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业未来几年值得关注的趋势有哪些
最显著的趋势是,未来移动支付将成为主流。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手机支付。据《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9万亿元,同比上涨391.3%。2016年四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2017年一季度则突破20万亿元。
扫码支付是目前线下应用最广的移动支付方式,收钱码服务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目前,随着二维码支付业务的逐步规范,各地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组织等市场主体正摩拳擦掌抢占支付市场。除了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两大巨头以外,Apple Pay、百度钱包、京东钱包甚至“国家队”的银联,都对移动支付市场十分看好。
如何看待支付行业的发展前景?
移动支付是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新型的支付体系。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和电信产业的发展,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迅速增长,并且成为了当今使用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地位举足轻重。未来随着数字中国和新技术的应用,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移动支付行业相关企业:中国移动(00941.HK)、中国联通(600050)、中国电信(00728.HK)、中国银联、工商银行(601398)、阿里巴巴(BABA)、腾讯控股(00700.HK)、盛大网络等
本文核心数据: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移动支付业务规模、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规模等
移动支付使用规模不断上涨
——移动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是指移动客户端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来进行电子货币支付,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支付体系。移动支付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深度的有效拓展,对于大众消费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强有力的催化剂,拥有广泛的市场应用空间。
根据Worldplay发布的《2021全球支付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所有的支付方式中,移动支付的占比达到50%,成为了我国消费者选择最多的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用户数量达到8.5亿
支付企业在移动支付的全面布局,也带动了手机在线支付用户的增长。2011-2020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逐年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8.54亿,比2019年6月增长了34.9%,网民移动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018年底的72.5%提升至86.4%。
移动支付业务规模超400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国移动支付业务1232.20亿笔,金额432.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8%和24.50%。
第三方移动支付成为主力军
由于第三方支付APP的活跃,使得人们逐渐习惯于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进行支付,并成为了移动支付中市场规模最大的一环。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实现271万亿元,增速达到19.9%。2021年2月,中国银联发布了《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数据,有98%的受访者将移动支付视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平均每人每天使用移动支付三次,其中二维码支付最受欢迎。
数字中国推动移动支付行业继续壮大
移动支付普惠发展缩小地域分布差距。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不断加深。移动支付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载体,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可得性,缩小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数字鸿沟。
随着中国电信移动网络不断升级,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中国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渗透到电子商务领域,并成为电子商务的一种主要支付方式。并且伴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未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6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290.42万亿。
跨境支付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跨境支付(Cross-border Payment)指国与国之间因贸易、投资及其他方面所发生的国际资金转移,需要借助一定的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实现。目前使用的跨境支付系统主要为SWIFT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欧盟的INSTEX系统。随着中国与国际货币资金往来交易量的不断扩大,我国跨境支付市场也逐渐成熟,其中第三方支付已经广泛参与到跨境支付行业,推动跨境支付交易选择更加多元化,为跨境支付交易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交易体量快速增长
中国跨境出口电商规模、出国留学生规模、中国境外游旅客规模的快速增长,为跨境支付市场的持续稳定的增长提供了动力。近年来,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量快速增长,2019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业务188.43万笔,金额33.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64%和28.28%。日均处理业务7537.15笔,金额1357.02亿元。
政策鼓励行业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跨境支付行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监管层也逐渐放开了行业的市场准入;另一方面,主导跨境支付城市试点方案落地实施。2013年起,国家相继出台多条政策鼓励行业发展,我国跨境支付政策汇总如下:
第三方支付推动跨境支付体系多元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支付组织、支付介质、支付渠道、支付账户形式以及支付模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大量涌现,现金的使用量逐渐减少,电子票据逐渐取代纸质票据,银行卡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无卡支付正蓬勃发展,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和微信银行等新兴支付渠道不断涌现,支付账户从传统的银行账户发展到第三方支付账户,中国现代化支付体系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目前主要的跨境支付方式对比如下:
以前国内进行跨境支付的支付机构主要是银联,随着国家鼓励第三方支付的政策不断出台,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跨境购物、汇款以及境外移动支付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我国消费者越来越习惯手机支付的便捷支付方式,我国第三方跨境支付交易规模快速增长。根据i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从第三方跨境支付C端线上线下交易规模来看,2019年我国第三方跨境支付C端线上支付交易规模达7285.7亿元,同比增长9.6%,C端线下支付交易规模为3700亿元,同比增长72.1%。
跨境支付步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现代跨境支付业务发展正式起源于2007年,2007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支付宝办理境外收单业务。国内跨境支付业务正式起步。2013年外管局在北京等5个地区启动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试点,2013年,央行正式下发《关于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批复》。批准1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正式开始。2014-2019年,随着中国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中国跨境支付市场进入启动期,业务量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推动行业持续发展,2020年,我国跨境支付行业野蛮发展结束,逐渐步入高速发展期。
获得跨境支付牌照企业名单
目前整个跨境支付分为前、中、后端三个部分。前端主要是收单,对应的机构有PayPal,Visa,Mastercard等授权的第三方收单机构;中端主要职责是分发,对应机构主要是PayPal,WorldFirst和Payoneer;后端主要职责是结汇和发单子,对应的机构主要是外管局批准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央行批准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机构。目前获得外管局颁发的跨境支付牌照的30家企业名单如下:
对于支付工具未来发展趋势和支付工具的未来趋势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