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支付排名前10名
1、人民币仍持续在全区支付货币排行榜上位居前五,中国香港、伦敦、悉尼等成为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全球支付市场货币占比最新排行出炉,在连续两个月位居全球第六位后,人民币最新排名再上新台阶,给市场带来小惊喜。7月23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6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升至第五位,占比为1.76%。美元、欧元、英镑依旧占据全球支付体系的重要位置,市场份额分别为40.33%、34.10%、7.08%。人民币支付金额环比总体增长14.15%,全球所有货币支付金额环比总体增长16.05%。市场人士从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排名的“小跃升”中看到了可喜信号。
2、兴业研究外汇商品分析师张峻滔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正在上升,但整体来看,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仍有提升空间。在国际支付市场上稳步前行的同时,人民币也愈加成为体现风险情绪的“晴雨表”和应对冲击的“减震器”。7月22日下午,因受消息面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短线走低逾400点,跌破“7”关口,随后迅速企稳,跌幅收窄,收复“7”关口。此前,人民币汇率自本月上旬重回“6”时代后,始终表现强劲。“这说明人民币汇率波动正成为应对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
3、市场对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并未改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短暂冲高至7.0上方后,大概率会重回上升通道。”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说,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而美国经济与就业衰退较为严重,形成弱势美元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预计下半年美元指数大概率处于跌势,人民币将适度小幅升值。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势疲弱已久。截至7月23日19时,美元指数已经跌破95关口,最低下探94.78。此前,美元指数已经连跌四日,距离3月份高点时跌幅已超过5%。
4、“当前情况下,美国国家治理暴露的短板将对美元地位造成极大伤害。”管涛认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或将更加多极化,甚至走向超主权货币主导的新时代。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反映出人民币资产在全球经济重启阶段的相对价值,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继续加速。管涛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渐进过程,人民币当前正处于从外围货币向次中心货币、从区域性国际化货币向全球性国际化货币、从支付结算货币向计价和投融资货币的迈进阶段。
2021年支付宝微信支付市场份额
根据2022年2月26日发布的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高达49.9%,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为40.7%。
马云的支付宝与马化腾的微信支付平分秋色,可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距离也已经越来越小。
其实微信支付能够紧追支付宝的原因也很简单,那便是微信的社交属性。尤其是许多中老年用户逢年过节会使用微信绑卡给子孙发红包,这也很容易让那些中老年用户使用微信进行移动支付,而收红包的那些年轻人也成为了微信支付的用户。
反观支付宝则是依靠的阿里巴巴这条网购的护城河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否则很快就会被微信超越。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博弈:
2013年,支付宝累计用户达到了3亿人,支付数量达到了125亿笔,支付宝首次登顶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软件。
可支付宝还没高兴多久后,马化腾进行了“珍珠港偷袭”,悄悄地让微信联名央视春晚,发起了摇一摇领红包活动。2014年春晚,那一夜微信支付的活跃量超过了支付宝过去十年的数据。让马云庆幸的是微信并没有完全超越支付宝,但微信也从此成为了支付宝的强敌。
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工具有什么竞争
银联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竞争正日趋白热化。
在线下支付市场,银联作为最大银行卡转接组织,银联卡刷卡交易手续费分成多年来一直遵循“7∶2∶1”的分配比例,即发卡行占70%,收单机构占20%,银联作为清算转接机构占10%。但是线上支付市场则无既定的利益分成机制。
“目前国内线上支付业务90%以上都不走银联通道,费率遵循市场化的谈判规则,行业发展迅速,支付创新非常活跃。其实线下收单业务上,支付公司也具备与银行直连的技术能力。”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人士表示。
线上支付大部分不走银联通道或者不接入银联网络,意味着银联在线上支付市场无法获得如同线下支付市场的10%固定分成。
目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集中度较高,支付宝、财付通占据第三方支付业务头两把交椅,中国银联控股的上海银联电子支付则紧随其后。《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支付宝、财付通和上海银联电子支付的支付市场份额分别是45.2%、21.5%和11.3%,三家企业占行业市场份额高达75.3%。
相比较竞争白热化的互联网线上支付市场,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瞄准了线下收单市场。“线下收单市场虽然是支付领域开展较早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但在大部分二三线区域,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普及率没有那么高。许多商贸、消费的领域还在使用现金交易,所以POS收单业务仍然是一个蓝海市场,具有快速发展的潜力。”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认为。
让银联倍感焦虑的是,国内的银联卡发行相对集中,排名前十的银行发卡量占到了总数的9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线下收单方面快速挺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需谈下这十家银行,实现和银行的直连,便可让银联在线下也失去坐收手续费的空间。而事实上,一些大银行和线下收单机构间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直连欲望。
由此看来,银联在线下和线上支付地位都受到挑战,这是银联去年以来酝酿“招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动因之一。
按照银联发给媒体的回应称,商业银行、非金机构等产业各方开展银联卡业务,使用了“银联”品牌,理应遵守各方共同认可的银联卡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和市场规范。
关于支付结算工具市场份额和支付平台市场份额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