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整理分享关于科罗拉多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科罗拉多河发源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 1、科罗拉多河的形成
- 2、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 3、科罗拉多河流域的气候类型?
- 4、科罗拉多河在哪里?
科罗拉多河的形成
从内流流域盆地转向穿流流域盆地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河科罗拉多河的下游科罗拉多河,可能发生于500~600万年前中新世—上新世过渡期。科罗拉多河中新世、上新世和第四纪沉积,在其下游广布,河口沉积(晚中新世—上新世Boust组)可能还有三角洲相沉积(中新世—上新世),主要反映科罗拉多河了向下深切作用,细粒沉积(更新世Chemehuevi组)形成于短暂科罗拉多河的海侵。
Bouse组含丰富信息,在Yuma地区,Bouse组广布于地下,甚至在远离科罗拉多,科罗拉多河上游,本组多局限于河谷。Bouse组所含化石说明其河口淡化水环境,沿河谷向北含盐度降低,侵蚀的段整合覆盖,在内流水系盆地沉积之上。向上局部指状穿插于科罗拉多河砾石层之中,有证据说明,科罗拉多河下流沿其现今河道的成型,在早Bouse期(中新世最晚期),向南充填河口的三角洲沉积渐多,最终三角洲沉积到达加利福尼亚Sal-ton槽沟,形成厚层的Im perial组,由边界清楚的层位构成,其中发现白垩纪颗石藻,也见于科罗拉多高原Mancod页岩之中,这一地层标志古老的科罗拉多河上游被发展的向源侵蚀的科罗拉多河下游所袭夺。
在上部LaKe Mead区Sandy Point,一层380万年玄武岩流,伴随着变硬的科罗拉多河砾石层,高于河床100m。这一玄武岩是Grand Wash伸展玄武岩的一部分,并沿科罗拉多河谷流动几英里,达到接近现今的位置。
在西部大峡谷,玄武岩流在相当距离存在于河床水平,这些熔岩流,源于Uinkaret高原,是年龄仅20万年峡谷内的熔岩,说明在这层熔岩就位时,科罗拉多大峡谷西部已经达到现在的深度。
沿科罗拉多河下游,新生代沉积上部,表明河道当加利福尼亚湾打开时,即500万~600万年前成型。科罗拉多河向南伸展,或沿河而下,通过三角洲沉积在河口充填,也可通过向源侵蚀和造成内流水系受水区域的合并,到三角洲扩展到Salton槽沟地区,河源已袭夺了老的科罗拉多河的上游到380万年前,在上部Lake Mead地区,河床也达到现今坡度100万年前,在大峡谷西部河流也达到其现今的坡度。据此推断,大峡谷是在600万年前至年轻的Shivwlts火山熔岩100万年前之间(峡内玄武岩)被拓展成型,很可能,其下切如现今的情况是在500万年前的一点。可以比较肯定,快速下切的原因是自科罗拉多河下游成型,科罗拉多高原西部边缘经历的0.9km的上升,还有邻近的盆-岭地体。
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季节变化、地形因素。
科罗拉多河上游水量较丰,支流较多;中、下游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水量渐少,支流不多,近河口处年平均流量311.5立方米/秒。
水位季节变化大,4-5月洪水期与冬季枯水期流量相差近30倍。河流泥沙含量高,水呈暗褐色。
该河流经北美洲辽阔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经大力开发,有“西南部的生命线”之称。
科罗拉多河流域的气候类型?
科罗拉多河流域范围内气候差异明显,上游落基山脉主要为高山气候,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年均降水量400-500毫米。下游地区处于半干旱至干旱气候区,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低于100毫米。
科罗拉多河全长2334千米,但径流量仅为哥伦比亚河及密西西比河的6.2%和2.3%, 且时空分布不均,86%的径流量集中于河流上游的高山地区;70%的径流量集中于夏季。
科罗拉多河流域可分为上科罗拉多河流域及下科罗拉多河流域。上区包括亚利桑那、犹他、新墨西哥、科罗拉多、怀俄明等5个州的一部分地区 ,面积28万余平方千米;下区包括亚利桑那、犹他、新墨西哥、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5个州的一部分地区,面积36万余平方千米。
科罗拉多河在哪里?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西坡,流经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注入太平洋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190千米,流域面积59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在美国境内。流域内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一般不足250毫米,沿途为数不多的支流多系间歇性河流,主要由于落基山区融雪和降水的补给,科罗拉多河才成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常流河。对流经的干旱区来说,实际上是过境河,所以人们称它为“美洲的尼罗河”。
在科罗拉多高原上的中游河段,由于高原抬升和河流强烈下切,形成一系列深邃的峡谷。其中以大峡谷最为壮观,被誉为“自然界的奇迹”。
第一次亲临科罗拉多大峡谷,你不能不被它的鬼斧神工所震慑。整个峡谷像一座巨型雕塑博物馆,各种怪石,或如宫殿,或如碉堡,或如列队而立的士兵,或如凌空奔驰的野兽。据介绍,峡谷岩石的颜色具有多变性,在阳光与云影的对峙中,在晨曦与晚霞的辉映中,在明月清光下,在雨后彩虹的渲染里,那峡谷中的崖岩、怪石会显现出多姿多彩的神态。
大峡谷长达4400千米,宽200~30000米,最深处达1740米。峡谷顶宽底窄,谷壁陡直,整个大峡谷好像被天神之斧劈开而成。大峡谷两壁整齐地排列着一层层的水平岩层,自下而上由老渐新,在这里可了解到20亿年来地质历史的变化,是一部活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由于地形复杂多样,河床宽窄不一,深浅差异悬殊,因而河水流经大峡谷,有时汹涌澎湃,似欲吞噬一切,有时又分成千万条细流沿一级级“台阶”奔流而下,形成壮观的大瀑布。如果说大峡谷是由多姿多彩的岩石构成,那么,漱玉般的流水便仿佛是它的灵魂。
大峡谷也是一个庞大的野生动物园。据统计,大峡谷中的鸟类、哺乳动物和冷血动物多达400多种,而各种植物竟多达1500种。
大峡谷的发现和探索可以追溯到1540年。那一年西班牙人的马队从墨西哥出发向北,穿过茫茫沙漠,在大峡谷发现了印第安人的居住场所。17世纪初,西班牙王国衰落,把它在美洲的殖民地交给墨西哥。1842年,美墨战争后,墨西哥把包括大峡谷在内的大片土地割让给美国。1869年,留着胡子的矮个子少校鲍尔,率领一些人乘船从科罗拉多河上游顺流而下,企图穿过整个峡谷地带,探索其全部秘密。这是大峡谷历史上空前的探险壮举,充满着危险,连在峡谷内长期居住的印地安人也劝告说,此行凶多吉少。但鲍尔少校力排众议,坚持前往。13周后,鲍尔少校及其船队终于出现在峡谷的另一端,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毅力走出“死亡谷”以后,把大峡谷的秘密公之于世。
现在,每年去大峡谷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或乘坐直升飞机,从空中鸟瞰;或骑毛驴,沿着崎岖山路在谷底漫游;或坐着木船、木筏,冲过急流险滩,向死神挑战;或结队在谷内步行,夜宿随身携带着的帐篷,聆听野兽的嚎叫、凄厉的风声和潺潺的流水声,体验谷底居民的感受。
科罗拉多河水量不大,由于蒸发旺盛和灌溉损耗,愈向下游水量愈减,在近河口的尤马处年平均流量仅700立方米/秒。流量季节变化很大,洪水期(初夏)和枯水期(冬季)的流量相差30倍左右。但是科罗拉多河水,对于中下游干旱区来说,则是一项宝贵的水源。科罗拉多河还以含沙量高著称,河流挟带大量的碎屑物质使水混浊而呈暗褐色,科罗拉多在西班语中意为“染色”。估计每年输送入海的泥沙超过1600万吨,河口因此不断向前推移,目前三角洲面积已达8600平方千米。
对于科罗拉多河和科罗拉多河发源地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