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整理分享关于浙江省高考作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浙江省高考作文点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 1、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热议,是老到晦涩还是辞不配位?
- 2、2021 浙江高考作文题「得与失是终点、起点还是过程」,有哪些好的立意方向?
- 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为何引争议?
- 4、浙江的高考作文到底在考什么?满分作文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 5、如何评价202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新时代青年如何写出新意?
- 6、2020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是什么?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热议,是老到晦涩还是辞不配位?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以上的内容来自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文章的第一段,这是2020年浙江省高考的满分。
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发表评论称:
“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但是,这位教授还指出,以这种方式写作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而且书面表达是如此学术性,这是普通高中生无法做到的。
“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8月3日,作家马伯庸在微博中评论说,很难简单地用“完美的作文”或“糟糕的作文”来评价上述文章。他说,文章使用了大量的生僻词语、生僻典故、祓魅与赋魅 、理想期待范式等学术表述。
“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但马伯庸认为,问题在于它没有必要。作文中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词语来组织,不会丢失任何信息。总而言之,四个字,辞不配位 。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阅卷老师。
这位满分作文作者具有极好的阅读、知识和表达的能力。 而且战术选择没有问题。 他的未来一定会充满希望。 但是从高考作文的写作策略上来讲,这么写是十分冒险的行为,万一阅卷老师看不懂,就会打很低的分数,希望广大考生还是不要冒险。
2021 浙江高考作文题「得与失是终点、起点还是过程」,有哪些好的立意方向?
推荐如下几个方向立意:
1、把得失看成过程,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
2、以得失为起点,不断磨砀,奋发向上。
3、以得失为起点,总结经验,重新出发。
4、以得失为终点,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5、以得失为终点,告别过去,开启新生。
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计划,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为何引争议?
近日,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引起了争议,有人称老到且晦涩,有人称辞不配位,因为这位满分作文考生水平很高,以致于很多阅卷老师都无法通读文章,曾被判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8月3日,作家马伯庸也在微博评论称,前述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他称,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
但马伯庸认为,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扩展资料
作文《生活在树上》的全文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浙江的高考作文到底在考什么?满分作文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事件:
近日,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所发布的一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满分高考作文就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专家及网友评价:
关于这篇文章,有批评的,有赞扬的。
赞扬的声音,大抵是认为这孩子的功底好,有思想,文章有深度。
批评的声音,可能和屏幕前你我的感受有点像。即文章通篇有较多的哲学概念堆砌,相对晦涩。人们觉得,满分作文应当“接地气”一些。曲高和寡就失了写作的初衷,晦涩难懂之下,再好的思想也无法传播。毕竟也没几个人看不是吗?
据介绍,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同时,“教学月刊”在发布该篇作文时还附上了浙江大学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的点评。
作家马伯庸称,该篇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而他认为关键之处在于“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表示,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也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强调思辨,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
而知乎用户,法兰克福大学哲学博士候选人,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硕士@飞奔的马达 直言:“该篇文章中关于专业概念的引用基本上都是错误的,这样的文章拿满分对其他考生不公”,他的观点获得点赞数达1.4万。
是否名副其实?
一千个人读书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到底评分老师怎么确定是满分作文的现在只有当事人知道。
但是第一,其中的哲学概念被指出有许多错误,说明这些语文老师并不了解哲学,哲学素养不够;第二,暴露出了高考评作文的一些弊病。那就是老师在评分时由于时间的紧迫等等原因,可能评分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
如何评价202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新时代青年如何写出新意?
今年浙江卷作文题很难去写偏题,或者说只会造成一众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题目。新时代的青年,这个话题,一直都在被反反复复地提及,青年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或许可以从不同的时代和青年之间的关系入手去作答此道题目。
题目所给出的材料,先谈了整个时代大环境特别是浙江省的大环境,然后谈了在这样的时代中,各路青年是如何奋斗的,第三就是谈了作为考生的自己,日后在这样时代应该如何自处,应该做出怎样的贡献。实际上这样的题目的给出,是想看一下我们目前中国青年人是如何思考自身价值,是如何思考自身和整个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时代与青年之间的关系,其实有很多材料可以借鉴,比如说,梁启超先生的那篇少年中国说。目前青年人一直在被强调我们是整个时代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整个时代前进的方向。我们的肩上担负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喜怒哀乐,自身的幸福安康,还有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而在目前疫情形式下,我们应该如何抉择?在目前国际局部地区动荡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古今的角度谈及我们青年一直都是冲锋向前的角色,同时我们可以去引用外界对于我们青年的一些评论,我们青年愈加躺平,益发窝在家里,不与整个时代的脉搏同振,从这样一个方面提出我们的质疑。我们同时也可以举出当代身边的青年形象去做最后的升华,提一下主题。最后的结尾句可以用吾辈之青年还看今朝等等,化用一些诗词对于青年与时代主题进行最后的深刻化。
2020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是什么?
2020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是“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一、浙江卷高考作文题材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浙江卷高考作文题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3、不得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三、适用地区
浙江。
扩展资料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要点:
1、好标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就可以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心。一个亮丽的题目,往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简洁、清晰、生动、新颖是题目亮丽的要素。
一个醒目鲜活的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不但会照亮整篇作文,还会照亮阅卷者的心灵。一个作文题材有多种写作角度,写出一个吸引判卷老师眼光的标题能让同学占有一定的优势。
2、重视作文结构
高考作文的思路,需要做到思路清晰,结构清楚。除掉首尾,中间部分可以采用段首点题的方式,彰显文章的思路;也可以采用小标题的方式组织文章。文章的段落安排,一定不能出现少于四段的情况,最好在5—8个自然段。
3、钻研好开头和结尾
开篇确立的主旨,一方面要符合题目要求,另一方面必须贯穿全文。文章的结尾也是阅卷看得相对仔细的地方。作文的结尾亦不能草率,也要精心构思,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引发想象或思考、首尾呼应都可以。
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高考作文题来了!新高考Ⅰ卷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
浙江省高考作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浙江省高考作文点评、浙江省高考作文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