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新冠信用卡怎么办
可以申请延期偿还,但必须是新型冠状病毒而引起的无法上班,导致信用卡无法按时还款,才可以按照央行以及银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业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在第三条的规定处理。
明确对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简单来说也就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各银行均是会给予一定的延期还款。
所以说因为疫情导致无法工作无法按时偿还信用卡,不用过于担心各银行均是会给予延期还款。
扩展资料:
贷款(电子借条信用贷款 )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
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
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原则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
1、贷款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2、流动性是指能够按预定期限回收贷款,或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满足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
3、效益性则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
例如发放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效益性就好,但贷款期限长了就会风险加大,安全性降低,流动性也变弱。因此,"三性"之间要和谐,贷款才能不出问题。
还款方式
(1) 等额本息还款:即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之和采用按月等额还款的一种方式。
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多数银行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每月的还款额相同;
(2)等额本金还款:即借款人将贷款额平均分摊到整个还款期内每期(月)归还,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到本次还款日间的贷款利息的一种还款方式。这种方式每月的还款额逐月减少;
(3)按月付息到期还本:即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归还贷款本金〔期限一年以下(含一年)贷款适用〕,贷款按日计息,利息按月归还;
(4)提前偿还部分贷款:即借款人向银行提出申请,可以提前偿还部分贷款金额,一般金额为1万或1万的整数倍,偿还后此时贷款银行会出具新的还款计划书,其中还款金额与还款年限是发生变化的,但还款方式是不变的,且新的还款年限不得超过原贷款年限
(5)提前偿还全部贷款:即借款人向银行提出申请,可以提前偿还全部贷款金额,偿还后此时贷款银行会终止借款人的贷款,并办理相应的解除手续。
(6)随借随还:借款后利息是按天计算的,用一天算一天息。随时都可以一次性结清款项无须违约金
疫情期间信用卡还不上如何处理
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
(四)完善受疫情影响的社会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感染新型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支持。对感染新型肺炎或受疫情影响受损的出险理赔客户,金融机构要优先处理,适当扩展责任范围,应赔尽赔。
信用卡业务遭遇“阵痛期”:不良率全线反弹,工行消费额大降近20%
信用卡业务仍在经历交易金额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阵痛期。
去年下半年,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了零售信贷投放力度,并且降低风险偏好,按揭贷款占比提升,信用卡贷款占比下降,股份行下降更为明显,而对于信用卡的发展策略,银行之间发生分化。
“去年一季度交易量断崖式下降,四月、五月后开始逐渐恢复交易量。”一位股份行信用卡业务人士坦言,全年境外刷卡消费交易基本没有了,境内只有用消费返现、优惠券等激励手段促进交易额回升。去年三季度开始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但全年交易额仍然很难反弹。
在此情况下,相较于发卡量,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更为看重的交易量在全年个位数增速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一些银行信用卡策略趋于保守。
根据央行数据,2020年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1.30万元,同比下降6.38%;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为656.85元,同比下降10.97%。“信用卡交易量比发卡量更为重要,是交易手续费、分期业务的基础。”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工行对信用卡业务有所收缩调整。2020年该行未使用的信用卡信用额度1.02万亿元,较上年下降11.79%。信用卡发卡量1.6亿张,同比增加约100万张,较上年少增700万张;信用卡透支余额6816.10亿元,同比增长0.54%,增速较上年下降7.68个百分点。
经收缩调整后,工行成为信用卡资产质量唯一好转的上市银行。工行2020年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同比减少20.88亿元至129.06亿元;不良率下降0.32个百分点至1.89%。
其余银行中,建行去年新增发卡量1100万张,但消费交易额3.05万亿元,同比下降3.2%。
招行仍是信用卡交易量最大的上市银行。招行去年新增发卡423万张,信用卡交易额4.34万亿元,同比下降0.17%。招行财报称,在信用卡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背景下,主动持续调优客群结构,不断迭代升级团队业务能力,提升获客效率。
兴业银行是唯一实现信用卡交易量两位数增长的银行。兴业去年新增发卡469.54万张;累计实现交易金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17%。
从整个银行业看,受疫情影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策略业务发展策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信用卡贷款(透支、分期)投放迥异。
国有大行中的建行、农行、邮储,股份制银行中的招行、兴业仍大力度加大信用卡贷款投放,信用卡透支规模两位数增长。但是,国有大行中的工行、交行,股份行中的浦发、中信、光大、平安等相继收紧信用卡贷款投放。
经过这一调整,招行信用卡透支规模超过工行,仅次于建行。截至2020年末,建行、招行信用卡贷款规模分别是8257.10亿元、7466.87亿元,分别增长11.40%、11.27%。工行信用卡贷款规模6816.10亿元,同比增长0.54%。建行财报称,深化场景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机场高铁、城市商业综合体、加油站三大特惠商圈建设,挖掘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消费场景,加大与支付宝、抖音、百度、京东、美团等头部企业开展联合促销、绑卡支付、积分兑换等业务合作,助力扩大内需消费升级。
信用卡透支增长最快的是邮储、兴业两家银行。截至2020年末,两家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分别为1446.41亿元、3721.17亿元,分别增长17.41%、17.32%。去年12月,邮储银行获得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筹建信用卡中心专营机构。
平安、中信、交行、浦发信用卡透支收缩。截至2020年末,上述四家银行信用贷款规模分别是5292.51亿元、4852.32亿元、4641.10亿元、3721.17亿元,分别下降2.07%、4.38%、0.70%、11.72%。
对于信用卡贷款变化。平安银行财报称,去年初受疫情冲击,信用卡消费金额有所下滑,该行积极推进线上化场景布局,去年3月以来信用卡日消费金额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中信银行财报称,持续优化分期结构,加大分期交易和分期资产调整力度,提升账单、单笔分期在业务中的比重;大力拓展场景分期,以多元化场景驱动客户分期需求,挖掘业务新增长点。
8家披露信用卡资产质量数据的上市银行中,除工行业务收缩不良率下降外,其余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全线上升。
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为民生银行。截至2020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3.28%,比上年末上升0.80个百分点。民生银行财报坦言,新冠疫情以来,经济环境受到较大冲击,部分行业人群还款能力出现下降,信用卡贷款风险加速暴露,银行业信用卡贷款整体呈现风险上升态势。2020年新户逾期率 0.5%,同比下降 0.38 个百分点。2020 年下半年新发不良比上半年下降 25.88 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称,从不良贷款率结果看,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在同业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信用卡核销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力度有待加强。还原本年不良资产处置后,本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在同业处于中等水平,未来本行信用卡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截至2020年末,平安、中信、兴业、浦发的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分别是2.16%、2.38%、2.16%、2.52%,分别较上年末增长0.5、0.64、0.69、0.22个百分点。
建行、招行信用卡不良率仍在2%以下,截至去年末分别是1.40%、1.66%,分别增加0.37、0.31个百分点。
银行业对2021年信用卡资产质量仍持不乐观预期。兴业银行财报称,2021年,信用卡业务仍处于风险释放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继续释放,资产质量仍将面临一定压力。招行财报称,展望2021年,鉴于疫情变化仍有不确定性,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仍在恢复,叠加共债风险等因素,预计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控仍将持续面临压力。中信银行财报称,贷后坚持现金清收、常规核销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并行的多样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同时,积极主动 探索 信用卡批量转让业务,全力以赴压降不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疫情期间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办
疫情期间信用卡还不上可以申请延期。
依据《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规定,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拓展资料:
1.疫情期间怎么申请延期还款?
疫情期间,用户如果要申请延期还款,需要主动联系贷款机构。如果满足贷款机构延期还款的条件,那么上交资料以后,通过审核会由人工客服来帮用户设置延期还款。或者是贷款机构提供延期还款服务,用户去还款页面主动点延期还款就可以了。另外,延期还款的话,一般是延期一个月。如果当前已经是逾期的状况,那么是不能申请延期还款的。
2.疫情期间信用卡逾期上不上征信不能一概而论,四类情况不会上征信。第一类: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第二类: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第三类: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第四类: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上述四类人需提前与银行沟通,并上传相关证明,经银行认定后方可调整征信报送。当然了,如果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没有时间或是机会提前与银行沟通,那么事后应及时向银行反馈相关信息,以免逾期记录影响个人征信。如果持卡人符合银行延期还款用户的要求,那么用户可以向银行提出延期还款的申请,如果银行通过,用户就可以延期还款。但是,如果用户没有申请延期还款,又非银行主动为其延期还款的人群,用户逾期就会被计入征信。
“疯狂的信用卡”降温
信用卡业务是银行做大非息收入必不可少的“利器”,因此过去几年各大银行一度疯狂发卡。近期陆续公布的上市银行2019年年报揭开了信用卡行业“变局”,新增发卡量、贷款规模等指标下降,“疯狂的信用卡”降温了。
是什么让猛冲的银行放慢发卡的狂热步伐?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信用卡业务受到的冲击有多大?对银行的创收影响大吗?
发卡量明显降温 邮储、中信例外
从累计发卡量规模看,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招行六家各自累计发卡量过亿,国有大行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但增速降幅不小。“巨无霸”工商银行累计信用卡发卡量依然位居首位,截至2019年末达到1.59亿张,比上年末增长5.3%。其次是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分别达到1.33亿张、1.25亿张,1.2亿张、1.2亿张,共同点是增幅均放缓明显,有的银行累计发卡量增速下跌至个位数。招行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但早在2017年招行累计发卡量就已经过亿。
图1:部分上市银行信用卡累计发行情况
从新增发卡量上看,股份制银行降温较为明显。例如,招行2019年新增发卡量(流通卡量)约为1100万张,较2018年的新增发卡量下降1085万张;光大银行新增发卡1149.83万张,较2018年下降约350万张;平安银行2019年新增发卡量1430万张,较2018年下降307万张。
不过,邮储银行和中信银行是例外,2019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8332.50万张,较上年末增长24.26%。邮储银行2019年末信用卡结存卡量为3110.07万张,同比增长34.64%。此外,一些区域性银行,由于基数较低,2019年信用卡业务仍处于扩张期。例如,盛京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10.35万张,较年初增加83.12万张,增幅高达305.25%;郑州银行商鼎信用卡累计发卡量42.66万张,比上年末增长53.67%。
招行2019年信用卡交易额称冠 平安屈居第二
虽然发卡量踩刹车,但信用卡业务的创收能力势头不减。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股份制银行中,招行信用卡交易金额同比增长14.62%至4.34万亿元,一骑绝尘刷新纪录;平安银行信用卡交易额3.34万亿元,同比大增22.5%,追赶势头强劲。国有银行中,工行和建行信用卡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
图2:部分上市银行信用卡交易量
从信用卡业务收入上看,招行实现信用卡收入799.88亿元,其次是中信银行,2019年信用卡收入605.09亿元,比2019年年初增长31.47%;光大银行为475.67亿元,同比增长 21.84%。
图3:部分上市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
信用卡贷款增长明显 占比普遍下降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多数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出现明显增长,但其在总贷款中的占比却普遍下降。
截至2019年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多。其中,建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7411.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9%。其次是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为6779.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20%。股份制银行中,招商信用卡贷款余额达6710.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1%。此外,平安和中信的贷款余额均超5000亿元。
图4:部分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及占比
从占比来看,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最高的是平安银行,但其占比较2018年相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23.30%。此外,占比超过10%的银行还有招商、民生、光大和浦发,其中仅招商信用卡贷款占比小幅提升,其余三家均出现下降。
整体来看,上市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占比普遍下降。但少数近几年才开始信用卡业务的银行,例如青岛银行,其信用卡贷款余额及占比均出现明显增长。
不良率攀升 疫情冲击导致雪上加霜
前几年意气风发猛发卡,如今不得不直面“中年危机”。已披露的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除上海和江苏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下降外,其他银行全线上升,民生银行信用卡2019年不良率达到2.48%。
图5:部分上市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及不良贷款余额
不良率攀升的背后是信用卡之前激进扩张留下的后遗症,为了冲量,客户资质下沉,必然带来隐患。2018年现金贷、P2P等互联网贷款风险的暴发,进一步传导至信用卡行业,从而引发了行业性的风险上升。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信用卡业务进一步承压,不良率最为堪忧。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业绩会上坦言,“在疫情中,招商银行所有业务里面,信用卡业务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不仅仅是在交易量上,疫情更影响信用卡的资产质量。信用卡交易量、资产质量、信用卡透支短期内都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
平安银行2020年一季报显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信用卡消费金额有所下滑,截至3月末,信用卡贷款余额5,158.6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5%;信用卡总交易金额7,771.64亿元,同比下降3.0%。此外,受疫情导致的大面积停工停产影响,居民收入下降、消费需求收缩,信用卡不良率一季度出现上升,不良率为2.32%,上升0.66个百分点。
上市银行年报折射出信用卡业务变局,这或许也将推动信用卡业务发展思维的转变,从单纯的追求规模扩张,转变为更加注重精细管控风险,通过金融 科技 的线上化布局,充分挖掘场景,做深做透用户体验。
本文源自面包 财经
央行: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增加超过2成
南都讯 疫情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已经显现!据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卡应尝信贷规模下降,其中 ,信用卡的贷款较上年末减少3000万元,信用卡逾期金额较上年末增长近24% 。
具体来看,截至一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 7.49 亿张,环比增长 0.32%。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 6.09 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 0.53 张。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卡应偿信贷规模下降。截至一季度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7.57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了3000万元;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 7.26 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了3300万元。
此外,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35万元,授信使用率为41.34%,较上年末减少了2.36%。而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 918.75 亿元,较上年末大增23.71%。
支付清算系统业务量相对稳定,全国支付体系运行总体 平稳。
新冠肺炎信用卡问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新冠肺炎常见问题解答、新冠肺炎信用卡问题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