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整理分享关于支付司工具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支付司工具处处长 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工具有什么竞争
银联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竞争正日趋白热化。
在线下支付市场,银联作为最大银行卡转接组织,银联卡刷卡交易手续费分成多年来一直遵循“7∶2∶1”的分配比例,即发卡行占70%,收单机构占20%,银联作为清算转接机构占10%。但是线上支付市场则无既定的利益分成机制。
“目前国内线上支付业务90%以上都不走银联通道,费率遵循市场化的谈判规则,行业发展迅速,支付创新非常活跃。其实线下收单业务上,支付公司也具备与银行直连的技术能力。”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人士表示。
线上支付大部分不走银联通道或者不接入银联网络,意味着银联在线上支付市场无法获得如同线下支付市场的10%固定分成。
目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集中度较高,支付宝、财付通占据第三方支付业务头两把交椅,中国银联控股的上海银联电子支付则紧随其后。《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支付宝、财付通和上海银联电子支付的支付市场份额分别是45.2%、21.5%和11.3%,三家企业占行业市场份额高达75.3%。
相比较竞争白热化的互联网线上支付市场,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瞄准了线下收单市场。“线下收单市场虽然是支付领域开展较早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但在大部分二三线区域,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普及率没有那么高。许多商贸、消费的领域还在使用现金交易,所以POS收单业务仍然是一个蓝海市场,具有快速发展的潜力。”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认为。
让银联倍感焦虑的是,国内的银联卡发行相对集中,排名前十的银行发卡量占到了总数的9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线下收单方面快速挺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需谈下这十家银行,实现和银行的直连,便可让银联在线下也失去坐收手续费的空间。而事实上,一些大银行和线下收单机构间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直连欲望。
由此看来,银联在线下和线上支付地位都受到挑战,这是银联去年以来酝酿“招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动因之一。
按照银联发给媒体的回应称,商业银行、非金机构等产业各方开展银联卡业务,使用了“银联”品牌,理应遵守各方共同认可的银联卡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和市场规范。
支付体系的参与方有哪些,各起到什么作用?
一、支付体系的参与方有哪些,各起到什么作用?
1、中国人民银行
支付领域的王者兼创造者,发布各项政策规范的存在。央行并不涉及支付方面的具体业务,作为支付行业的一员只需要牢记央行是最强大的就足够了,她说什么就是什么。
2、中国银联
简单的说是在网联成立之前是中国唯一的清算组织机构,目前线下银行间跨行的资金清算全部都要通过它来实现,本质上是协议组织。线下和网联属于竞争关系。需要注意的是,银联和银联商务是两码事。
3、网联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NetsUnion Clearing Corporation,简称NUCC)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运营机构。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作为全国统一的清算系统,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实现非银行支付机构及商业银行一点接入,提供公共、安全、高效、经济的交易信息转接和资金清算服务。
4、第三方支付机构
正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拥有央行的认可资质,也就是必须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才可以开展业务。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类型一般为: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预付费卡发行。其他如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等基本可以忽略。
当然,拿到支付牌照的企业也并非就可以安枕无忧,一般情况下央行视市场情况和企业的经营情况每5年审核一次,对于严重违规的会收回支付业务许可证,对于经营不擅的会邀约谈话要求其与有实力的公司进行股权置换或其他形式的合作。
二、什么是支付系统
今天,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商业行为也一同进行了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演变,成为今天的「电子商务」。支付系统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出现,为各类电子商务经营活动实现在线收付款交易以及管理交易资金等功能,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内部系统模块。
支付系统的主要职责是处理业务系统发起的所有交易请求,包含收银台、交易系统、支付核心等模块,根据各模块不同的功能职责,可以将支付系统分为业务层和支付层两部分。
业务层负责为业务系统提供收付款的操作界面以及处理业务系统提交的交易请求;
支付层负责通过支付渠道实时处理完成资金的收付款、记录参与交易的账户间资金流转情况并按照预定规则对账户所属资金进行拆分与合并。
银行流水中有协议支付是支付给别人,还是别人给我的?
代扣通道为何被关闭
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内部发布了110号文,《关于加强小额支付系统集中代收付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就明确了集中代收付中心将严禁向公用事业类和公益类以外的其他机构提供代收付服务,对于已为其他机构提供代收付服务的集中代收付中心要求断开,并提出了2017年12月31日的期限。
2017年11月13日央行进一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17]217号文,下文简称“217号文”),除了切断无证机构的支付业务渠道,也将全面检查并从严惩处持证机构为无证机构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违规行为。值得一提的是,人民银行亦同步下发了持证机构自查内容,其中包括代收付业务开展情况,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银行、银联、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集中代收付中心也都在自查序列。
2017年年末,财付通也响应监管宣布从2017年12月8日起全面关停商户代扣支付业务。
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和市场动态都表明,代扣通道关闭将是大势所趋。
除了对代扣的监管外,2017年8月4日央行发布209号文《关亍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规定自 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同时,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 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网联的出现意味着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将被切断。
代扣业务的三种模式
一、 支付机构可以一家家谈银行,但这种做法存在一个致命缺陷,根据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连接多家银行系统,变相开展跨行清算业务。然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支付机构而言,与银行单点连接做代扣业务,效率太低,难成气候。而这个模式的可持续性也已经很有限,趋势来看,未来将会被网联统一收编。
二、支付机构也可以通过银联触达各家银行实现代扣,这样做效率很高,但是成本也很高。”银联目前所采取的是阶梯费率,单笔在0.7元到1.7元不等,银联自己留0.2元,其余给发卡行;而面向银行理财等大额,则根据金额大小收取2/笔到8元/笔的费率,实时代扣则更高一些,采取相当于POS收单的费率。
三、通过集中代收付中心实现代扣,同样高效,可以一次性打通国内所有银行。”但这个通道是稀缺资源,不是每家支付机构都能拿到,拿到接口的支付机构可以把接口继续对外放,多放一道就多一重溢价。
代扣将被协议支付取代
事实上,代扣通道的关闭和其蕴藏的巨大风险有关。而在所有支付机构接入网联之后,协议支付的模式将取代代扣。
两者到底有何区别呢?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工具处处长谭静蕙针对2017年底印发的281号文的政策解读,代扣业务需要强调付款人的开户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或者支付机构,一定要从首笔交易就明确付款人的授权。
这意味着要明确开户服务机构是用户账户资金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客户给你明确的授权,才可以不经过他,按约定直接把钱划付走。
也就是说代扣只能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才能不经过用户将其在银行卡中的钱直接划走。
但在实际情况中,“裸扣” 的情况却非常盛行。
所谓“裸扣”,就是不经过用户验证或绑卡,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直接通过用户的四要素(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甚至是二要素(姓名、银行卡号),将用户银行卡中的钱划走。
通过向多家业内第三方支付公司工作人员核实,若仅考虑技术层面,裸扣确实可以实现。
“但像正规一点的公司,都不太敢肆意这么做的,风险太大。”一位业内头部代扣公司工作人员曾表示。
据了解,第三方支付公司都会对合作的公司进行事前的风险评估和业务审核。
“我们都要求被接入反xq 系统的,以裸扣之名来圈钱的,其实没多大空间,很容易查出来。”上述第三方支付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但裸扣的现实风险确实存在,也就是说只要第三方支付机构知道你的姓名和银行卡号,就能划走你银行里的钱。而将取代代扣模式的协议支付,则是在代扣前必须有用户的绑卡操作。
也就是说用户需要向商户提供自己的四要素,并填写银行返回的验证码,才算是授权商户进行代扣。只有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机构才有权利通过网联将用户在银行卡中的钱划走。
协议支付是什么?代扣通道6月末被取代的真正原因!
协议支付流程
网联的出现无疑能让第三方支付机构更加合规透明,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将接入相同的渠道。而在渠道优势消失的情况下,能比拼的就只有价格和服务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关于支付司工具处和支付司工具处处长 殷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