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跟大家探讨下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以及万事达在线支付对应的知识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以备日后需要哇。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 1、万事达卡是什么意思
- 2、听说建行在和万事达卡合作MasterPass电子钱包,想了解的具体一点?
- 3、我的龙卡e付卡万事达不支持闪付呢
- 4、谈谈目前常用的6种移动支付系统是哪些?
- 5、跨境电商付款,全球消费者用什么支付工具
- 6、万事达卡和网联强强联手,支付宝,微信,云闪付,还会三足鼎立?
万事达卡是什么意思
万事达卡(MasterCard)和VISA卡一样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一种可以跨国使用的银行卡。
万事达国际组织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创立了一种国际通行的信用卡体系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旋即风行世界。1966年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组成了一个银行卡协会(Interbank CandAssociation)的组织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1969年银行卡协会购下了MasterCharge的专利权,统一了各发卡行的信用卡名称和式样设计。随后十年,将MasterCharge原名改名MasterCard。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是一个包罗世界各地财经机构的非牟利协会组织,其会员包括商业银行、储蓄与贷款协会,以及信贷合作社。其基本目标始终不渝:沟通国内及国外会员之间的银行卡资料交流,并方便发行机构不论规模大小,也可进军银行卡及旅行支票市场,谋求发展。
万事达卡已是全球家喻户晓的名字,不过,三十年前它仅是一张美国境内的国内卡,它的知名在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一直本着服务持卡人的信念,提供持卡人最新、最完整的支付服务,因而受到全世界持卡人的认同。
[编辑本段]发展史话
银行卡的推广是金融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其他领域的现代化进程一样,金卡工程也需要借鉴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经验及曾经有过的教训。
在银行和大的商店里,你能经常看到一种由一红一黄两个球体紧密互锁而组成的图案标记。那就是世界闻名的银行卡联营组织——MasterCard International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标志。现在,全世界有千千万万的人持有万事达卡,把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用以取 款和消费。在全球有3000多名工作人员运行着庞大的万事达卡系统,日日夜夜为它操劳忙碌。可是你能想得到吗?在1966年创业的初期,它只有45名工作人员。
它是怎样成长壮大起来的? 那可是一个长长的故事,还是先从信用卡的诞生说起吧。
信用卡的诞生40年代末期,一些美国银行开始发行购物券,这种购物券可以在当地商店里被当作货币一样使用。1951年,纽约的富兰克林国家银行将这种应用规范化,推出了第一个现代信用卡。以加州为营业基础的美洲银行将这个作法推广到全美,并在1960年推出了BankAmericard卡(即今天的VISA卡)。同时它在每一个主要城市建立一个银行作为它的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与商户签订合同,让商户接受以卡支付的方式,并且在所及范围内发展持卡人。从此,银行卡支付服务迅速成长,1995年卡的发行量达7�96亿张(包括万事达卡、VISA卡、发现卡、运通卡、JCB卡、大莱卡等等)。1995年信用卡交易总额为1万5千亿美元。与此同时,转帐卡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例如:ATM现金卡。
万事达卡的历史?
BankAmericard卡推广几年后,一批没有被委托经营卡的美国银行家开创了他们自己的网络,接受另一种本地信用卡。1996年8月16日,这一批银行组成了“跨行卡协会(ICA)”,以实现跨行授权、清算和结算的交换功能。ICA后来成为万事达卡国际组织。
与BankAmericard不同的是,ICA并不由单一的银行所统辖。由ICA成员组成了会员委员会,去管理和运营ICA协会,除了建立授权、清算和结算规则外,ICA还负责市场推广、安全和保护品牌的法律事。
创立全球性网络
从ICA成立之初,它就开始致力于开创联合的全球性网络。1968年它与墨西歌国家银行成立联盟,同年又在欧洲组成“欧洲卡国际联盟”(现称“Europay国际”),第一个日本成员于1968年加入ICA协会。此后几年里,一批来自不同洲不同国家的成员加入了ICA。它们是:
1969年——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
1974年——英国Access有限公司;
1975年——南非标准银行;
1979年——澳洲银行。
1979年主国了反映ICA全球范围的联合,ICA改名为MasterCard International(万事达卡国际组织)。
80年代,万事达卡又延伸到了亚太和拉美地区。1986年,亚太地区的第一个万事卡办公室在香港开业,同年,拉美区域总部在迈阿密开张。1987年,中国开始发行万事达卡,到1993年,中国成为销售万事达卡最多的国家之一。
1989年万事达卡首次在委内端拉进行本地货币的结算。90年代,作为全球化的标志,万事达卡成立了一批区域董事会,它们是:美国区、拉美/加勒比海区、亚太区、加拿大区、中东/非洲区。从1990年至1996年,万事达在全球设立了53个办公室,反映了它国际业务的空前增长。至1997年,万事达卡的成员已达到2万3千余家。从业务上讲,它已从一家信用卡公司发展成为综合的支付公司。
[编辑本段]通过技术实现高速发展
在万事达卡全球增长中,技术起到了重要的角色。最初发卡行与受理行之间的授权是通过打电话进行的,1973年银行间授权系统INAS开始运行,基本上淘汰了电话授权的方式。第2年所有的信用卡都采用了标准的磁条样式,这是技术上的重大进步。1975年银行间电子资金转帐网络的开通,使清算结算的处理自动化,从此受理行不再需要将帐单邮寄给发卡行。
在1983年万事达卡首先推出了在卡上使用激光全息照相,用以防伪,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成员行的欺诈损失,同年,推出了信用卡紧急更换(ECR)程序。
1984年是万事达卡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全球交易处理网络Banknet开通运行。INET系统在这个网上得以运行,INAS则使用这个网进行成员行与成员行平等授权(PTP)。1984年,万事达卡自动销售点(POS)程序在美国达到全面可操作的水平,它更一步地支持了万事达卡POS业务。
1987年银行网(Banknet)系统开始安装国际网点,为会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国际服务,也为下一步国际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同年,电子图像系统在美国开通,它通过Banknet在成员行之间传送销售单据的影像。1990年,这项业务推广为国际业务。为了支持加急业务市场的开拓,1989年万事达卡公司又开发了万事达卡卡片处理系统(MCCPS), 它使美国以外的成员行能够利用微机,低成本地加速发行信用卡和受理信用卡。这种微机能提供一揽子“后台办公室”交易以及与POS、ATM的联网。
90年代,万事达卡开发了会员行保护程序(MPP),这个程序使会员行每年减少欺诈损失达5千万美元。�为了解决通信障碍,万事达卡还开发卫星通信系统MSAT,1992年在拉美安装,1996年在印度安装。1994年,Banknet在巴林和法国建立了分组交换中心,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建立了处理中心。1996年,万事达卡在日本开展了日本网络服务,并在日本国内运行了MasterNet信用卡网络系统。这个系统把商户的出货处与一个单独的处理中心联在一起,这样使授权时间减少了60%,使持卡人使用POS刷卡时感到从未有过的顺畅。
1995年,万事达卡联机系统(MasterCard OnLine)初次登台。这是一个全球作信息运载工具,它使成员行能从它们的桌上微机访问并取回万事达卡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在这个平台上首次开发了万事达卡市场顾问(MasterCard Market Advisor)和万事达卡比对asterCard MATCH)两个模块。前者为联名卡决策支持系统,后者则为受理行提供对被受理行以风险或其他原因撤消的全球50000家商户数据库的联机查询。推广使用万事达卡优先联接系统(MasterCard Priority Card ConnectionSystem)后,在美国,万事达卡的紧急补领可以在申请次日完成,在世界其他地区则可在两个工作日中完成。同时补领手续成本也降低了75%。�为了改善全球客户服务质量,1996年万
事达卡推出万事达卡全球服务(MasterCard Global Services),
它为持卡人提供各国本地语言,全年365天,日夜24小时的紧急补发卡业务。
�
1996年4月,万事达卡和国家数据公司(NDC)合伙组成了世界最大的支付处理公司GPS公司,NDC是美国一家著名的公司提供增值应用系统和服务,专门提供GPS包含了以前的MAPP组织和NDC的间接支付服务和数据交换服务的业务。�
1996年又有两件可称为万事达卡技术发展史里程碑的事情发生。11月份新的Banknet的虚拟专用网(VPN)有了万事达卡的第一个成员。它被成功地移植和认证。这个网以AT& T公司的方案为基础设计和建造。从1997年至1998年,VPN将代替现有的数据网,从而使万事达卡的信用卡和转帐卡交易进行得更快、更可靠。1996年12月,万事达卡联合IBM公司和丹尼期支付系统公司(DPS),利用第一个端到端安全的因特网交易来优化电子商业。在这里使用了安全电子交易规程(SET),以使联机支?付卡交易更加安全。到1997年年底以前,万事达卡和地处丹麦、法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南非、台湾和美国的成员行都如左右参与了这个项目。已建立了将近60个SET的试点系统。技术的不断进步成为推动万事达卡发展的强劲动力。到1996年底,万事达卡发卡量超过4亿张,其中包括3亿多张信用卡和1亿多张转帐卡。全年卡交易量底数达到近60亿。交易金额超过5500亿美元,1996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夕,万事达卡的日交易量达20
00万笔,创下了它的高交易量记录。��
[编辑本段]众多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项目
��
虽然,从一开始万事达卡是一个信用卡公司,但在1979年,它已成为国际性的综合支付服务公司。从那时至今万事达卡提供了全方位的支付产品和服务。�
1981年万事达卡首先进行了市场的分级。它在美国发行了万事达金卡以针对较高消费能力的客户,同时它还发行了万事达旅行支票。1985年又发行了万事达商业卡。1986年作为万事达金卡的加强措施,开发了万事达服务帮助体系。1988年,万事达 卡发行了一种脱机处理的转帐卡MasterDebit,现称为MasterMoney。同年,万事达卡收购了Cirrus系统公司。这个公司拥有最大的美国和加拿大自动柜圆机ATM网络。次年,组成了全球最大的ATM网。万事达卡在90年代致力于对其产品增值。1990年,它开发了Mastervalues POS折扣程序,在美国成功推行后便很快在亚太、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推广开来。
80年代,具有联姻关系的银行卡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1990年,万事达卡推出了它的第一种联名卡。次年又通过批准联名卡申办程序的特殊规则,确立了万事达卡在这个领域的统治地位。1993年,仅在美国就处理了300个联名卡申办程序,发行了4000万张联名卡和具有联姻关系的银行卡。联名卡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银行卡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万事达卡将其触角延伸到联机POS转帐业务是在1990年。它与欧洲卡国际组织、欧洲支票国际组织和美国地区性的电子资金转帐网络合伙,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球联机POS转帐程序,取名为Maestro。此外,为了在美国推行和操作Maestro系统,aestro U.S.A公司宣告成立。在1992年,欧洲卡和欧洲支票国际公司合并为欧洲支付国际公司,(Europay International)。而后,万事达卡又和Europay组成了Maestro国际公司,以统辖Maestro的海外业务。至1993年底,Maestro发行了11亿张卡。至今Maestro卡仍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为了使成员行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最高的利润,万事达卡在1991年成立了万事达卡大学。开始这所大学只向美国的成员行和万事达卡雇员提供有关课程和教学。到了1993年,该大学向所有区域提供更为广泛的课程教学,而且每门课的内容都针对客户特殊的考虑作了客户化,还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增删。�
1993年,万事达购买卡被推出,以瞄准美国的近4000亿的公司购买力市场。同年,在美国又推出了万事达卡银行服务 MasterBanking)。它是一种全天24小时的远程银行服务和电子货币支付服务。�
1997年2月,万事达卡购买了Mondex国际公司的51%的股份。Mondex技术是一种基于芯片卡的平。这项商业举措将加速Mondex储值卡和其他智能卡产品的发展,推动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同时也为将来形成一个全球统一标准的以芯片为基础的支付产品创造了条件。�
�
[编辑本段]万事达卡标识演变
��
随着万事达卡组织的不断成长壮大,它的卡片产品的设计也在不断反映着这些变化。最早,为区别ICA会员和特约商户,在卡片上印有“i”符号。发卡行的标识在卡片十分明显,以突出各个银行。后来在1969年,推出了Master Charge符号,它是一个单独的图像标识。1970年,Master Charge的标识占据了整个卡片画面。经过近10年的空前发展,Master Charge 在1979年发展为MasterCard。由于万事达卡商标更加坚挺,协会决定,发卡行从那时起只被允许占用卡面的25%来标识自己的银行。�但在1984年,万事达卡又允许发卡行占用60%卡面标识自己的银行;到了1987年,比例增高到80%;1990年更增高到85%。现今为大家所熟悉的红黄标识也开始推出。万事达
卡的新标识象征着万事达卡的新纪元。它较小的尺寸标识反映出万事达卡已拥有足够的知名度,因此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去标识发卡的成员行。�万事达卡在1992年又创造了造型相似的Cirrus 和Maestro的标识。加强了客户心目中各种不同万事达卡产品之间的联想。
1996年,新的修改过的万事达卡标识出台了,其改动之处在于:加大了字母的尺寸并伴有限影,减少了两个球体之间互锁线条,背景改为深蓝色。这些改动增加了标识的可见性和可认性,提高了商标形象的整体强度。从1997年初起,新的万事达卡标识出现在数以万计的会员行、数以千万计的商户和数以亿计的万事达卡片上。它将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深入到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心中
该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三十一。
1987年,中国银行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张万事达卡,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张银行卡。
2002年万事达国际组织与Europay(一家欧洲的银行卡组织)合并后由一家非营利性的组织变成一家营利性的公司。
2006年6月23日,由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规定,接收万事达信用卡和万事顺金融卡付费的零售商必须缴纳一定手续费,限制了这些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欧盟委员会对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提出起诉。
------------------------
听说建行在和万事达卡合作MasterPass电子钱包,想了解的具体一点?
其实俺一开始就有一张龙卡,后来才知道龙卡电子钱包是中国建设银行和万事达卡国际组织联合推出的新一代全球网络支付工具。就今年3月末的时候,中国建行同万事达卡携手推出了MasterPass龙卡电子钱包。貌似这个项目是亚洲最大的万事通项目,主要还是为了全球支付的便捷吧其实俺觉得,这下子以后去国外就可以直接龙卡付款了昂。
我的龙卡e付卡万事达不支持闪付呢
1、这是虚拟卡,没有实体卡片,因此无法在商户挥卡闪付。
2、云闪付需要跟HCE龙卡云闪付、龙卡Apple Pay、Samsung Pay等移动支付工具结合,而只有银联信用卡才能与这些设备进行绑定,这是万事达卡,无法做绑定,因此也就无法进行云闪付,可以在境外网站购物。
谈谈目前常用的6种移动支付系统是哪些?
Apple Pay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雷声大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雨还远
Apple Pay一经推出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在NFC领域中犹如“一石惊起千重浪”,整个行业简直沸腾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了。不过由于种种原因,Apple Pay进入中国似乎还比较遥远,让很多“果粉”哭诉无门,真有点雷声大,而雨还远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的意境,而且目前仅在美国适用,未来将推广到英国和韩国,至于何时中国用户能用上Apple Pay还不得而知。
回顾笔者知道NFC一词,应该还是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移动发布了手机钱包,揭开了我国手机钱包发展的序幕。同时也推出了世博会手机门票,客户需更换具有手机钱包功能的SIM卡,不换手机和号码,就能购买“世博手机票”,直接持手机进,入世博园区,并在世博园区内的合作商户进行消费支付,也让国人首次认识了手机支付。
但是,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由于大环境的原因,面临使用不便、特约商户使用热情不高的问题。有“中行小达人”之称的陆金华表示:尽管中国的一些手机厂商们很早就涉足了NFC,但阻碍基于NFC标准的移动支付发展缓慢的原因,除了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外,恐怕更重要的是参与NFC产业的各方都画地为牢,只想自己通吃整个产业链,拒绝与他人合作共同做大市场。即便现在一些以NFC为核心的企业还在探讨NFC的前景,但似乎并没有找到医治顽疾的良方,倒是NFC越来越有边缘化的趋势。
ApplePay依托苹果这个业界龙头老大的背景强势闪亮登场,让NFC产业的参与者们顿时看到了一线生机,重新燃起了对NFC的期待。Apple Pay改变了之前产业链的生态环境,即与发卡银行、信用卡组织签订达成协议,如果消费者使用Apple Pay付款,苹果公司将从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分成,并且不向商户收取费用,但是这种模式恐怕对其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HCE:来得快,待观察
2013年,Google发布Android 4.4 KitKat(奇巧)操作系统,使任何的Android NFC设备可在不需访问安全元素的前提下进行移动支付和其他安全应用。
Android 4.4的NFC支付与移动运营商引入了一个新的开放式架构,让应用程序在“云中”管理用户的付款信息,通过主机卡仿真(HCE)支持基于NFC的安全交易、付款及客户忠诚度计划,访问卡、交通卡和其他定制服务。任何Android设备上的应用程序都可以效仿NFC智能卡,让用户在设备没有设置安全元件(SE)的必要情况下点击启动与他们所选择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也可使用一个新的阅读器作为读者的HCE卡和其他基于NFC的交易模式。
就在与Apple Pay进行合作不久,VISA和万事达卡又陆续宣布推出利用近场通信(NFC)提供新的移动支付方式——HCE。两者的规范虽然存在着一些差异,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双方提出的HCE规范将会择优综合。
HCE的出现让更多的消费者特别是安卓系统的用户,也可以像Apple Pay用户一样,只需用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支付。
2015年5月5日,工行在北京与中国银联、VISA合作,推出亚洲地区首家HCE云支付信用卡产品。工行此次通过率先利用这项“颠覆性创新”的技术,搭建覆盖线下近场支付及线上远场支付一体化的便捷体验,有意站到移动支付的风口翩翩起舞。VISA的首张HCE应用的信用卡以与拥有“宇宙行”之称的工商银行合作,彰显了其对HCE的的姿态,工行对这张HCE云支付信用卡的目标剑指500万张,更是显出雄心勃勃。HCE来了,来得很快,但效果如何,还需要拭目以待。
银联闪付:起得早,醒的晚
中国银联在基于NFC方面的尝试也非常早,在2011年银联就推出基于NFC的银联支付标准——闪付,这种金融IC卡的非接触式支付也得到了大量POS机支持。据统计,支持银联闪付的POS终端已经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中国银联对商户POS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其它几种支付方式无可比拟的。可以说闪付的支付环境建设已经非常不错。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银联对闪付功能的设备应用、市场宣传,以及用户习惯培养方面做的非常不够,无论是持卡用户,还是特约商户,真正认识“闪付 QuickPass”标志和能顺畅使用的并不多。刚刚结束的银联“6.2优惠”活动中,尽管对使用闪付支付有很非常大的优惠措施,但是却有些“叫好不叫座”的感觉。闪付推出多年,也如同它的原型NFC一样,并没有培养起消费者使用闪付的习惯,很多标注“闪付QuickPass”标识的终端已经沦为摆设。
实际上从各种新兴支付的测试情况来看,使用银行卡的闪付功能是交易最为简便,而且也是最安全的移动支付方式,一来无需使用任何设备作为辅助工具,第二,无需向其它设备绑卡,提供主卡片信息。从2015年中国银联的一些举措来看,显示出其强力推广“闪付”的决心和勇气,虽然银联对闪付有些“起得早醒的晚”,但总算是醒了,对闪付的普及我们拭目以待。
EMV:非接付,属“老大”
1999年2月,当时的Europay(欧陆卡)、万事达卡和Visa共同成立了EMVCo组织,共同发起制订的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的技术标准,是基于IC卡的金融支付标准,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统一标准。在EMV标准的基础上,万事达卡和VISA又推出了各自的非接触式支付系统PayPass和PayWave。
EMV2000标准是国际上金融IC卡借记/贷记应用的基础性技术标准,亦是公认的框架标准,目前的正式发布的版本有EMV96和EMV2000。中国银联于2013年5月20日正式加入这一标准体系。2014年3月,EMVCo组织发布了Tokenization标准,苹果公司于同年9月发布Apple Pay,率先支持这一标准,之后VISA、万事达、中国银联、谷歌等卡组织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也纷纷开始支持这一标准,这将提高手机支付与在线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支付宝:追时尚,抢市场
支付宝支付是二维码支付的代表,二维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韩国与日本是使用二维码支付比较早的国家,韩日两国的二维码支付技术已经普及了95%以上。
支付宝由于缺乏线下POS机的优势,单凭线下收单业务已经没有“油水”。另外,支付宝意在打造自己的一套支付系统,才是其在2013年终止线下收单业务的根源。从这两年支付宝的市场举措来看,全力打造以二维码支付为核心的支付生态系统业已逐渐成形。同时,二维码支付的使用环境建设也已经成为热点,一些厂商的POS机也已经兼容了二维码支付流程。
二维码支付手段在国内兴起并不是偶然,形成背景主要与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IT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推进息息相关。有了先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支持,更有了移动互联网催生的移动消费中大量的支付需求,凭借时尚、便捷的客户体验,在支付领域得到了市场中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追捧,推动了二维码支付已经成为了移动支付的主力军。
2014年3月,央行从客户支付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发紧急文件叫停了条码(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但实际上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并没有真正停止过,二维码支付的布局和优惠活动依旧紧锣密鼓地开展。或许市场的选择是最有力的结果,未来多种支付手段并存的局面即将到来。
微信支付:既生瑜,何生亮
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同出一辙,主打二维码支付。从市场中实际看到的一些情况中,似乎微信支付没有它的对手一般张扬,或许是忌惮央行的一纸禁令,而在悄悄地布局,但凭借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得到移动支付领域的一席之地还是很轻松的。
尽管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各有特长。微信支付,是依托强大的微信圈为基础,为直接的用户支付提供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支付宝支付更侧重为支付工具。但是二者已经在很多地方越来越趋同了。也许深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跨境电商付款,全球消费者用什么支付工具
1.北美地区(泛指美国和加拿大)
北美地区是全球最发达的网上购物市场,北美地区的消费者习惯并熟悉于各种先进的电子支付方式。网上支付,电话支付,邮件支付等各种支付方式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在美国,信用卡是在线使用的常用支付方式之一。
一般的美国第三方支付服务公司可以处理支持158种货币的威士(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信用卡,支持79种货币的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卡,支持16种货币的大来(Diners)卡。同时PayPal也是美国人异常熟悉的电子支付方式。与美国做生意的中国商家必须熟悉这些电子支付方式,一定要习惯并善于利用各种各样的电子支付工具。Allen认为,美国是信用卡风险最小的地区,来自美国的订单,因为质量的原因引起纠纷的案例并不多。
2.欧洲地区
欧洲人最习惯的电子支付方式除了威士达(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s)等国际卡之外,还很喜欢使用一些当地卡,如:Maestro(英国)、Solo(英国)、Laser(爱尔兰)、Carte Bleue(法国)、Dankort(丹麦)、4B(西班牙)、CartaSi(意大利)等。根据笔者的经验,欧洲和中国商户联系比较多的国家地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相比较而言,英国的网上购物市场比较发达,而且不少特点类似美国,如PayPal在英国的使用也很普遍,当然,使用英国的PayPal账号来收款更有利。普遍来说,欧洲国家的消费者比较诚信,相对而言针对西班牙的网上零售具有比较大的风险。
3.日本
日本本地的网上支付方式以信用卡付款和手机付款为主,日本人自己的信用卡组织为JCB,支持20种货币的JCB卡常用于网上支付。除此之外一般日本人都会有一张威士(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日本与中国的网上零售贸易没有那么发达,但线下日本人在中国的消费还是相当活跃,尤其针对日本的游客,使用购物网站可以与之建立长久的联系。目前,支付宝和日本软银电子支付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日本企业提供支付宝的跨境在线支付服务。估计随着支付宝进入日本市场,国内习惯支付宝的用户在不久以后使用支付宝直接收取日元。在日本使用手机上网额人群数量已经超过使用个人电脑的人群数量,他们也很习惯使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他们的手机可以用来做机场登机验证、大夏的门禁钥匙、交通一卡通、信用卡。支付卡等。在这些应用背后提供技术和软件方案的事索尼的子公司FeliCa公司。支付手机内置FeliCa支付芯片,芯片中植入用户身份信息和支付数据。这些芯片有索尼联合Renesas和Toshiba提供。另外,由索尼、手机运营商NTT Docomo、交通运营商JR East组成的联盟推进着手机支付生态系统的发展。运营商、商店、信用卡发行商及手机制造商达成统一协议,FeliCa负责具体实施。现在,在日本几个最大城市里,有大约110网人使用Suica手机购票或购买自动给柜台机的商品。笔者之所以详细介绍这一块,主要是觉得手机支付是以后的大趋势,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
4.中国
在国内,最主流的支付平台是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首的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这些支付采用充值的模式进行付款,他们都集成了大部分银行的网上银行功能。所以在中国国内不论是信用卡还是借记卡,只要你的银行卡开通了网上银行功能,都可以用来网上购物。在中国,信用卡的使用还没有很普及,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使用借记卡来进行支付。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快速,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信用卡就会普及开来。在年轻的白领群体中,使用信用了卡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个发展趋势也预示着网站站内信用卡直接支付也会慢慢发展起来。在中国的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最习惯的电子支付方式是威士(Visa)和万事达(Mastercard),他们也习惯于用PayPal电子账户支付款项。据台湾媒体Digi Times报道,台湾知名电子商务提供商、网易交易平台eDynamics(网劲科技)2008年11月日正式宣布与内地最大的电子支付平台、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支付宝合作。这意味这,今后内地的支付宝用户可以载中国台湾额购物网站上进行购物,并通过支付宝解决支付问题。
5.韩国
在韩国网上购物市场非常发达,他们主流的购物平台多为C2C平台,如Auction、Gmarket、11ST等。另外还有众多的B2C网上商店,如一些品牌企业的店铺和一些明星开设的店铺。韩国的在线支付方式较为封闭,一般只提供韩国国内银行的银行卡进行网上支付,威士和万事达的使用比较少,而且多列在海外付款中,来方便非韩国的外国客人购物。PayPal在韩国也有不少人使用,但不是一种主流的支付方式。
6.澳大利亚、新家坡、南非和南美地区
对于与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南非等地区的商人做贸易的商户来说,最习惯的电子支付方式是威士和万事达,他们也习惯用PayPal电子账户支付款项。澳大利亚和南非的网上支付习惯很类似于美国,使用信用卡较多,PayPal也很普遍。在新加坡,银行界三巨头---华侨银行、大华银行、和星展银行的互联网银行服务发展迅猛,直接信用卡和借记卡的网上支付也很方便。在巴西也有不小的网上购物市场,他们虽然在网上购物比较谨慎,但也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一个市场。
7.其他欠发达国家
如东南亚欠发达国家、南亚国家,非洲的中北部等,这些地区一般也是使用信用卡支付。在这些地区用电子收账的方式接收欠发达国家的跨国支付存在较大风险。这个时候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提供的反欺诈服务,事先屏蔽掉恶意诈骗的订单的有风险的订单,但是,对于直接面对客户的朋友,一旦接到这些地区的订单,还是要请三思而后行,多进行背景调查,尽量减小经营风险。
万事达卡和网联强强联手,支付宝,微信,云闪付,还会三足鼎立?
为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万事达卡和网联强强联手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发行银行卡,对银联、支付宝、微信的影响有多大?"相关的问题,突袭网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万事达卡和网联强强联手,发行银行卡,对银联、支付宝、微信的影响有多大?"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万事达卡和网联强强联手,发行银行卡,对银联、支付宝、微信的影响有多大?
===突袭网收集的解决方案如下===
万事达卡和网联合作会发行银行卡吗,对银联影响多大?
答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万事达卡和网联合作会发行银行卡。 但对银联影响不大。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运。
各银行卡支付有个银联,以后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会不...
答:有网联,现在正在建设中,以后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财付通等)数据都要接入。
支付宝微信断银行直连,改走网联银联对用户有什么...
答:支付宝微信断银行直连,改走网联,对用户大体没什么影响。 受影响的主要是银行代扣业务这一块,不能直接从银行代扣、代缴了。以后需要缴费的话,必须存足够的钱在余额,然后由支付机构从你余额中为你代扣、代缴。 还有可能影响的就是支付机构与...
万事达卡和网联合作对银联有什么影响
答:万事达卡和网联合作, 会抢银联的市场份额呢。 但影响不大。 呵呵。 奔跑吧兄弟, 祝你好运。
银联VS网联,支付机构将如何站队
答:其实4月1日这个节点是选择将条码业务接入银联还是网联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监管层并没有明确只能接入一家清算机构,对于支付机构而言最好的选择当然是两家都接入。 不过或许是为了某种不明言说的形式意义,银联和网联似乎都在刻意的希望...
银联,支付宝 微信 等联系成立的一个机构叫什么
答:9家机构一起建立的网联,负责移动支付的监管理事单位,类似银联的职责功能。
央妈“第二胎”,网联和银联有什么区别
答:子被傻醒。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我这两次傻是因为她太爱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我了,同时我也太爱她了。 我跟她相处得跟夫妻一样亲亲热热的。她好似一个博士眼前架着一坐(座)桥。她是负责制定银行卡规则、银行监管以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
关于万事达移动支付工具和万事达在线支付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