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担保贷款合同无效的三大原因
; 在担保贷款中合同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合同签订后就生效了,但是也有一些原因会造成担保贷款合同无效,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造成担保贷款合同无效的三大原因。
造成担保贷款合同无效的三大原因
1、主合同失效
按照《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主合同债权因主合同无效而不存在了,那么担保合同也就失去了担保的对象,担保合同将随主合同无效而失效。但是如果明确约定主合同效力不影响担保合同效力的,在主合同无效时,担保人应按照有效担保合同约定的条款承担担保责任。
2、担保合同本身无效
如果借款人与担保人恶意串通,骗取反担保人提供反担保,或者担保人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反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提供反担保,反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合同将视为无效。
另外,如果借款人、担保人与反担保人恶意传统,促使借贷双方签订主合同,反担保人、担保人、借款人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之前签订的主合同也将视为无效。
3、担保主体不符合规定
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医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不能进行担保。因为这些部门和机构从事的是社会教育和福利工作,其财产为国家所有,而且这些机构的工作又具有不可中断性,也就是说,不能因为进行担保造成学校停学、医院听诊。
哪些情况下的借贷合同是无效的
以下情形之一的借贷合同是无效合同: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
(二)以向其他营利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以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金转贷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六)违背公序良俗的。
借款合同什么情况下无效
借款合同在以下情况下无效: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2、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3、虚假的意思表示的情形;4、无民事行为能力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情形;5、法律规定其他情形等。
一、借款合同什么情况下无效
1、借款合同在以下情况下无效: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
(2)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3)虚假的意思表示的情形;
(4)无民事行为能力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情形;
(5)法律规定其他情形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什么情况下遗嘱无效
1、遗嘱人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无效;
2、遗嘱内容不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立遗嘱人所立的遗嘱是在受胁迫、受欺骗或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进行的;
3、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间冲突造成遗嘱无效;
4、遗产中的消极财产大于或等于积极财产,即债务清偿后无剩余财产,导致遗嘱无效。
银行违规放贷三户联保贷款合同是否还有效?
银行违规放贷合同是无效的,违规可能属于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法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分别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关于银行贷款联保的问题
这么做的行为无效!
联保贷款,联保人有义务承担担保责任!
需要委托律师协助处理时,可以直接联系
对于什么情况下联保贷款无效和联保贷款合法吗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