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期
编者按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保险业创立的70年。1949年10月20日,第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诞生。但到1958年,国内保险业全面停办,只保留国际业务。直到1978年,国内保险业才逐步恢复,到1982年全部开展业务。从1980年到2018年,保险业规模从不足5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3.8万亿元,全球排名从68位增长到第2位,在全球保险市场中的份额从不足0.1%到11%。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人们的保险意识和风险保障需求日显增加,保险业加快发展显得越来越紧迫。
本报记者 刘慧
为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国务院日前对《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部分条款进行修改。新规放宽了外资保险公司的准入限制,鼓励更多有经营特色和专长的保险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希望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保险业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等多元股权结构,其中,民营资本在保险公司总股本中,占比达到了49%。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资产占比为6.36%。刘福寿表示,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公平一致的市场环境,将更有利于银行业、保险业充分竞争,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形成合理多样的市场体系。
保险业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国内的保险市场从独家垄断向多家经营竞争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外资各类保险公司共计229家,中国市场的大门已逐步打开。”中国保险学会会长董波在2019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9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和131家代表处。
刘福寿表示,多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具有资金实力、良好信誉,具备先进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和优秀人才,为国内银行保险机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利于我国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审视自身不足,加快改革发展。
国务院新规降低了外资保险公司的准入门槛,对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取消“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和“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的条件。董波认为,这表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快,门越敞越大。在世界500强榜上,国际保险巨头都进入了中国。保险业已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作为国家级金融创新示范区,由中国银保监会、北京市政府共同打造的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将承担开放的重要任务。北京市副市长杨斌表示,今年上半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占比高达19.3%,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城市基本相当。北京市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参与北京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对外资金融机构建立服务管家制度等,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专家们表示,金融业、保险业最大的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董波表示,保险起源于海上贸易,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现代保险本身也是一种以市场经济的手段化解风险的制度安排。保险业之所以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保险业本身是经济的助推器和 社会 的稳定器,更需要自身的稳定和安全。保险业本身要秉承诚信的原则,以诚信为核心的保险文化如果在行业内推广,保险业才有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保险业是 社会 经济风险管理人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邢炜表示,保险业的 历史 可追溯到14世纪。保险业发展早期是财产保险占主导,19世纪以后,人身保险的分量越来越大。国际保险业以欧美为代表,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的发展过程。2018年度,全球的保险费达到5.19万美元。保险业在灾害事故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是 社会 经济的重要风险管理人,这个角色越来越突出。但从 历史 角度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历史 是断档的。
“保险业是舶来品,但目前来看,我们还没有‘舶来’。”邢炜表示,从全 社会 的风险管理,再到专业能力、制度框架,保险业的发展有很多空间。在财产保险方面,看似产品数量不少,但保险保障的范围狭窄,一个机动车辆保险就占财险的大半业务量。 社会 和居民需要的其他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一直没发展起来。在人身保险方面,寿险业遇到理财市场的竞争。人身保险的保费规模看似巨大,但真正体现长期寿险的保障功能,这个功能占比就很低。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低层次竞争的阶段,要尽快引领这个行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阶段。
邢炜表示,目前金融业、保险业最大的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推进金融业、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依托的是 科技 进步,通过 科技 的赋能,实现金融业、保险业新旧动能的转换。
经济韧性与再保险活动密不可分
“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最快的市场是谈金融开放谈得最多的市场。因为贸易的增加对实体经济会有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增加金融业务。”德国慕尼黑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门哈特(Michael Menhart)表示。
门哈特以再保险举例,再保险业务并不是能自成一派的,必须要和金融机构紧密合作,必须放在经济的大环境之下,还必须帮助到实体经济。“我们要引入新的制度,必须要去扶持新的公司。”经济的韧性跟再保险活动也密不可分,尤其在一个开放和全球化的市场中更是如此,这意味着要不断加强宏观经济的韧性,来应对各种冲击,比如自然灾害的再保险等。同时,也有由于人的错误造成的灾难,比如之前的金融危机,信用再保险、抵押再保险和其他再保险形式,可以有效帮助把整个金融体系的开放性和韧性建立起来。
他预计,到2030年,中国保险市场将是全世界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会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再保险市场。
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总裁汤姆·辛普森也表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参与中国市场的机会。北京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下一步,中国银保监会将进一步优化银行业、保险业投资和经营环境,激发外资参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活力,丰富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共同构建更加开放、互利共赢的金融市场。
为什么说在保险高质量发展
经过了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保险行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走向高质量发展,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对保险业的新要求,增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
从行业的增速来看,经过前20多年的发展,保险业高增长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了,市场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传统的铺摊子已经很难奏效了
从竞争环境看,除了业界的竞争,保险行业跨界、跨领域的传统挑战,颠覆式的竞争模式和不可预知的竞争对手都在制约着保险业传统的发展模式。
如何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一、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政治站位,助力共同富裕。
保险资金具备期限长、规模大的优势,可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险资金的注入可为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禀赋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提升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禀赋。保险资金还可投资扶持科创产业,向新能源、半导体芯片、医养健等战略新兴产业投入重金。其资金的长期性优势可成为筑牢新经济发展增量的压舱石,助力社会的共同富裕。
二、优化产品供给,以客户为中心,创造与提升价值。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发展趋势明显,对养老和医疗保障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产品供给的优化与创新,商业保险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可以减轻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如商业保险公司的养老年金、护理险可为群众的养老提前做好规划,不仅满足其财务需求,还可满足健康服务的需求。另外,保险公司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改善客户体验,让保险产品更通俗易懂、智能投保。精准定价可从客户角度保障不确定风险,提升保障价值。优化产品缴费期限与流程也可推进普惠保险。
三、加强公司管理,守住风险底线,保障消费者权益。
发挥长期主义,加强公司治理,将客户体验的价值链将公司的治理体系、人员文化、产品准入、销售过程、存续期管理相对应制定适当的KPI。加强对公司合规的操作风险管控,守住风险底线,保障消费者权益。加强董事会建设,严格管理股东股权行为,加强高管人员履职管理,对应非现场监管办法的指导,基于各流程环节的关键风险点,由点及面设计全流程实时指标监控体系,支持有全局观的、高频的管理层汇报。安排常规化的以适当性管理为主题的内部自查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销售过程的可回溯,在涉及客户操作和客户接触的环节设立神秘人监测暗访机制,从客户角度审查公司在客户风险评测、销售人员沟通和回访的实施情况。
保险高质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保险高质量发展指标、保险高质量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