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银行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分析,以及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 1、支付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支付结算方式)有哪些
- 2、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工具有什么竞争
- 3、支付结算服务收费研究课题
- 4、最新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分析
- 5、支付结算工具主要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 6、支付行业前景怎么样
支付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支付结算方式)有哪些
支付结算的支付工具主要有汇票、本票、支票、信用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七种。
支付结算体系主要包括支付工具银行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分析,支付系统,支付服务组织和相关的法规制度等。支付结算是一项政策性强,与当事人利益息息相关的活动,因此,必须对其实行统一的管理。
银行在支付结算中是充当中介机构的角色,因此,银行只要以善意且符合规定的正常操作程序审查,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外,银行不代任何单位或个人冻结、扣款,不得停止单位、个人存款的正常支付。
扩展资料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支付工具也越来越多,开始逐渐产生一批虚拟支付工具,开始向电子化支付工具转变。流行的网上银行、支付宝、财付通、百付宝、手机支付、快钱、手机充值卡等都是最新的虚拟支付工具。
新兴的支付工具在国内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依托大型B2C、C2C、M2C网站的支付工具,比如淘宝网上交易的时候由支付宝完成支付银行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分析;二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快钱等),整合了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多种支付手段,正在迅速成长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付结算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付结算
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工具有什么竞争
银联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竞争正日趋白热化。
在线下支付市场银行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分析,银联作为最大银行卡转接组织银行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分析,银联卡刷卡交易手续费分成多年来一直遵循“7∶2∶1”的分配比例,即发卡行占70%,收单机构占20%,银联作为清算转接机构占10%。但是线上支付市场则无既定的利益分成机制。
“目前国内线上支付业务90%以上都不走银联通道,费率遵循市场化的谈判规则,行业发展迅速,支付创新非常活跃。其实线下收单业务上,支付公司也具备与银行直连的技术能力。”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人士表示。
线上支付大部分不走银联通道或者不接入银联网络,意味着银联在线上支付市场无法获得如同线下支付市场的10%固定分成。
目前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集中度较高,支付宝、财付通占据第三方支付业务头两把交椅,中国银联控股的上海银联电子支付则紧随其后。《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支付宝、财付通和上海银联电子支付的支付市场份额分别是45.2%、21.5%和11.3%,三家企业占行业市场份额高达75.3%。
相比较竞争白热化的互联网线上支付市场,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瞄准银行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分析了线下收单市场。“线下收单市场虽然是支付领域开展较早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但在大部分二三线区域,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普及率没有那么高。许多商贸、消费的领域还在使用现金交易,所以POS收单业务仍然是一个蓝海市场,具有快速发展的潜力。”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认为。
让银联倍感焦虑的是,国内的银联卡发行相对集中,排名前十的银行发卡量占到银行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分析了总数的9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线下收单方面快速挺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需谈下这十家银行,实现和银行的直连,便可让银联在线下也失去坐收手续费的空间。而事实上,一些大银行和线下收单机构间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直连欲望。
由此看来,银联在线下和线上支付地位都受到挑战,这是银联去年以来酝酿“招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动因之一。
按照银联发给媒体的回应称,商业银行、非金机构等产业各方开展银联卡业务,使用了“银联”品牌,理应遵守各方共同认可的银联卡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和市场规范。
支付结算服务收费研究课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日前表示,央行将从多方面推进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其中包括逐步实现支付结算服务收费定价的市场化,促进良性竞争。
马德伦在中国人民银行主持的支付服务与政策协商第一次季度例会上说,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好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实现多方共赢;增强大局意识,促进银行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支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要切实做好奥运支付环境建设各项工作,为北京奥运会提供高质量的支付服务;要进一步加强银行账户管理,落实实名制,完善联网核查机制;要加快修改完善支付结算法规制度;要加强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支付结算人员素质;要积极做好支付信息统计、分析与反馈工作。
央行统计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达14.7亿张,同比增长30%。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13.8亿张,同比增长28%;准贷记卡发卡量为1750万张,较去年同比减少14%。贷记卡发卡量为7000万张,同比增长140%。银行卡业务135亿笔,金额1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67%。
此外,2007年,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1%,比2006年提高4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约154亿笔,金额6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30%。
最新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市场中,支付牌照争夺激烈
对于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争夺,在互联网行业尤为激烈。由于互联网平台资金流水较大,因此其对于资金清算的需求是巨大的。像美团、滴滴这种有交易环节的互联网平台,一旦交易,用户账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余额。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账户余额只能交给第三方支付平台代管,这些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只能白白地让给第三方支付公司。
没有支付牌照的互联网企业,还同时面临着两大烦恼。一方面,用户粘度会下降。因为只要一张银行卡里存了钱,用户就不会扔掉这张卡,用户就会反复使用,而在互联网交易中,银行卡是依附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另一方面,数据安全难以保障。对于饿了么这样的公司来说,如果依赖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通道,所有交易信息就会被他们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客户数据一览无余,自己在竞争对手面前毫无秘密可言了。
二、具备特色业务能力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成为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宠儿
对于目前的市场情况,第三方支付牌照单笔交易产生的中介费已经水涨船高。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中介费为500万上下,2016年初涨到一两千万,年底更是离谱地达到五六千万。
就一般而言,第三方支付牌照涉及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跨境服务等业务范围。但是不同的持牌公司获得的获得的业务范围是不同的。若支付牌照中包含一项内容,比如互联网支付,价格可以达到2亿;包含两项内容,比如互联网支付和银行卡收单,则价格是3亿,如果再加上预付卡,三项内容,价格就是4亿。支付业务范围越多,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了。
以智付支付为例,其支付业务范围涵盖了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点卡支付、代收代付、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POS机收单、二维码收款通道、一键APP收款和支企直连,代收代付,智生活平台,跨境结算,跨境服务等其它增值服务。这种拥有众多支付业务,特别是获得外管局跨境外汇结算业务试点资格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目前全国仅有27家有跨境支付资质的金融机构,因此其牌照的价值达到10几亿是毫无问题的。
三、第三方支付牌照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具备了金融的属性和基因。因为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用户的每一笔虚拟交易,都可以看做一次交易场景,因此手握大批用户资源的互联网公司有足够的能力和动机进入金融行业。比如,滴滴完全可以视作一个金融公司:每天,滴滴平台上都有大量的高频现金支付行为发生,并且和出行高度相关。这样,滴滴既可以顺便搭售车险,也可针对司机提供贷款购车服务。第三方支付牌照能让这些顺理成章的新业务线合规,无监管之虞。
然而,第三方支付牌照注定也要经历各种考验。2017年1月,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客户备付金做了规定。根据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客户备付金账户应开立在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不向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计付利息”相关要求,人民银行决定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实施集中存管。
新政无疑对现有的存管银行、支付机构、商户和普通消费者四方格局都会带来影响。在新一轮博弈下,行业格局必将发生新的变化。然而,业内人士坦言:该项措施的落实,对于那些对利息收入依赖度较高的机构,可能存在一定影响。但对于规范发展、规模较大的机构,增值业务较多,影响有限。
总的来说,央行的支付新政是对前期第三方支付牌照炒作的一次降温行为。但是,在央行控制支付牌照有减无增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依旧难以降温。在互联网不断更新和改造传统行业的今天,支付牌照不可避免地会继续成为各行各业竞相争夺的对象,这个风口恐怕一时难以抑制。
支付结算工具主要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在会计中,广义的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银行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狭义的支付结算仅指银行转账结算,即199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中所指的“支付结算”
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银行)以及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是办理支付结算的主体。其中,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
支付结算是一种法律行为。
支付结算体系主要包括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服务组织和相关的法规制度等。
传统支付:现金支付,票据交换
电子支付:电子联行,电子汇兑,中国现代化支付
网络支付:支付网关,电子钱包,电子货币
支付行业前景怎么样
前景不错,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伴随线下支付场景的多元化,移动网上支付在一定程度 上已经取代实物钱包,二维码、NFC 等手机支付技术产生的巨大便利性,对居民日常 生活支付方式进行了翻天覆地变革。2015 年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 3.58 亿,增长率为 64.5%,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 1.8 倍,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 例由 39.0%提升至 57.7%。
银行卡是我国个人使用最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卡收单业务是收单机构与特约商 户签订银行卡受理协议,在特约商户按约定受理银行卡并与持卡人达成交易后,为特约 商户提供交易资金结算服务的行为。
前瞻数据库显示,近年来我国联网 POS 机数和联网商 户数持续保持着 50%左右的复合增速,截至 2016 年 3 月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 商户数达到 1700 万户,联网 POS 机具达到 2354 万台,预计 2016 年末联网 POS 机 数有望增加到 3000 万台。
第三方移动支付正处于快速爆发期,2015 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达到 10 万亿。 目前市场份额占比中,支付宝排名第一,占比 68%,财付通占比 21%,二者联合份额 占比近 90%,极大瓜分了市场。目前以二维码、NFC 支付等新生支付模式为代表的移 动支付正以全新升级的状态挑战者传统支付方式。
银行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分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银行支付结算工具的市场分析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