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知多少之——重疾险的起源和发展
近期,领导请公司杜总监为团队做了一场培训,中间杜总分享了他的从业经历和从业理念:我是用生命买保险,我的使命是做保险界的一股清流,让大家清清楚楚了解保险,明明白白购买保险。
杜总的理念,萍儿深以为然,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啊。
从今天起,我会不间断的写系列文,文章会有:保险知识科普;产品解析、测评;配置保险思路;投保知识;理赔案例分享;个人生活感想等。文章会带来些什么呢?
1. 我通过写系列文,可以把零碎保险知识系统化,是一个知识梳理的过程。
2.大家通过看系列文,关于如何配置保险,会有一个 明确的思路 ,以及其它你感兴趣的点,都可关注。
3.通过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我的专业度,我在认真做保险。
这期要分享的主题: 『重疾险』 知多少之——重疾险的 起源 和 发展
说重疾险,不能不聊它的起源。重疾险的理念最初由南非的一名外科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Marius Barnard)提出这一产品,源于他的职业经历。
一天,有一位女士来到巴纳德博士的诊所。她当时34岁,有自己的事业,离过婚,带着两个孩子。她很消瘦、疲劳、多汗和咳嗽,还有吸烟的习惯,身体状况不好。
检查发现,她得了肺癌,还好是初期。巴纳德医生通过手术切除了癌细胞肿块,对她说“这次的手术非常的成功,你回去后做好后续治疗,好好的休息。目前你就像没有得过这个病一样,按时检查。”
两年后,女士再次来到他的诊所,但是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从她的眼神中,巴纳德医生再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讯息。她呼吸急迫,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眼神中布满了对死亡的恐惧。
巴纳德医生赶紧给她检查,发现癌症复发了,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寿命。巴纳德医生有点生气的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不是和你说要好好休养?”
女士回答:“治疗让我花了很多钱和时间,我有两个孩子,我休息他们生活怎么办?我需要为孩子们留下积蓄,为他们赚足生活费,房租还有教育基金。”
女士从巴纳德博士的诊所离开后,继续工作,两个月后,她去世了......
由此Dr. Marius Barnard深刻地意识到:
“医生可以拯救病人的生命,却耗费了他们的积蓄。”
“人们需要保险的原因不但是因为将会死亡,而是因为要活下去。今天的患者有更大的机会在患严重疾病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一名医生可以医治一个人身体上的创伤,但只有保险公司能医治他经济上的创伤。”
于是由Dr .Marius Barnard与南非Crusade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在1983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保障4种疾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癌症、冠状动脉绕道手术。
重疾险诞生的初衷,就是想让那些罹患重病的人,能够拿到一笔钱,安心养病。
很快,重大疾病保险从南非传到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1995年
首款重疾险进入中国大陆
1995年—2000年
初期阶段,重疾险产品病种多为10种左右。
2001年—2006年
重疾病种不断增加,但各公司疾病定义不规范,释义各异,理赔标准不统一。期间曾短暂出现过分红型保险,2003年被保监迅速叫停;
2006年“友邦门”深圳友邦被诉事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2007年8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实施《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对最高发的25种重疾强制统一规范。
2007年—2012年
重疾险发展为将主附险拆分,附险为提前给付重疾,主险为终身寿或两全;2010年多次给付型重疾险出现;2012年,轻症多次给付形式出现。
2013年—今
2013年11月14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
2013年8月,保监会取消预定利率不能超过2.5%的规定,预定利率市场化,3.5%预定利率重疾险上市。
由于保险公司可自行决定产品利率,市场上产品差异增大,产品呈现多样化,同样责任的产品,保费不一,预定利率越高,保费越便宜。
2013年之后重疾产品形态多样化,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
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包含:轻症,中症,重疾,且可多次赔付,除了多次赔付,还含恶性肿瘤多次赔;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二次赔。
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的激烈,促使重疾产品不断迭代,目前我国的重疾险分类大致如下:
01
按保障时间长短: 定期重疾 vs 终身重疾
定期重疾:保障被保险人到一定期限,如20年、30年,至70岁或80岁。
终身重疾:保障责任至终身,只要被保险人生存一天,保险就保障一天。
02
保费是否返还: 消费型重疾 vs 返还型(储蓄型)重疾
消费型重疾:保障期间内患重疾,保险公司赔付;保障到期没换重疾,保费不返还。
返还型(储蓄型)重疾:保障期间内患重疾,保险公司赔付,保障到期后,不返还所交保费;保障到期前没有生病,没有理赔重疾,到期返还累计已交保费。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 有病治病,没病返钱 ,说的就是这类保险,产品通常由两全险和重疾险组成。
03
身故是否赔付: 纯重疾 vs 两全重疾
纯重疾险:只保障疾病。
两全重疾险:不仅保疾病,还保身故。保障期限内如果身故了,一样可以得到赔付。产品不同,赔付不同:有赔现价的,有赔已交保费的,有赔保额的。
有的产品身故、全残、终末期疾病都赔付。
04
重疾赔付次数: 单次赔付重疾 vs 多次赔付重疾
单次赔付重疾:赔付一次重大疾病,合同结束。
多次赔付重疾:赔付一次之后,合同继续有效,间隔期后,患其他重疾,还可再赔。
05
多次赔付是否分组: 多次赔分组重疾 vs 多次赔不分组重疾
多次赔付重疾险:重疾被分为多个组别,同一组的重疾,互相有影响,一个疾病赔付了,其余疾病不能再赔。
多次赔付不分组重疾:重疾不分组,其中一个重疾赔付了,其余疾病不受影响。
06
是否含轻、中、重、特、恶性肿瘤多次赔等
单纯重症
重症+中症
重症+中症+轻症
重症+中症+轻症+特疾
重症+中症+轻症+特疾+恶性肿瘤多次赔(脑中风后遗症、急性心肌梗塞二次赔)
市面上的重疾产品,大体就是以上形态,责任彼此之间有交叉。
今天只分享重疾险分类,哪种产品好,如何配置,萍儿将在后续的分享中为大家一一解读。
不知道大家了解后,有何感触吗?
故事中的妈妈,以及今天朋友圈的水滴筹,让我想起身边的朋友。
谁让年华这么痛!
朋友不幸得了尿毒症,由于他父母早些年的收入,都用来供他们上大学了,所以没有多少余钱可以拿来给他治病。而朋友当时毕业工作没几年,加上他又刚结婚,所以没有多少积蓄。
当时他前期的治疗费用和手术费用高达60多万,借遍亲朋好友,也没有凑足钱,不得不放弃寻找社会肾源。最终他的家人,把自己的肾捐给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妻子源于对他的爱,毅然生下孩子,想让新生命唤起他前行的力量。
通过治疗,在家人的鼓励和照顾下,他渐渐康复了。
本以为他已经度过了难关,谁曾想,两半后,不幸再次降临。
不知何种原因,引起肺部感染,医生说病情不严重的情况,需要15万到20万元来治疗,一天最少得花费6000元,而他要用的医药都是自费的,不属于医保报销范畴。
为了父母,为了妻子,为了可爱的孩子,朋友想要活下去。而之前的治疗,已经让家里债台高筑了,最后不得以发了公益捐款,筹集资金治病。
那会我还在其他行业,我的家人也没有患病······
做我们这个工作,大家经常在思考,什么是 专业 ?
近期的培训让我明白,专业不仅仅是让大家清楚明白的了解自己要买什么?买的什么产品,责任有哪些?合同条款具体是什么?这些是我们保险经纪人最底层的专业,是基本功。
更重要的是让客户早一些拥有保障,并且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买足保额。这样才能在风险来临时,有应对风险的能力。
-End-

友邦相对于其他国内几大保险公司有什么特色?
一直都觉得友邦很有特点。
咱们一个个说。
1. 中国唯一的外商独资公司
2012年AIG出售友邦保险股份,成为注册地在百慕大的东南亚保险集团公司
哎,至此美国友邦,成为泛亚友邦。
美国友邦保险(百慕达)有限公司改为友邦保险(国际)
友邦与其他保险公司不太一样的一点是,每一个分公司均是独立的主体,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保险公司哪家强,我刚好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最新榜单!全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所以,友邦在内地的人寿公司也是独立经营核算,独立的产品体系。
有人问,为什么香港友邦的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而内地的产品除了贵,只能靠公司名头卖呢。
这就是原因。
内地的友邦与香港,新加坡等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分公司是兄弟公司,与已经分手的AIG、与美国半毛钱关系没有。
我们经常听说“百年友邦”,怎么来的呢
1919年12月12日,史带先生在上海创立了美亚保险公司,即后来的AIG。此后专门针对华人可保的友邦人寿(Asia Life Insurance Company)成立。
二战爆发后,因为局势等原因,1942年停止所有业务,退出中国市场,将总部迁到美国,至此成为美国AIG。因此埋下老保单事件(张近德事件),过去缴费的保单,无法获得理赔(拒保,不承认与原友邦的继承关系),这个可以百度查询。
也就是二战1942年到1992年之间是空白期,之前在友邦购买保险的人理赔无门。
1992年, "AIG returns to its roots.", 1992.9.25日,AIG的全资子公司友邦在中国获得保险牌照。名称叫“ 美国友邦保险“。因当时友邦的最大股东为美国保险集团AIG,可以认为是外商独资。
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AIG濒临破产,为了还债及生存,出售了子公司友邦保险。
虽然我们百度搜索友邦,搜出来的还是AIG旗下美国友邦保险(信息更新滞后),但实质上是注册地在百慕大,总部在香港,各分公司独立经营的保险公司。
中国友邦属于东南亚友邦集团的子公司,独立注册、独立核算。
友邦中国的分支机构
客户对友邦的认可
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他外资公司
2. 中国保险业利润率最高的保险公司
保费规模在外资保险公司排行中排前10. 但利润率却一马当先。
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有三,死差、费差、利差。这三差影响保险产品定价,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利润。不得不说,友邦的利润让很多公司自愧不如。
所以,有人就想了,那我买分红型产品岂不是赚了。
Too Young Too Naive.
有人认为买了分红型产品就是保险公司的股东了?
分红型产品分的是可分配盈余的70%。
是分红产品的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之差的盈余再减去相应成本以及平抑基金后才能说有可分配收入,那么到底可分配盈余是多少,你清楚吗。
超纲了,有机会再聊这部分。
想分红,请买股票。
3. 首次把代理人制度引入中国。
说到这一点不得不说到一个传奇人物。
虽然史带先生创立了友邦,真正让其发扬光大的人其实是格林伯格(Greenberg)。
“All is Greenberg”
格林伯格将AIG的市值从3亿美金,到他卸任达到了6000多亿美金的市值(截止2004年底)
能够创造奇迹的原因与此人深谙中国政治与经济,懂得经营有关。
代理人制度,就是创造辉煌的模式。
充分发挥了中国人多力量大的特点,还不用像公司员工一样养着,一旦培训到位,忠诚度极高。
当然,后期也出现了很多人海战术的弊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销售误导盛行等问题。
这些就不再赘述。
题外话:
史带财险,不知有人听说过没有,经常买境外旅行险或意外险的人都知道,真是狠不错的产品。格林伯格05年开始成为这家公司的掌门人后也是发展迅猛。人才在哪里都是发光的。
对史带产品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的评测文章。
有保相伴:一篇文章学会如何精选境外旅行险【安联/安盛/史带/美亚】4. 只有友邦是全球理赔的。
也就是说在国内买的重疾险,结果出国留学或移民,其他保险公司都不能理赔,只有友邦是外商独资公司,非常人性化,可以给客户理赔。
全球理赔,是不是以为人在美国确诊了癌症,然后保险公司巴巴地把美金奉上,是这样的全球理赔吗? 哪儿生病在哪儿赔。
是不是很暖心?
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那么真相是什么!
首先,感谢友邦在06年闹出重疾险理赔纠纷(百度可查),间接推动中国保险业推出了《重疾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
目前我们看到的25种标准定义的重疾险病种就是在这个时候统一标准的,虽然在有些细节上各保险公司可以调整(比如,双耳失聪 3岁始赔,阿尔茨海默症保到70岁等),但总体上只要是重疾险,必须包含这25种重疾,其他重疾各保险公司自己调整。
什么意思?
就是说理不理赔先看条款里有没有,其次看是否符合理赔条件,再看如何办理理赔。
那么,全球理赔,如何理解呢,其实是如何办理理赔这一项的内容。
健康险/寿险 : 规定了必须在国内发病、确诊、死亡才可以赔付吗?有这样的地域限制吗?
没有!
理赔的方式是确诊后必须拿到病例(病理报告等),以及理赔所需的证件需要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这里友邦说的全球理赔指的这些病例不需要翻译(仅限英文病例,不需要翻译),可以拿到国内申请理赔。比如国内最大的外资保险公司 工银安盛的英文病历也无需翻译。
其他公司是怎么规定的呢,通常只需把病例拿到大使馆/领事馆翻译,公证、拿到国内可以申请理赔。走这一步的原因是认证其医院是否为正规医院鉴定资质的一种方式。
为了不至于误解,再简单补充一下,以上仅为举例。
有些公司要求国内二次确诊,这些要在条款中医院的规定查看,有些对医院没有要求,有些对医院有详细要求(比如公立医院,保险公司认可的/指定的医院之类)。
最终解释请参考各保险公司每款产品的具体规定。
其他各种事件请自行百度。
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是
人身保险的保险标的就是指保险保障的对象。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以解决其因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人身保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身保险是劳动者在遇有不幸事故,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扶养人死亡时得到物质保证的形式之一。
拓展资料:
人身保险中包含寿险、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
一、寿险
人寿保险的简称为寿险,人寿保险是商业保险中最简单的一个险种。只要不在免责条款范围内,被保险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的身故,都能通过寿险来获得赔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寿保险产品只保障身故,全残不在保障的范围内。
人寿保险分为定期人寿保险和终身人寿保险。
定期人寿保险: 在合同约定的保障期限和范围内,被保险人不管是身故还是全残,保险公司赔付保额;如果合同期满之后,被保险人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则保费消费掉了,没有任何赔偿金。
终身人寿保险:是保障终身的一款产品,简单来说,被保险人从购买寿险的那天起,一直保障到到被保险人身故。这种终身寿险相对于定期寿险来说,除了保费高之外,还可以起到财富继承的作用。
对于那些有家产需要继承的家庭就非常适合购买,这里不建议普通家庭购买。
注意:18岁以下的儿童不推荐购买寿险,因为儿童不具备赚钱的能力。而且法律也有规定,10岁以下的儿童如果身故,赔偿的最大额度为20万,18岁以下的儿童,赔偿的最大额度为50万。
二、意外险
意外险是商业保险中最常见的保险,大多数人购买的第一份商业保险就是意外险。保费低,保障额度却很高而且健康告知条件宽松,某些产品60多岁的老人都可以购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意外险只针对因为意外而导致的身故或者全残才会赔付,经医院判断如果是疾病导致的意外身故,不在保障的范围内。意外险的理赔要符合4个标准“突发的、外来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
意外险主要保障的责任分为2种:意外医疗和意外伤残/身故。前者可报销因意外事故导致的医疗费用,后者保障的是因意外导致的伤残或身故,保险公司赔付保额。
这里说的意外伤残的赔付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按比例来赔付的,伤残等级有1级和10级,1级是最严重的,按照100% 的比例来赔付,10级最轻的,按照10% 来赔付。
意外险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投保的,对被保险人的职业是有一些要求的。通常把职业分为6类,职业类别越高意味着承保风险越大,1-4类职业,更容易投保,而5-6类职业需要购买专门针对这种职业而设立的保险。
因此,在投保意外险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职业是否符合投保人群,如果买错,出事故后是不会赔偿的。
三、重疾险
重疾险最简单的解释是,被保险人只要得了合同规定的重大疾病种类,保险公司直接赔付保险金。重疾险除了恶性肿瘤、严重烧伤.....等疾病,会确诊即赔外,其余对于疾病的发展阶段会有相应的要求,比如说冠心病,只有做了开胸手术后才会给予赔付。
重疾险的赔偿只要医院确诊且符合理赔的标准,保额是一次性给付的,不像是医疗险按比例报销。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重疾险可以投保多份,理赔的时候可以叠加使用。重疾险的赔偿金不仅可以用于补偿医疗费用,而且还可以补偿因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重疾险按照保障来分又分为三种:轻症、中症以及重大疾病。
在2006年,因为友邦保险公司“保死不保生”事件,引发了巨大的负面反应之后,保监会统一规定了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这25种疾病所涉及到理赔率高达95%。
现在市面上每款保险产品都覆盖了25种疾病,有的保险产品甚至高达100种,如果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就选择最基础版的重疾险产品就可以了。
相对“重疾”而言的,轻症和中症是重大疾病的早期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恶化为重疾的概率非常大,很多重疾的保险产品中都附带的有轻症和中症的保障。这种附加的保费也不会很贵,轻症和中症发生的概率远比重疾要高的多,建议大家都选上。
这里小编要提醒一下大家,我们在投保重疾险的时候,并不是保障的疾病种类越多越好,要关注这款产品中是否包含了高发的轻症和中症的疾病症状。
这样才能体现出保险的保障意义。还需要注意一点,在给孩子投保重疾产品的时候,对于保额会有一个上限,具体以保险公司的规定为准。
四、医疗险
医疗险和重疾险最大的区别在于,医疗险是报销型的保险,重疾险是给付型的保险。医疗险的报销范围通常包括住院费、手术费、门诊费、急诊费、救护车运输费等。
06年友邦重疾险事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007年友邦重疾险风波、06年友邦重疾险事件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