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1、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信贷经营战略目标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其运营的高杠杆特点要求在信贷经营中必须保持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在宏观经济景气周期时,流动性充足,信贷资金需求旺盛,银行对经营形势预期往往过于乐观,对风险估计不足,可能制定出较为激进的经营目标,信贷投放过度扩张,部分信贷资金流入低水平、高耗能、重复建设等高风险项目。
2、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信贷资源配置
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信贷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影响信贷投放总量,影响信贷行业结构、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对信贷投放总量的影响表现为:在经济高涨期,企业业绩大幅提升,违约概率降低,同时担保物价值持续上升,可担保信贷总量随之增加,还款来源的明确与担保资产的足值均可能促使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总量。
3、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信贷经营结果
经济周期对信:贷经营结果的影响主要从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两方面进行衡量。资产质量方面,银行在经济高涨时期新增的贷款,周期性行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偏高、期限较长。
扩展资料:
1、保持信贷业务可持续稳健发展是信贷经营的根本目标。商业银行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可能表现出的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往往会使信贷总量过度扩张或过度收缩,信贷资产质量大起大落,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把可持续稳健发展作为信贷经营的根本目标。
2、信贷资源合理配置是完成目标的主要手段。无论经济繁荣或衰退,机遇和风险总是并存的,银行应前瞻性地预测宏观经济走势,适度逆周期地调整信贷政策和信贷授权,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结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为经济周期波动中信贷业务保持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偏低,银行普遍存在惜贷行为。由于我国信用体系极不完善,许多中小企业缺乏信用观念,在交易和融资关系中不讲信用,一些企业只想贷款,根本就不想还贷,一些企业借兼并、破产、重组之机,假破产,真逃债,大量银行债权根本无法收回,再加上地方保护、政府干预和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缺位,使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加重。作为银行来讲,其为了规避信贷风险,层层上收贷款权限,实行了严格的贷款责任制,提高了放贷条件,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惜贷行为。银行对资本市场发展认识不足,对中小企业存在信贷歧视。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基本沿袭了过去以大中型企业贷款为主的贷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许多银行认为只要拥有大中型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这种状况将发生改变,那些信用级别高的大企业将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及商业票据等来解决。在资本市场较发达的西方国家,银行除了向社会提供支付清算体系外,其主要的客户就是中小企业。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存在歧视现象。信用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
(二)担保机构不够成熟。目前,我国担保机构的设立、实施方式、担保比例、担保倍数、损失理赔等缺乏统一的运作规范,担保机构存在问题较多,突出表现为:一是担保机构的设立不规范,管理机制各不相同,有的担保机构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门,有的是经贸委,有的是工商部门,其机构章程和担保办法也各搞一套,许多做法与银行贷款规定相悖,银行不予认可;二是担保机构性质模糊。政府出资成立信用担保机构的目的是扶持中小企业,缓解信贷困难、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因而信用担保机构一般应是非盈利性的政府机构。西方国家政府出资成立的信用担保机构在提供信贷担保时只收取一定的担保费,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我国的担保机构,多数是盈利性机构,他们除了收取定额担保费和保证金外,还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反映担保难;三是社会信用环境缺乏,严重阻碍了银行放贷。信用缺乏增加了经济的不确定性与变数,使银行与企业间的正常交易变得偶然和难以预测。从社会信用环境来说,尽管国家和中央银行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各种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和企业逃废债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以致出现银行惜贷、慎贷,甚至恐贷的现象。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导致了银企关系的紧张,是影响信贷投放的重要因素。
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同期新高,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贷款期限结构得到改善,央行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受季末冲量影响,6月份贷款环比多增属季节性现象,但同比多增近7000亿元,并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新增规模,表明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总量功能正在充分发挥。
对于影响信贷投放主要因素和发放信贷考虑因素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