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什么?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根据信贷资产风险程度对信贷质量的做出评价的分类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和偿还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
根据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和损失程度,将其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信贷资产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和其他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和其他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之所以会出台这么一个管理方法,一方面是为了减少银行资产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金融借贷管理系统,银行才能正常进行相关的贷款业务,才能把钱借给可信赖,有需要的人。特别是现在的农村经济要发展,在没有本金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银行没有健康的审核体系,这一笔钱断然是贷不下来的,那么农村经济发展也就无从说起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影响,银行要面对的客户千千万万,只有保证自身的系统没问题,才能做好服务,才能对整个社会经济起到良性作用。
贷款风险分类风险孰低风险孰高的原因
1、信用风险:成因主要包括经济形势、项目前景判断失误、对借款人财务状况分析不够、忽视道德风险的危害和不完备的贷款监督机制等。
2、市场风险:成因主要有银行对环境和条件判断的失误、银行资产负债组合不合理、市场竞争加剧和不可抗力因素等。
3、操作风险:成因为信贷政策缺失或不科学、内部制度不完善和操作流程不科学等。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
尽管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
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扩展资料
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
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为什么要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
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即判断借款人是否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一种科学判断。
贷款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本指引第五条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做好贷款风险分类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做好贷款风险分类的措施、做好贷款风险分类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