资金支持,平台建立的软件一般几千元几万元就可以完成,通过高 收益 吸引用户来投资,最后可能发生捐款跑路的情况。
2、管理风险,网络贷款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的年限比较短,市场还不成熟,作为网贷公司来说,创建公司就是为了牟取利润,缺乏风险管理人员以及管理知识,导致平台运营后出现大量坏账,最终可能面临倒闭。
3、资金风险,现在网贷平台要求必须对接银行存款资金,但是还是有不少平台是没有第三方管理的,投资人把资金投入到平台,由平台直接管理,平台自借自用,风险没有第三方来控制,最终会让投资人来承担风险所带来的的后果,这也是导致平台捐款跑路的原因。
4、技术风险,技术的稳定能保证平台平稳运营,有很多网贷平台不重视技术,购买网页模板,使得计算机运营系统出现漏洞,遭受到恶意攻击,黑客攻击,修改投资人账户数据,进行虚假充值等。
网贷管理细则有什么法律依据?
一、网贷管理细则有什么法律依据? 关于 借款协议 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条: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一条: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 关于对借款提供担保的规定 《 合同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订立 借款合同 ,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担保法 》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 债务 的履行确有保证意思表示的,应认定为保 证人 ,承担保证责任。 《合同法》第211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 民间借贷 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 贷款利率 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款)。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合同法》第二十三章“ 居间合同 ”中明确规定,居间人提供贷款 合同订立 的媒介服务,可依法向委托方收取相应的报酬。因此贷款服务机构的存在和服务费的收取都是符合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护的。 二、网贷运营管理办法 暂行办法 2018年2月28日,广东金融办在其官网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自2018年3月26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7] 账户监管 P2P平台出现跑路和诈骗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中间资金账户缺乏监管,P2P平台拥有中间账户资金的调配权。 中间资金账户的开设是为了交易核实与过账,其设立是P2P平台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网贷平台中间资金账户普遍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资金的调配权仍然在平台手里。若是对时间差和条款没有严格控制,“卷款跑路,挪作他用”等中间账户资金沉淀引起的道德风险极大。 因此,中间资金账户通过监管资金流的来源、托管、结算、归属,详细分析信贷活动实际参与各方的作用,以及对中间资金账户进行“专户专款专用”监控,可以避免P2P网贷平台介入非法集资或者商业诈骗的可能性,也利于相关部门进行社会融资统计和监测分析。 国内P2P网贷平台普遍在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中间资金账户,实现中间的转账结算。而资金托管方的普遍态度是允许开户,但不承诺监管。监管部门或许可以考虑指定托管机构对中间资金账户进行专营专管,使平台本身只能查看账户明细,而不能随意调用资金。此外,成立专业的认证机构对独立于P2P平台的资金安全进行认证也可以尝试。 政策监管 由于P2P网贷在我国尚属新兴产业,因此国家尚没有对其有针对性进行监管。毋庸置疑的是,P2P网贷业务对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是有帮助的,作为民间借贷的一种,尽管贷款成本较高,但资金到账时间快、贷款门槛相对银行更低都是企业选择的原因,特别对解决短期临时性资金周转有很大意义。 监管思路 2011年8月23日,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明确了应该合理设定业务边界的四条红线: 1、要明确平台的中介性 2、要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 3、不得搞资金池 4、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且在实现行业规范之后,银监会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或将开展资金托管鉴于P2P网络借贷行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省级监管部门可借鉴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关电子登记、资金托 管制 度,并做好专项治理工作,方能推动网贷平台健康发展。 综上,网贷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广大网友应当适当权衡网贷的利弊,减少欺诈受骗的事情发生。同时,网贷的消费群众多为年轻人,大学生居多,在网络管理办法中应当正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加大力度,杜绝以欺骗、非法方式取得钱财,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国家整治网贷最新政策
从2016年10月开始,针对网贷行业的专项整治就正式启动,国家的态度越来越清晰明确,就是以消化和化解存量风险、以引导清退转型为主导的整治工作。2017年、2018年逐步实施整治工作。2019年,国家的一个大策略就是以清退为主,做适当的引导转型。各地针对网贷行业清退出台了一些政策,2019年下半年至今,大概有10个省份出台了专门清退网贷平台的指导意见、管理办法或者引导网贷平台有序平稳退出的文件
拓展资料:
1、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要制定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留有余地和空间。通过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相互支撑,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科学合理界定各业态的业务边界及准入条件,落实监管责任,明确风险底线,保护合法经营,坚决打击违法和违规行为。
2、网络借贷 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个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在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3、网贷平台监管,从最多时的五六千家到6月底只有29家在运营,专项整治工作可能年底就会基本结束,转入常规监管
关于国家治理网贷和国家大力整治网贷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