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AAA评级永煤控股债务危机:前脚改革后脚爆雷 母公司9月发债代偿10亿
没有一丝防备,又一家AAA级国企出事了。
11月10日,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煤控股)公告称,因流动资金紧张,“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本息金额共计10.32亿元。
让市场诧异的是,作为河南省最大国企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能化集团)的下属核心骨干企业,永煤控股截至9月末货币资产达400多亿元,但连10亿元都拿不出来。而永煤控股主要子公司永煤集团也曾有过年利润几十亿元的辉煌过往。
永煤控股“意外”爆雷后第二天,蝴蝶效应迅速显现,中诚信国际火速将永煤控股及其控股股东豫能化集团的主体评级,由AAA下调至BB,并列入降级观察名单。多只煤企、城投、地方国企境内外债券持续下跌。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永煤控股,11月有多家发债企业遇困,它们数量不多,但主体多为国企,债券存量规模较大、信用事件发生前均为AAA评级。经此一事,债市中的“国企信仰”是否被彻底打破?目前,今年债券市场违约金额达1262.83亿元,未来影响如何?
违约背后 本部已经5个月没发工资
走进河南永城,永煤是难以忽视的存在,冠以“永煤”字样的医院、宾馆、文体中心散落在城市中,作为当地最知名的国企之一,永煤已然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
作为纳入永煤控股合并范围的主要子公司,永煤集团是永煤控股在煤炭板块的经营主体。相较于永煤集团,同样位于永城的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火集团)总部大楼气势略显不足——隔着“光明路”的“邻居”永煤集团的总部大楼更新一些,“个头”也要比神火集团高上三分之一。
一位永煤集团员工介绍道,在他初入职时,永煤集团的待遇要比神火集团好得多。
这样的“碾压”在数字上来看是有依据的:永城市政府官网介绍,在以营收为标准的全国500强企业的排名中,2015年时永煤集团、神火集团分别排在第130位和385位。
永煤集团曾被作为“逆袭”的样本推介。根据永城市政府官网的介绍,永煤集团1997年首对矿井投产后出现严重亏损,2000年亏损1.18亿元,为全省第二亏损大户,当年7月份后新领导班子调整发展思路及结构,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据河南省政府官网信息,2007年永煤集团营业收入达到351亿元,利润33亿元。
伴随着永煤集团营收壮大的是其对资金的需求。永煤集团曾在融资上有过多番尝试,2007年起,永煤集团试图闯关IPO,但据《大河报》2013年报道,由于与豫能化集团控股的“大有能源”存在同业竞争问题,永煤集团被挡在A股门外。
当下永煤集团的窘迫现状已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11月16日中午,永煤集团附近的公交站台上,几个不相熟的市民等车之余聊起了永煤控股债券违约。“现在都知道永煤欠着钱呢,这条街(注:指永城光明路上的部分建筑)都是永煤的,但都抵押出去了。”一位市民说道。虽然债券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居民们对永煤集团很熟悉,永煤集团员工也可能是他们的左邻右舍。
“干脆破产算了,反正也不发工资。”两位永煤集团员工在交流近况时泄气地说道。实际上,不少永煤集团的员工都有怨气,原因就在于永煤集团工资发放出现了问题。
“现在降工资,每个月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一点,大约降薪7%。”另一位永煤集团本部员工介绍,不仅工资减薪, 社会 保险缴纳也出现断缴情况,公积金则是仅在工资中扣除个人缴纳部分,而企业缴纳的部分在去年7月后就已经停缴。
“债务太多了,盈利微薄,入不敷出。”永煤集团本部员工认为,公司在前些年“负债”收购了不少“小煤窑”,但这些收购资产并没有带来效益,因而拖累了企业发展。另有员工认为,永煤集团机构过于臃肿,“裁下去的(是)一线员工,机关科室人员过于臃肿,闲人太多,倒是没见裁”。
此外,永煤集团方面介绍,近期,河南省政府对永煤控股股东河南能源注资150亿元,剥离化工板块和其他非主业资产,实施改革放权、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强化业绩导向等措施。
违约早有征兆 豫能化集团9月已替其代偿10亿
从目前来看,永煤控股的债务危机,在8月份就有了征兆。
今年1月2日,永煤控股在债券市场发行“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简称“20永煤SCP001”,票面年利率为4.50%。按照既定时间,这笔发行规模为10亿元的超短融,兑付日为今年9月2日。
在偿债资金安排上,永煤控股提道:“主要偿债来源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发行人还可以通过变现资产、银行借款等方式提供还款保障。”
在“20永煤SCP001”即将到期之前,豫能化集团在8月14日公布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期中期票据发行拟募集资金10亿元,所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偿还子公司债务融资工具。
从豫能化集团披露的信息来看,在这个需要偿还的子公司债务融资工具,就是永煤控股的“20永煤SCP001”。
对于为何由豫能化集团发债代偿,永煤控股并未说明。不过,对于身为一家国有独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乃至河南省最大国企的豫能化集团,永煤控股确实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永煤控股在发债资料中提到,公司作为豫能化集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为后者第一大子公司,截至2020年6月末,发行人总资产占豫能化集团总资产比例超过50%。
上述四期超短融偿债资金安排上的说法,永煤控股在募集说明书中给出的计划,均与“20永煤SCP001”如出一辙。不过,从今年发行的四期超短融来看,相比于“以债养债”,永煤控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似乎并没有派上用场。
在豫能化集团代偿“20永煤SCP001”、自筹资金偿还“20永煤SCP002”后,“20永煤SCP003”于11月10日到期,但因流动资金紧张,永煤控股未能按期筹措足额兑付资金,这也是永煤控股首次发生债券违约。
发行资料显示,“20永煤SCP003”发行于今年2月14日,当前余额10亿元,发行期限270天,票息4.39%。11月13日,永煤控股公告称,利息3238.52万元已经兑付,本金尚在筹措。
在11月10日宣布违约前,永煤控股在上海清算所发布公告,公司第四届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将其持有部分股权无偿划出。
11月2日,永煤控股发布了资产无偿划转事项的公告。从公告来看,除了将已持有的中原银行全部股份划出外,永煤控股主要将旗下亏损较大的煤化工公司剥离至豫能化旗下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这被认为是公司改革的重要一步。
2100亿债务压顶 豫能化集团债务风险未解
永煤控股的违约,直接波及到了持有其96.01%股份的豫能化集团,后者信用等级由AAA降至BB,其存续期债券卷入交叉违约的风险之中。
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省级煤炭企业集团,豫能化集团能眼睁睁看着子公司永煤控股倒下见死不救?豫能化集团的真实状况如何?
豫能化集团官网信息显示,豫能化集团是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分别于2008年12月、2013年9月经过两次战略重组成立的一家国有独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产业主要涉及能源、高端化工、现代物贸、金融服务、智能制造和合金新材料等产业。
截至2019年12月,豫能化集团员工17.9万人,拥有煤炭产能8000多万吨、化工产品产能合计1000万吨,拥有大有能源等境内外上市公司。集团位居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第484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19位、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7位、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11位。
然而,这家外表光鲜的巨头,债务压力也颇为沉重。上海清算所披露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三季末,豫能化集团总资产为2642.21亿元,总负债2154.76亿元,净资产487.46亿元,资产负债率81.55%。
“五六月份的时候,包括安全办公会,还有其他一些会议,包括集团层面、二级子公司领导也让大家理解目前公司的资金困难。”在上述二级子公司中层人士看来,豫能化集团下面有很多子公司,工资发放需要集团公司审批,只要集团公司批了基本都能发。
也就是说,豫能化集团的债务风险仍未解除。与此同时,作为永煤控股的控股股东,豫能化集团还从永煤控股拆借了大笔资金。
上海清算所网站10月16日披露的《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六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永煤控股其他应收款(不含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为155.98亿元,主要为与豫能化集团及其下属单位之间的往来款,资金拆借规模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向豫能化集团拆借大笔资金的同时,永煤控股的融资也依赖豫能化集团。
在发债文件中,永煤控股披露,公司对外融资实行“总额授信、个体分贷”的原则。金融机构对豫能化集团统一授信,永煤控股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资金状况,在需要时向豫能化集团申报授信额度。截至2020年6月末,豫能化集团获得主要贷款银行的授信额度为2260亿元,已使用额度1288亿元,剩余授信额度972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提到,永煤控股、豫能化集团存续债券体量接近500亿元,而且母子公司全部公募债券合计265亿元均设置了交叉保护条款,募集均约定了10个工作日的宽限期。如果确认交叉违约,可能导致企业短期集中兑付压力进一步加大。
对此,河南省政府国资委于2020年11月11日回应表示:“您所反映的问题属实。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化解河南能源债务风险、保障职工工资。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协调督促力度,争取早日发放工资。”
早在今年3月24日,豫能化集团召开化工板块亏损源治理动员视频会,豫能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银志在讲话中指出,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企业,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三年内仍然不能实现扭亏的,就要毫不犹豫关闭退出、挂牌出让,彻底从根源上止住“失血点”。
“我们现在处置的是一些监管机构要求的自查、公告披露,具体偿债方案是管理层在制定。”11月16日,永煤控股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工资已经有几个月拖欠,但工资发放还没有考虑,当务之急在于全力保债券。连续爆雷:3A国企违约冲击市场
永煤控股突然违约打破了市场沉寂,然而带给市场冲击的并非只此一家。
10月23日,华晨 汽车 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因未能按期兑付“17华汽05”本息,构成实质违约。
11月16日晚,华晨集团公告称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44亿元。
11月11日,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魏桥铝电)所发债券“16魏桥05”和“19魏桥01”遭联合资信下调评级,由“AAA”降至“AA+”,依照相关规定,将被调整投资者适当性安排,由“仅限合格投资者参与交易”调整为“仅限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
11月12日,清华大学旗下紫光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多只债券急跌,数只紫光系债券净价跌至十几元。紫光集团“芯”产业下核心企业之一紫光国微,所发行债券“18国微01”更因信用等级遭调降,而被调整投资者适当性安排,由“仅限合格投资者参与交易”调整为“仅限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
虽然上述公司数量不多,但这些主体多有国资背景、债券存量规模大、信用事件发生前均为“AAA”评级。如今,“白马王子”们已搅得信用债市场风声鹤唳,市场避之不及。
针对此番信用债掀起的违约风波,浙商证券提及,本次信用风险事件对信用债短期内有几个重要的影响:第一是公募基金等买方机构的债券入库标准一定会变严格,这就意味着资质一般的债券的流动性会更差。第二,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中质押券的标准也一定会提高,借钱也会变难。第三,部分债基的赎回可能发生,散户和机构出于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选择赎回。近期债市信用事件频发,继华晨集团和永煤控股违约后,紫光债券大幅折价,这些高评级发行人的违约或大幅折价超越了市场预期,导致市场在短期内产生了较大的波动。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信用资质的变化会对投资者的违约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债券信用风险溢价补偿的高低,带来信用利差不同程度上的波动。
前后对比可见,2020年以来,地方国企违约数量有增多迹象。
对此,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下半年国企信用事件不断,近期态势尤为严峻。他说,信用风险显著加剧,僵尸国企隐忧已成现实。过去两年债务集中到期下民企风险是债市最大隐患,而今年僵尸国企风险显著加剧,其债务规模大、化解难度高,已成为当前市场信用风险的主要矛盾。
这一现象有多层次的原因。明明认为,产业国企基本面虽优于城投,但近年来并没有得到政府完全兜底;从再融资角度看,部分产能过剩国企面临融资压力;从经营角度看,部分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中枢较高点回落;随着国企剥离 社会 职能逐步完成,政府完全无保留地支持必要性也将降低。
影响扩散:上周多家公司取消发债
动荡的市场环境使得部分发债主体打了“退堂鼓”。根据Wind统计,上周(11月9日~11月13日)有113只债券合计发行规模达441亿元推迟或发行失败,仅发行规模来看环比上上周增长了32.25%。
不少公司推迟发行,正是由于市场波动太大。如兖矿集团就在取消发行第四期中期票据的公告中提到,鉴于近期市场波动较大,公司决定取消本期中期票据的发行,将另行择机重新发行。同样,开封城市运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也在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取消发行时,发出了类似的公告。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2020年新增违约债券110只,违约金额达1262.83亿元。2019年新增违约债券184只,对应违约金额1494.04亿元;2018年新增违约债券125只,对应违约金额1209.61亿元;2017年34只,对应金额312.49亿元;2016年56只,对应金额393.77亿元。
对比历年数据可见,近两年债券违约呈上升趋势,不管违约债券只数,还是发生违约金额都如此。
近期信用债市场风波很容易让人怀疑今年的融资环境风险偏好下降。
对于当前融资环境是否恶化,张旭表示,目前看并未出现。
账上861亿现金是假的!河南千亿企业暴雷,10亿债务无法偿还
继河南暴雨之后,河南的千亿企业发生了暴雷事件,在 社会 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家企业就是永煤控股,是河南省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也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
而这次外界对于永煤控股也是大跌眼镜,账面上的861亿现金是假的。如此庞大的数目,仅仅只用了4年的时间。在2017-2020年期间,永煤控股的财务报表依次虚增了,112.74亿元、235.64亿元、241.07亿元、271.74亿元。
而此次的事件,也让证监会对于永煤控股进行了警告,并且还开出了罚单,300万的罚单,同时对于该企业的6位高管也开出了230万的罚款。
永煤控股这次虚增财务报表浮出水面,也形成了一个惊天大雷,是因为这个导火索,就是10亿债务违约。在2020年11月份,永煤控股10亿债券违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对于其他企业来说,10亿债券违约可能并没有很奇怪的地方,但是放在永煤控股就是古怪。
要知道那时候的永煤控股,账面上的资金为469.68亿元,10亿简直不值得一提。因此这个反常也引发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于是对于永煤控股进行了调查。而如今结果已经出来了,账面上的资金只是虚增的。
永煤控股的主要产业就是煤化工、煤炭开采、铁路运输等等。永煤控股的产量也是非常高的,在2000年因为产量达到了402万吨,所以盈利高达4000万元,而之后产量还在逐年上涨,在2005年再次刷新数据,突破千万吨。
而永煤控股的财务状况如此,不得不提到这家企业并没有实现资本独立。永煤控股是河南能源化工公司的子公司,要知道这家公司对于永煤控股持股高达96.01%。
虽说河南能源化工公司的规模也十分庞大,产业遍布非常广,包含了能源、新型合金材料等等。在2010年营收高达1400亿元,但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面临困境。
在很多人看来, 是因为扩张过于快了,盲目扩张并且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让企业的资金出现了问题。
要知道扩张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如果是盲目扩张,花费巨额资金不说,还无法回本。 另一方面,如今我国提倡新能源,保护环境,而化工行业对于环境将造成巨大的伤害,那么对于河南能源化工来说,市场环境变了。
而随着河南能源化工开始走下坡路了,对于永煤控股来说,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永煤控股来说,这一次的虚增财务报表被揭露以后,那么多少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作为国有企业,这家一家庞大的企业,规模如此大的企业,我们也希望永煤控股能够渡过这次的风雨,一旦发生问题,是当地经济的一大损失。
永煤债券违约背后的豫能化集团危局:断臂改革与债务违约“赛跑”
虽然违约债券可以获得展期,但这只是为避免交叉违约和信用塌方争取时间。豫能化集团仍需在断臂改革与债务违约之间进行一场自救“赛跑”。
如果将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煤控股)比作一只蝴蝶,那么公司债券在11月10日违约所引发的效应,对300公里以外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能化集团)来说,可能将是一场风暴。
从二者关系上看,豫能化集团持有永煤控股96.01%股份,永煤控股也是豫能化集团的核心骨干企业。如今,永煤控股债券违约,直接波及豫能化集团,后者信用等级由AAA被降至BB,其存续期债券陷入交叉违约风险。
作为河南省最大国企,豫能化集团能眼睁睁看着永煤控股违约而“见死不救”?事实上,在8月份为永煤控股偿还10亿元债务后,超500亿元短期债务压顶的豫能化集团,可能已没有条件继续慷慨解囊。
永煤“求援未果”:豫能化超500亿短债压顶
实质违约10余天后,在主承销商光大银行、中原银行的召集下,“20永煤SCP003”持有人会议于11月23日连夜召开。作为发行人的永煤控股,并没有再次等来豫能化集团的援助。
事实上,在23日晚间的“20永煤SCP003”2020年度第一次持有人会议上,讨论和通过的内容也主要是“关于同意发行人先行兑付50%本金,剩余本金展期270天,展期期间利率保持不变,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并豁免本期债券违约的议案”,并没有提及和豫能化集团有关的内容。
“我们当然希望(豫能化)集团能够有一定动作。”上述永煤控股人士坦言。事实上,就在3个月前,豫能化集团还曾通过发债方式,为永煤控股提供了偿还“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以下简称20永煤SCP001)的兑付资金。
在“20永煤SCP001”即将到期之前,豫能化集团在8月14日公布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期中期票据发行拟募集资金10亿元,所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偿还子公司债务融资工具。而这个需要偿还的子公司债务融资工具,就是永煤控股“20永煤SCP001”。
对于为何由豫能化集团发债代偿,永煤集团并未说明。不过,对于身为一家国有独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乃至河南省最大国企的豫能化集团来说,永煤控股确实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永煤控股在发债资料中提到,公司作为豫能化集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为豫能化集团的第一大子公司,截至2020年6月末,永煤控股总资产占豫能化集团总资产比例超过50%。
在“20永煤SCP003”于11月10日到期之前,因流动资金紧张,永煤控股未能按期筹措足额兑付资金。没有继续向核心子公司施以援手的豫能化集团,也因永煤控股的违约受到波及——信用等级由AAA被降至BB,其存续期债券也陷入交叉违约的风险之中。
“他们的资金情况我不掌握,但到期的债务也比较集中。”上述永煤控股人士透露。事实上,和永煤控股一样债务沉重的豫能化集团,可能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豫能化集团的2020年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共有货币资金285.63亿元,而流动负债为1625.95亿元,主要为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其中短期借款为540.78亿元。
据中金公司统计,永煤控股、豫能化存续债券体量接近500亿元,而且母子公司全部公募债券合计265亿元均设置了交叉保护条款。其中,永煤共15只150亿元,豫能化共10只债券115亿元。
“如果确认交叉违约,可能导致企业短期集中兑付压力进一步加大。”中金公司称。
与此同时,作为永煤控股的控股股东,豫能化集团还从永煤控股拆借了大笔资金。上海清算所网站10月16日披露的《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六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永煤控股其他应收款(不含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为155.98亿元,主要为与豫能化集团及其下属单位之间的往来款,资金拆借规模较大。
虚胖的“世界500强”: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
从目前来看,在核心子公司爆雷问题上,未及时“施救”的豫能化集团,或许也有自己的顾虑。
身在伊犁的宁凯(化名),对于河南本部的消息了解并不多。但作为豫能化集团二级子公司永宁煤化的一个部门负责人,对集团层面的财务困难,多少还是有所耳闻。
这种困难,甚至影响到职工工资的发放。“前一段资金情况紧张一点,七八月份以后开始逐步正常。”11月中旬,宁凯表示,“今年五六月份,集团公司有一批贷款到期,造成公司资金链紧张,并影响(了)五六月份工资的发放”。
目前来看,虽然渡过了年中的偿贷关口,但身为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省级煤炭企业集团,豫能化集团的债务压力并未见明显改善。上海清算所披露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三季末,豫能化集团总资产为2642.21亿元,总负债为2154.76亿元,净资产为487.4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1.55%。
从财务状况看,豫能化集团的高负债率,已成为近年来的常态。公司2020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豫能化集团近三年(2017~2019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2.71%、79.98%和79.97%。
对于负债率高企的原因,豫能化集团方面提到:近年来由于发行人(即豫能化集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资源整合力度加大,以及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引起发行人的借款规模呈上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人整体的资产负债率。
如今,对豫能化集团来说,高负债率已是其在发债中必提的一个风险因素。其在最近一次发债中提到:未来,随着发行人的业务开展带来的资本支出,发行人的资金压力将进一步扩大,如果发行人的资产负债率不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发行人将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豫能化集团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12月,豫能化集团员工数为17.9万人,拥有煤炭产能8000多万吨、化工产品产能合计1000万吨,拥有大有能源等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集团位居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第484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19位、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7位、中国煤炭企业50强第11位。
然而,这家外表光鲜的公司,其盈利靠的并不是规模庞大的产业。发债文件显示,近年来,受煤化工板块盈利能力下降影响,豫能化集团经营性业务利润亏损大增,其利润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
财务数据显示,2017~2019年及今年前三季度,豫能化集团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4亿元、-8.82亿元、-21.13亿和-19.64亿元,亏损几乎呈现逐年增大趋势。
豫能化在发债时提及:煤炭业务是发行人业务板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宏观经济下行及行业周期景气度波动等不利因素有可能影响发行人业务盈利能力,发行人面临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的风险。
从目前情况看,盈利不见好转的同时,这家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却在持续恶化。
2020年三季度财务报表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豫能化集团的流动负债为1625.95亿元,占总负债的75.46%。在一位财会人士看来,这种债务结构并不合理,流动负债越高,代表企业短期内需要偿还的负债就越多,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资金压力也越大。
由于流动负债高企,豫能化集团的流动资产一直无法覆盖流动负债,其最新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64.04%和56.39%,短债偿债能力指标持续恶化。
此外,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豫能化集团还有非流动负债528.8亿元,主要为应付债券和长期借款,其长期有息负债合计超400亿元。有息负债高企,也让豫能化集团每年的财务费用支出惊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其财务费用分别为87.65亿元、79.82亿元及51.23亿元,对公司利润形成严重侵蚀。
此外,在偿债资金方面,豫能化集团主要依赖于外部融资,其融资渠道较为多元,除了发债和借款,还通过租赁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股权融资、股权质押以及信托等方式融资。
不过,在一位不愿具名的注册会计师看来,尽管融资渠道多元,但豫能化集团筹资性现金流净额常年为净流出状态,说明其外部融资环境已恶化。受永煤控股债券违约影响,其债券评级已被评级公司断崖式下调至BB,更可谓雪上加霜。
煤化工“失血点”:700亿资产持续亏损
年关临近,按照永煤控股内部人士的说法,即便工资已经拖欠数月,但他们的当务之急,已经放在了“全力保债券”。事实上,在永煤控股深陷债务沉疴之际,与其在财务上深度捆绑的母公司豫能化集团,显然早已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消灭企业,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早在今年3月24日,豫能化集团召开化工板块亏损源治理动员视频会,豫能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银志在讲话中指出,三年内仍然不能实现扭亏的,就要毫不犹豫关闭退出、挂牌出让,彻底从根源上止住“失血点”。
公司官网信息显示,豫能化集团是经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分别于2008年12月、2013年9月经过两次战略重组成立的一家国有独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主要涉及能源、高端化工、现代物贸、金融服务、智能制造和合金新材料等产业。
结合豫能化集团披露的相关发债信息,刘银志所指的“出血点”,就包括化工板块。本月初,《河南商报》引用一位河南能源(即豫能化集团)改革小组成员表述称,“河南能源(即豫能化集团)煤化工板块700多亿的资产,一直在亏损。”
然而,长期以来,化工板块每年产生的巨额亏损,已严重拖累豫能化的业绩。在8月份的一份发债文件中,豫能化集团提到,煤炭行业周期性较强,公司煤炭板块获利能力仍具备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同时公司另一重要板块化工板块持续亏损,2019年,化工板块毛利润为-7.18亿元,2020年一季度化工板块毛利润为-2.65亿元,存在最近一期营业利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的风险。
与此同时,豫能化集团近三年一期(2017~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5034.64万元、8190.75万元、3878.70万元和105.61万元。
简单对比两组数据不难看出,化工板块显然已是决定豫能化集团整体盈利与否的关键因素。
发债文件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近三年及2020年一季度,豫能化集团化工产业分别实现收入248.16亿元、380.54亿元、267.69亿元和46.6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46%、8.96%、-2.68%和-5.68%,毛利率水平较低,盈利能力较弱。
对于煤化工业务,豫能化集团也顾虑重重,其在8月份的一份募集说明书中提到:煤化工业务上游为煤炭生产行业,下游为钢铁、化工等行业,上游煤炭作为资源性产品,受供给侧改革影响价格呈回升趋势,成本增加,下游受宏观调控及市场竞争等影响,销售价格压力较大,公司的煤化工业务存在着盈利较弱的风险。
政府注资150亿之后:豫能化集团能否断臂求生?
“毕竟那么大企业,整个集团也接近20万人,资金紧张应该只是暂时的。”虽然远在新疆,但在宁凯看来,类似于5、6月份债务集中到期,豫能化的困难也只是暂时的。
不过,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显然不如大刀阔斧的改革有效。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豫能化集团也确实正在酝酿一场整体改革。
来自权威渠道的信息显示,今年9月底,河南省副省长王新伟牵头成立的债务化解小组已进驻豫能化集团。
从各方的信息来看,豫能化集团的改革,首先放在了剥离化工资产上。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工业企业,豫能化集团化工板块有35家主要化工企业、94套化工装置、18个种类的产品,产能近1000万吨,占河南省化工产业四分之三。2019年,豫能化集团位居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第7位,非央企的第2位。
《河南商报》报道显示,豫能化集团上马化工板块,初衷是实现多元化的业务价值,但是由于主要产品是甲醇等基础化工原料,化工40%是和房地产联系到一起,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大。其次,当豫能化集团入场时,基础化工原料已经供应过剩,后续更是不断有企业布局。
豫能化集团于2017年成立了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工新材料公司),豫能化集团将旗下所有化工企业打包纳入该公司。启信宝显示,该公司控股化工企业14家,并对53家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
豫能化集团11月2日在上海清算所发布的公告显示,化工板块的剥离具体为:化工新材料公司的股权将被分为4个25%,分别剥离至鹤壁市政府、永城市政府、濮阳市政府和河南装备投资集团。
几乎同时,作为豫能化集团的核心子公司,永煤控股旗下的化工资产,也在划入化工新材料公司后被一并划出。
11月2号,永煤控股发布了资产无偿划转事项的公告。从公告来看,除了将已持有的中原银行全部股份划出外,永煤控股主要将旗下亏损较大的煤化工公司剥离至豫能化集团旗下的化工新材料公司。
从股权关系来看,除了中原银行,其他划出的煤化工公司均为永煤控股并表的一级子公司;从划出标的的经营情况来看,龙宇煤化工、永银化工均为资不抵债企业,净利润为负,对永煤控股的盈利造成较大的侵蚀。
根据豫能化集团2019年12月31日的审计报告,无偿划出报表的资产合计涉及的总资产为661.30亿元,占集团2019年度合并报表总资产的24.12%;无偿划转资产2019年实现净利润-37.43亿元,占集团2019年度合并利润表净利润的-9598.27%。
在多位债券和资本市场人士看来,近期豫能化集团和永煤控股的资产剥离、政府增资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改变,这些都说明公司已经开始了自救之路,且河南省的支持相继落地,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全力保住债券不进一步违约,进而恢复自身的“造血”功能。
然而,“造血”能力的恢复又谈何容易。在对化工资产进行剥离之际,豫能化集团所依赖的煤炭业务,当前并非处于景气周期。中诚信在评级报告中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煤炭下游主要行业开工率不足,煤炭市场价格整体呈下行态势,将对煤炭企业盈利能力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永煤控股债券违约事件还在继续发酵。永煤控股24日晚间披露,违约债券“20永煤SCP003”获得展期。但前一日(11月23日),“20永煤SCP004”、“20永煤SCP007”均未能按期足额兑付,再次触发了存续债券的交叉保护条款。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公司于1993年10月27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机构名称为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财务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5000万元,由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额投资。 公司于1998年12月23日,增加注册资本金,由5000万元增至1亿元人民币;股东单位由一家增加到三家,并重新注册登记,重新登记后的公司名称为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5000万元,出资比例为50%;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000万元,出资比例为40%;洛阳国浩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出资比例为10%。 2001年,增加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至3亿元人民币。公司股东为4家,由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7000万元,出资比例为56.67%;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1100万元,出资比例为37.00%;河南国浩实业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出资比例为3.33%;巩义市碱厂出资900万元,出资比例为3.00%。 公司分别于2004年4月22日和2004年8月5日经豫银监发[2004]68号文件、豫银监发[2004]161号文件批准,原股东“洛阳国浩企业集团公司”、“河南巩义碱厂”分别将其持有的公司3.33%(1000万元人民币),3%(900万元人民币)的股权转让给“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行为完成后,公司股东单位变为两家,分别为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18900万元,占股权比例为63%;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1100万元,占股权比例37%。 2009年11月25日,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河南永城煤电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后又更名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公司持股股东由过去的2家扩大到现在的4家,资本金由3亿元增加到30亿元。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公司注册资本金的63.7%,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前身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乔成
成立时间:1998-12-23
注册资本:30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101000003349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商务西三街(国龙大厦)17层
对于河南能源化工贷款和河南能源化工贷款怎么贷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