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主要的支付工具网银和支付宝相比,哪一个更安全,方便一些?通常选择那种较安全----谢谢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如下:
1. 就安全性来说,网银因为有大量专业人员以及长时间的技术储备,以及使用时要用U盾之类的硬件,而支付宝使用则不需要专业的硬件,其技术积累及使用时间也相对短一些,因而安全方面,网银略胜一筹。
2. 使用方便性来说,支付宝已经能和绝大多数银行进行支付,一宝等于数十家银行,而且银行与支付宝之间的资金流动是不需要付手续费的,而网上银行则各自为政,不同行之间,不同地之间转帐还需要支付不等手续费,相比来说麻烦一些
3. 支付宝一般只应用于网上,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在一定的麻烦,而网银则可很快支付到卡里,从银行中取出来,所以能覆盖城乡不同年龄的人群,这点要比支付宝强的。
4. 网银使用太复杂,支付宝则很方便,还可支付水电煤等费用,足不出户就完成很多事情。
5. 网银还需要交一定的卡的费用,支付宝就不需要交年费了。
6 个人建议支付宝和网银可以按需求选择,网上购物和转帐用支付宝,网银用于绑定卡来取现。
7. 无论用何种方法,想要安全,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的密码设置好,保管好,这样做好了,这两者谁的安全性更高就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了。
电子支付的优势有哪些
优势:
非现金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带来了很大好处,不仅付款转账更方便,而且在手机上就能查看每笔交易记录,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是何时何地花了多少钱,更不用担心出门带钱包会被偷。
现金不依赖于任何介质,不同于刷卡需要POS机、手机支付需要网络,现金使用起来更简单便捷。从现实情况看,还有不少人依赖现金支付,对一些中老年人以及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消费者来说,现金支付仍将是重要的支付方式。同时不可否认,现金在印制、运输、存储等方面与非现金支付相比确有其劣势。
扩展资料
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结算存在“增量替代”效应,即刷银行卡、手机付款等非现金支付与现金支付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非现金支付结算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现金使用量也在增长。可以预见,未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仍将长期并存。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已明确表示,拒收人民币是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
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第三条进而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显然,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做法,违反了上述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电子支付越来越普遍 你还花“钱”吗?
网络支付工具安全吗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支付也有风险。但我们可以通过安装杀毒和防火墙软件以及网银安全插件最大限度的去规避购物风险。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人都足不出户进行网上购物,而网上购物通常要用到支付宝、财付通、网银等工具。只要在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购物就不会出现多大问题。
翼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那个比较好用?
您好
三者使用是差不多的,但翼支付的优惠活动更多,具体可以进入翼支付客户端或关注当地翼支付的微信公众号查看。
第四方聚合支付系统有哪些
我们公司就是可以开发第四方聚合支付系统的,聚合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的拓展,聚合多家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能力,提供多渠道支付方式,简化商家的支付对接,外加后续的增值服务;
第三方支付介于银行和商户之间,而聚合支付是介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户之间,没有支付许可牌照的限制。在没有支付许可牌照的情况下,聚合支付通过聚合各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银行、合作电信运营商及其他服务商接口等多种支付工具进行综合支付服务。
搭建聚合支付系统可为您实现与各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渠道对接,进件管理,商户管理,交易统计等功能,聚合多种支付应用场景。
电子支付的特点有哪些
谓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电子支付具有以下特征:
电子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的;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是流转来完成款项支付的。
电子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即因特网)之中;而传统支付则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作。
电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如因特网、Extranet;而传统支付使用的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电子支付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有联网的微机、相关的软件及其它一些配套设施;而传统支付则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PC机,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
支付流程与支付工具
支付流程包括:支付的发起、支付指令的交换与清算、支付的结算等环节。
清算(Clearing),指结算之前对支付指令进行发送、对帐、确认的处理,还可能包括指令的轧差。
轧差(Netting),指交易伙伴或参与方之间各种余额或债务的对冲,以产生结算的最终余额。
结算(Settlement),指双方或多方对支付交易相关债务的清偿。
严格意义上,清算与结算是不同的过程,清算的目的是结算。但在一些金融系统中清算与结算并不严格区分,或者清算与结算同时发生。
一笔支付交易可以通过纸基或电子支付工具发起。
一些支付工具,既可以纸基方式发起,也可以电子方式发起。如贷记转帐,既可在银行柜面填写单据,以签名/签章方式对支付进行授权,也可利用网上银行功能以电子化方式授权发起;如银行卡,既可以纸基通过签名方式进行授权,也可在终端(POS/ATM)通过刷卡与密码发起。
支付交易可通过纸基与电子化步骤结合的方式进行,如支票可被截留并以电子化方式进行处理,截留地点与时间的不同(如在POS或在交换中心)反映了电子化程度的差异。
支付交易也可包含现金与非现金步骤,如付款人以银行存款发起汇款,而接收人以现金支取。
支付电子化
支付的电子化与创新经历了后端到前端的发展过程。银行后端IT系统与电信网络的应用使货币债权能够被电子化地记录与保存,实现行间支付清算与结算的电子化处理,这个阶段的变革几乎不被公众所注意。
银行前端支付工具与渠道的创新则为消费者带来真实的便利,ATM/POS、支付卡、互联网、手机、机顶盒逐步成熟与流行,极大地改变了银行与客户、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交互方式,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是创新的主要动力。同时,支付交易流程各个环节的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理论上,信息与电信技术使整个支付流程能够以电子化的方式进行全程自动化处理。
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电子支付元年,这一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高速增长,并且很多电子支付法规也得到了完善,中国的电子支付实现了飞跃式增长。2006年,电子支付产业依然保持着快速的增长,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多种支付形式的出现加快了整个产业发展的步伐,在企业业务结算中,电子支付与其它交易结算形式相比,使用率较高,在某些企业中已超过了60%。货到付款、邮政汇款、银行电汇等传统形式仍有一部分忠实的使用者,所占比率分别为39.4%、12.3%和6%。
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到160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了33.3%,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倍多。2007年第2季度,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中互联网支付(非独立)达115.14亿元,互联网支付(独立)达52.05亿元,第三方手机支付达3.39亿元,第三方电话支付达0.76亿元。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规模中支付宝以47.1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腾讯财富通以18.0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中国银联电子支付以13.3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额总规模在2007年第4季度已达到229.24亿元。在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中,支付宝,Chinapay和财付通位列交易额排名前三位。
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额总规模在2008年第1季度已达到454.67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达417.59亿元,第三方手机支付达35.2亿元,第三方电话支付达1.88亿元。2008年第2季度达到539.89亿元环比增长19%。其中互联网支付达505.12亿元,第三方手机支付达32.81亿元,第三方电话支付达1.96亿元。
祝你好运别忘了给我颁发金牌噢!!!
支付工具可通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普遍可接受性特征的传统支付工具、支付工具可通性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