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跟团去香港 有必要买八达通卡吗
八达通虽说是香港主要的支付工具,但一般用处就是坐地铁、巴士、小巴、渡轮等,免排队买票 (票价会比现金票有若2%-3%折扣,但押金HK$50) 。
跟团去香港游,零售餐饮购物时可用八达通,但事前需要增值,也可用现金,或刷银联卡,支付宝等。 而银联卡的较多人使用。
其他支付方法多数会留下用剩的港币。
另外也可直接使用人民币。
建议
如果香港2-3天而是自费我,有约八达通坐地铁每天要40元左右,一张HK100的八达通差不多。其他支付没算。
如果全程交通有旅游巴,不坐地铁或其他交通工具,那你看购买门票,吃快餐店吃点小吃等,是否需要买八达通,没有需要就不用了。
带一点港币现金备用是需要的。之後有花钱的购物用银联卡较安全。
香港支付方式哪种好
支付方式 在香港需要给小费吗
去香港游玩是去兑换港币呢,还是刷卡呢,或者是选择支付宝微信支付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种支付当时,大家可以看看哪一种支付方式更加方便合适。
支付方式
1.刷卡
香港几乎所有的商场和商店都是可以用POS机刷卡消费的,内地的银行卡在香港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银联卡:支付的时候汇率还是按照人民币计算,并且是不会收取手续费的,有的商铺针对银联卡还有优惠的哟。
至于VISA、Master等常用信用卡,这些通道结算的时候是按照美元进行结算的,先通过港币折算成美元,再用美元折换成人民币,中间多了美元货币的折算,相比之下要比没有走银联通道支付划算
当银行卡同时支持银联还有VISA/Master时,支付的时候可以提醒店员刷银联渠道,不要刷外币渠道,这样可以避免造成多余的损失
2.支付宝和微信
这种支付方式支付的时候是以人民币结算的,并且不收取手续费,目前部分商铺是支付支付宝还有微信支付的,因为支付宝还有微信在境外经常会有优惠活动,所以在支付的时候可以先问一下店铺是不是支持支付宝和微信。
3.现金(港币/人民币)
香港当地有不少本地小吃店合作和部分交通工具是只收取港币的,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提前准备一些现金,人民币在香港的部分店铺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要注意汇率,有的店铺都是按照1:1来收的,就是说100块人民币当100港币来用,这样就不划算了。
在香港需要给小费吗
香港普通消费习惯里没有给小费的传统,不过有部分酒店和餐厅都会在帐单上加10%的服务费。
香港支付工具仍是“痛点”吗?
香港的各种消费场景,付费方式选择多多,支付不成问题,不是港人的“痛点”。移动支付方面,除了信用卡,有支付宝HK、微信香港钱包、“拍住赏”手机钱包等。
在铜锣湾看到,内地客人“血拼”的连锁店洞察先机,其收银台十八般武艺齐全,扫码枪、刷卡机、二维码……一家连锁药店可接受的移动支付工具多达12种。最醒目、推广力度最大的当属支付宝和微信,最近一年多在港全面铺开,包括商场、便利店、快餐店、咖啡馆等。
但据银行业统计,香港私人消费开支中,现金交易占40%,电子支付占60%,其中约八成是信用卡,可见手机支付总体占比还不大。在湾仔,有食肆明示“本店只接受现金”,菜市场商户也只收现金,铺子前挂一个装钱的篮子,水果摊、花店、报摊等,大都不能用手机付费。全港出租车约1.8万辆,目前接受手机付费的很少。
市面上已有多个以港币结算的手机支付软件,但尚未风靡。什么原因?有人说自己年纪大,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有人说带钱包习惯了,用现金不费事的,倒是手机要先充值,麻烦;有人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有顾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手机支付在港推广慢半拍,原因与欧美不少地方相似,因为信用卡已高度普及。统计显示,香港每年发出1.5亿张纸质支票,人均拥有信用卡2.5张。八达通卡总发行量约3000万张,它无须记名,充值方便,小额支付频率极高,甚至可用作住宅楼的门禁卡。如此“全能”,难怪人们改变的动力不大。
去香港旅游,为什么很多香港人不喜欢手机支付而是现金付款?
香港人不仅喜欢现金,更喜欢信用卡和八达通等电子支付工具,而不是微信、支付宝或Applepay。特别是在标题中提到的“一些”可能比较保守,或者对自己难以操作的支付技术有抵触。
毕竟,这是一国两制的文化。如果你想让人们同时接受国内的经济文化,将会有一个长期的提升过程。例如,用支付激励措施吸引中国学生尝试几个在线支付平台很容易,但同样的方法可能不适用于香港人。
究竟什么方法可以奏效,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和实验。然而,这需要成本。面对事半功倍的小市场,BAT三巨头更倾向于事半功倍的争夺国内市场。对于我们来讲来说,使用信用卡的习惯本身,就支持银联。
因此,香港人并不缺乏支付工具,而且也很习惯使用这些工具——信用卡在国际上更容易使用,而支付平台不那么热衷于利用这一利基本市场,因此他们使用现金,也使用信用卡和八达通。
香港人不喜欢使用支付宝和微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害怕信息披露和不熟悉操作,这是两个原因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受到欧洲一些国家在香港,喜欢用现金和信用卡支付,和人们通常不喜欢购物在香港,因为香港人想买东西就可以买到任何地方。
我认为这也是两国之间的习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移动支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我们不需要像现金一样去兑换。您可以在离开前直接扫描。由于大陆游客的增加,香港的移动支付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当我们去香港旅游时,仍然需要兑换港币!
在香港移动支付普及为何会这么困难?
在中国大陆,人们基本上已经从现金支付转变为移动支付。目前,移动支付早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支付方式,无论是支付员工工资,还是在超市购物,甚至是卖菜,小贩都在使用微信和支付宝。但令人费解的是,移动支付在中国很受欢迎,但香港居民很少使用移动支付。除了信用卡,香港居民还得携带一些现金。
受欧美国家使用信用卡习惯的影响,香港很少有人使用手机支付。在香港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足够的改变。因为香港有这么多的地方,你需要使用变化,只是公共汽车需要使用焦的面额变化。如果你没有零钱,你需要紧急使用它,它会造成很多麻烦。
为了尽快推动香港移动支付的发展,早在2018年初,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级官员在立法会上表示,金融管理局正与业界合作,建立一个快速支付系统,将储值支付工具的银行和运营商充分联系起来。他指出,即将建立的快速支付系统可以提供跨行即时转账和借记服务,以及商户与客户之间的支付服务和个人转账服务。然而,我们认为香港人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移动支付。
再者,香港的银行业比较发达,而在任何地方,银行的用户信任度也是最高的。现在的香港人,很多人在付款的时候会经常使用到现金和信用卡,而这样的支付方式,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因此,香港市民基本上已经习惯使用信用卡来解决支付问题,而对于手机的移动支付,他们还比较陌生,所以使用率并不是很高。有高达68%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移动支付的相关操作。
香港手机支付开始改变港人的消费习惯了吗?
改变加速进行中,而且群雄逐鹿,竞争激烈。
香港金管局从前年底开始,已向16家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发出牌照,包括内地的支付宝和微信。两巨头采取与内地市场一样的策略,或“烧钱”给用户优惠,或大量发新年红包,强攻港市,动作频繁,不断取得突破。
去年9月,支付宝HK与长江和记实业签署共同运营的协议,支付宝进入长和集团的众多超市、连锁店等。不久后,“微信香港钱包”宣布,与中银香港、工银亚洲等合作,为用户提供小额转账、线下支付、网上支付、汇款、红包收发和零钱充值等功能。
2017年底,两巨头先后宣布与港铁合作,乘客可通过专门的购票机扫码购票,试点从罗湖和落马洲站开始。
手机支付不断攻下一些八达通未涉足的消费场景,例如部分出租车和小巴、街市、茶餐厅、小店等。最近一届香港工展会,近百家商户首次用上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支付宝港澳台区总经理李咏诗告诉记者,支付宝HK个人用户已达150万,商户1.5万家,成绩令人振奋。“我们借助淘宝在港200多万用户的网络,扎根香港。我们不会停下来,正在不断拓展,为不同商家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收电费,例如在超市完成支付后,自动录入积分,很受市民欢迎。至于菜市场,目前引入支付宝的已有7家,年底要到17家。”
微信方面,香港已有逾百万人开启了微信电子钱包功能。推广的力度很大,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共派发1000万港元的利是红包,还与麦当劳合作,只要用“微信香港钱包”付款,消费满25元即减10元。推广是见效的,仅今年2月份注册用户数目就上升了44%。从开通转账服务,到银行账户绑定至香港钱包,再到全港900多家7—11便利店可现金充值,“微信香港钱包”业务稳步拓展。
业内人士信心满满地表示,一年有4000多万内地客来港消费、示范,加之业者倾力推广,大部分港人会采用手机支付。香港与外界商网遍布,做生意的,自然要提供生意伙伴熟悉运用的支付工具。所以,让港人广泛接受手机支付其实不难,只是时间问题。
香港手机支付比内地起步晚,现正加速融入社会,随风潜入千家万户,悄然改变着港人的消费习惯。
对于香港支付工具怎么样和香港用什么软件支付方式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