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杜绝孩子在大学借贷
家长首先要保证孩子在学校有足够的生活费用,其次,要跟孩子说,社会上(包括大学校园)的高息借贷是非法的,杜绝孩子在大学借贷。
参见案例:
近日有一则新闻震惊了社会,就是一名大学生因为身欠举债,无力偿还而最后跳楼自杀,于是小编将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案例分析一番,对于这类案例的分析,想知道的朋友们,就必须看看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文章。本篇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案例的文章由管理资料下载站分享提供。
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案例
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学生们会怎么花掉?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号称“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账”,真如商家所说的如此无门槛“低息”?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象:个别校园贷平台申请人已超75万,申请者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学生,平时比较迷电子产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000元,临近毕业,方明“血拼”了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后,他沦为“月光族”。“每月需要还款1370元,学校发的生活补贴1500元,基本上只够还分期,都快毕业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适,找点兼职做呗。”方明自嘲说,“再买必须要剁手!”
随机采访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像是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北青报记者搜索名校贷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5万人,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滚动出现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些都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这块高校市场“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学生谭伟(化名)也是“校园网贷”的常客,但与方明“电子产品达人”不同,“我找平台贷款,主要是为创业的资金周转。一般男生都借钱来买数字产品、女生更喜欢买化妆品和旅游。我们创业花的钱不是万把几千的,找银行借肯定不可能,这些平台都应急用,我一次性借过1.9万,还好,我们合伙人不太愁资金,这点钱小意思。”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经北青报记者梳理,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调查
对于愈发失控的校园贷款平台是如何运作并一步步套牢大学生的,北青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第一步: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拉同学装机月入5000元
这些遍地开花的校园贷款又是如何推广的呢?
“我的同学就是我的客户。”北京某大学就读的学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学院学生会干部,去年他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借贷宝的校园代理,加入“二维码”推销大军,“大致在去年下学期,公司为提升APP‘装机量’举行校园地推,那段也是搞这种兼职最挣钱的时候。”
王安说,该公司要求用户下载APP后,还需填入姓名、手机、身份证号,如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话每单可提成40元,如不绑卡而选择留下照片的话,每单提成30元。“这些收入是可以日结的,我身边有同学最高一天挣了5000元。为了多挣钱,我们还去宿舍‘刷楼’,拉同学和朋友绑定,鼓动大家贷款,做成一笔借贷单子的提成,是装机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不用视频网签,部分网贷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
据媒体此前报道,河南大学生曾编造借口获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学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并顺利从多个平台上获得贷款。其中被负债最多的,达到了11万元。死者室友表示,网络上和他有关的不少借款,其签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后都被成功受理。时至今日,校园网络平台上“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等博人眼球的广告仍是铺天盖地。
某校园贷款平台的技术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过,这平台审核风控不严。据我了解,有些技术不过关、实力不强的公司,不需要视频网签,也没有人脸识别技术,这很容易导致审核问题,客户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报记者尝试用另一款校园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贷款资质填写时,除了线上填写包括个人学籍、家庭、朋友联系电话、上传身份证和学生证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无需线下跟本人面对面或视频审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为了拉客户,也会主动放水。”该技术人员补充道,“去年市场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公司一个月的放贷量就破了二三十亿。”鱼龙混杂的同业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以至于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
采访过程中也有贷款平台主要依靠线上途径完成授信,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确认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现过平台审核人员与借款人勾结,冒用他人信息骗取贷款。“纯线上的业务不是特别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会强调严格审核,劝大家量力而行,少贷些。这既对客户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一位不具姓名的从业人士坦承。
第三步:鼓励大学生借款超前消费,甚至推大学生分期购物节
那么,大学生从这些平台借来的钱都会干什么?北青报记者下载了某校园网贷平台的APP,在申请贷款时,系统自动显示借款用途选项:消费购物、应急周转、培训助学、旅行、微创业,就业准备等。在其电脑端的官网上,公开了部分最新申请贷款成功的学生贷款金额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给女朋友买iphone6”、“30000元,36期,毕业自主创业”。
因欠网贷而自杀的河南大学生后经媒体证实,之所以其欠下60多万巨款,是该学生网贷去赌球。公开资料显示,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借贷需求平台都满足,那么,平台会不会追踪借款之后的资金流向?北青报记者带着疑问拨通了该平台客服的电话,该工作人员表示,“究竟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办法监控和核查,系统选项你填了什么,我们就默认是这个。”
随访的数位大学生表示,网贷用户中,大多数人借贷是用作娱乐消费,比如花在旅游,购买大件商品、化妆品衣服等。就在大学生们常用的分期付款网站“分期乐”,这家网站除了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还打出了“全场免息、直降5亿”的诱人字眼。网站介绍显示,2015年9月1日上线活动营销栏目,推出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分期购物节”,21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此外,该网站专门开辟了热门端游的游戏点券的分期付款,页面显示,限时抢购的满减电子券当日被抢空。
内存:曾经火爆一时的大学生信用卡被“叫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形容校园的信贷市场再合适不过。2004年9月,金诚信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名发行了首张“大学生信用卡”。此后,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实业银行陆续跟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一时间火爆起来。其间,不少同学刷卡“冲动”消费,一不小心就沦为“卡奴”,有同学甚至依靠申请助学贷款来还卡。正因大学生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了校园信用卡业务的“高危人群”。
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此后,包括招行、兴业等多家银行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其他银行则也纷纷抬高了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门槛。
核心:月息0.99%存猫腻 实际年利率超过20%
据媒体报道,“网贷平台往往会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间”,但实际上网贷并非如广告宣称的“低息”。采访中,大学生方明自称曾细致对比了多款网贷产品,最后选择了“最低月息0.99%”的网贷平台来贷款,“通过该公司借了10000元,分12期还款,因为平台扣除了2000元的咨询费,最终拿到手的8000元,当时客服说,如果不逾期,这2000元最后是能够返回我的账户的。但被扣了2000元,感觉这很不划算!”
照方明的说法,北青报记者通过该平台的还款计算器进行核算,计算结果显示,每月本息为932.33元,期限为12期,月利息为0.99%,该计算器同时显示出每月的还款计划表。随后,北青报记者将结算结果截图向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请教,多位财务人员表示,“每月本息为932.33元,再对照还款表,看似这是通常的等额本息还款方法,但是等额本息还款,每月还的本金是逐渐减少的,但这个表里竟是相等的。平台算法,其实并不是标准的等额本息还款,每月的利息都是按照10000元本金来算的。按照正确的公式,从每月的本息为932.33元反推,这贷款的实际年息是超过20%的,每月的利率是1.77%,远远超过这宣称的0.99%啊。”
这0.99%月息是怎么得来的,从财务专业角度看又有什么秘密?财务人员进一步解释:“用932.33×12-10000再除以12就可得出0.99%这个数据,但这0.99%跟实际还款产生的利息并没有关系,只是一般人发现不了其中的奥秘。说白了,这也是骗局外人的营销把戏,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规则了。”
针对这贷款的2000元咨询费,多位财务人员表示,如果逾期,2000元的咨询费拿不回来。一年下来,你贷8000元,最后还款达到11187元。这实际年化更超出30%。“这2000元,对贷款的年利率特别大,相当于是你没有花这2000元,却一直在承担着2000元的利息。”
而在知乎网站上,多名财经类大学生网友也匿名爆料了该贷款平台的利率猫腻,其通过Excel里用IRR函数都能算出来年利率超过20%,“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咨询费里暗藏猫腻。”
后果:还款难的学生冒险“拆东墙补西墙”
不仅如此,北青报记者还发现,还款时一旦发生逾期,随之而来的“利滚利”更是十分惊人。“名校贷”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还有少数小贷公司会收取贷款金额7%至8%作为违约金。不仅违约金吓人,有的平台还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务费,比如,明面上是每个月5%的利率,可还设置了5%的服务费,而这些还款细节,在学生前期咨询时,很多公司客服的态度模棱两可,北青报记者致电某平台咨询业务时,得到的回答是“具体的还款逾期办法,要看合同细则,你还没贷款,我也解释不清楚”。
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资金紧张,很容易还不上贷款。 一位曾贷款逾期的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我当时某个月实在没钱,逾期的第二天,催款的短信和电话就来了。对方是一个陌生催款声音,劈头盖脸地来一句,我先联系你学校老师,一想到这事儿马上众人皆知,吓得冷汗都出来了,编了理由找家里要钱还债。”
“还款困难户”的学生,除了找家里的“坚强后盾”外,受访者中有的通过兼职打工, 有的则选择冒险“拆东墙补西墙”——再借一家平台补上家的亏空。一位在京高校的女性家长就对“透支”网贷投了反对票:“孩子打工还钱,但是万一打工的收入不够还贷,还得‘子债母偿’,还会耽误学习。”还有家长对在网络信贷平台上的不良记录是否影响今后的个人信用,也表达了疑虑。
对话:P2P借贷目前监管主体缺失
对话人: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轶博士
针对目前校园网络贷款,尤其是P2P领域存在的行业乱象,北青报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轶博士。
北青报:此前河南发生大学生因不堪网贷巨额债务跳楼自杀的极端事件。对大学生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借贷,您是怎么看的?
孟祥轶:从消费信贷的角度来讲,这种金融产品的初衷是没有错误的,它是一种金融创新,也是服务有需要的人。但问题在于,这种普惠金融的基石是责任金融,就是说借贷,你得负责任地借贷。什么叫负责任?你所借贷的对象是有偿还能力的,你不能让他陷入过度借贷。像这种小额的普惠金融,之前孟加拉国等地,也曾出现了过度借贷发生跳楼的极端情况,尤其是个人征信平台尚未建立的时候,某个人找多家平台借款。
北青报:有人质疑这种过度借贷或导致或诱导学生过度消费。
孟祥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太快,而我们对大学生的相关金融教育相对欠缺,学生不知道过度借贷的后果是什么,特别是借钱消费,有可能是冲动消费,尤其是当下借钱的方式如此便捷和迅速。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你提到的那位同学的悲剧。
北青报:调查中,我们发现“最低月息0.99%”的网贷宣传,经财经专业人士计算,其年利率实际超过20%,但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
孟祥轶:你提到的这种资本利息在整个行业还算比较低的。这类网贷产品加上它的费用什么的,这种短期小额贷款实际年化是很高的。 国外对类似产品的监管措施中,明确要求必须把整个借贷的综合总成本告知消费者,而不仅仅说是告诉你“月息多少”。这一块,我们国家的监管是比较欠缺的。
北青报:对此的监管,目前是由哪个部门来负责?
孟祥轶: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像你提到的P2P,目前是由银监会来监管,但此前下发了《指导意见》,尚未正式监管,出来的仅是意见稿,还没正式实施,目前的监管主体是缺失的。但借贷上,《合同法》等法律上有一些条文的规定。
北青报:大学生使用P2P借贷,是否纳入到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
孟祥轶:目前还暂时没有。正规的P2P公司,其实也是不欢迎重复借贷和逾期客户的,尤其是借新债还旧债的行为,对公司而言也是极大的金融风险。
女大学生网贷7千元,要还36万,这又是什么骗局套路?
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钱虽然说是很重要,但是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这几年大学生网络贷款的事情,更是无数次引起争议,比如最近人们所疑惑女大学生网贷7千元,要还36万,这又是什么骗局套路?其实还是一样的,各种利息加起来,就是让你不断的借钱,最后根本还不起,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以前的网络贷款也有,但是基本上就是这一家的利息,简单理解就是这一家公司贷款给你,有一定的利息,即便你还不上,但是也仅仅只是这一家贷款公司,所以不会有很大的翻倍,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出现了其他公司之间的合作,比如这一家公司贷款,到了还款的时候钱不够,这时候公司会让你想办法还,比如给其他公司接着贷款来还,慢慢地这样就会有很大的利益翻倍,也就有了网贷7千元,要还36万的情况,所以一定不要网络贷款。
对于贷款来说,经常看到的就是大学生网络贷款最后导致倾家荡产,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大学问题,自己的能力消费不起就不要消费,不然最后受苦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自己的家人,很多大学生就是想要很多名贵的东西,但是自己的经济能力完全消费不起,这还是就想到了网络贷款,但是这是有很大的问题的,这些网络贷款公司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所以大学生真的不要弄这些网络贷款,后果是很严重的,这些年来也是不断发生这些事情,但是就是有不少的大学生还是选择网络贷款真的让人很是心痛,大学生到大学应该是学习的地方,但是心中却有这些想法,真的让人很是心寒,不要超前消费,根据自己的经济来。

济南多名大学生疑被套路网贷,网络贷款存在什么风险?
网络贷款是一件具有非常高风险事情,济南的几名大学生因为自己社会经验不足,在入职时候被骗进行网络贷款,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想要去应聘入职济南网络科技公司,公司以要进行员工培训为理由,要求这些大学生和好学教育培训公司,签署相应培训贷款协议。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难以支付额高达2万元培训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钱他们又想入职,需要怎么做呢?只能通过合作的网络贷款公司来获取相应的培训费用,才可以正常入职公司,这些大学生还没有入职,但是却欠了一身债务。最后发现这竟然是一个网络套路贷款的骗局。
网络贷款,利息高,风险高
网络贷款是非常高风险的行为。其实就是相当于民间高利贷,我们在借款时候,放款非常快,很容易就可以借到这笔钱,而当我们后期要还款时,才发现它的利息是相当高的。
在自己的经济能力之下合理消费
我们在大学生因为没有收入来源,这时候我们要根据自己父母给的零花钱,合理进行消费支出,否则利用网络贷款的形式获得金钱,很容易导致利滚利的现象。利息越来越多,自己难以支付高额的还款费用。我们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每一笔支出,不要进行网络借贷。实在自己想要购买某些东西,但是又无法支付的情况,我们可以和自己的父母沟通,或者向自己的亲戚彭玉
大学生入职时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我们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候也是要提高警惕,一些正常的公司来说是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的,一旦出现要缴纳费用的公司,基本上都是诈骗。
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案主要有哪些?请分别介绍
一、网络贷款诈骗
识骗
当有人向你推销贷款时,一定要小心。诈骗分子先让你在虚假贷款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信息,再以信息填报错误、贷款额度被锁定等理由,诱骗你缴纳保证金或者解冻金。任何声称“无抵押、低利率”的网贷平台都有极大风险。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二、兼职刷单诈骗
识骗
诈骗分子往往以兼职刷单名义,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骗你投入大量资金后,再把你拉黑。千万不要轻信兼职刷单广告,所有刷单都是诈骗,不要缴纳任何保证金、押金。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三、冒充熟人诈骗
识骗
无论是谁,通过微信、QQ、短信让你转账汇款时,一定要用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切勿盲目转账。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四、虚假购物诈骗
识骗
在网络购物中发现商品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慎购买,不要将钱款直接转给对方。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五、虚假征信诈骗
识骗
凡是声称你有“校园贷”记录需要注销、否则会影响征信的,都是诈骗,切勿转账汇款。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广西一大学生陷校园贷1000元是如何“滚”成19万的?
近日消息:广西一大学生陷校园贷:1000元“滚”成19万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校园贷”走进校园,在校大学生只需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手续费,便可申请到一笔信用贷款。随着“校园贷”的遍地开花,一些民间借贷机构甚至私人借贷也瞄上大学生群体,导致出现校园欺诈、高利贷、裸贷、暴力催收等行为。近日,在柳州某高校就读的大三男生小韦就因“校园贷”而债务缠身,被追债方带走“失联”,心急的家长在红豆社区论坛发帖后,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
贷款1000元要还19万元
8月14日,网友“木贝贝女”在红豆社区来宾论坛发帖,称“来宾大学生借款一千变十九万遭黑社会绑架”,帖子还被转发到柳州多个高校群,“校园贷”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据“木贝贝女”称,自己是来宾人,儿子小韦是柳州一高校大三学生,平时读书都是靠助学贷款,在家听话懂事,暑假在南宁打工勤工俭学,近日却给家里发来求助短信。
经过追问,原来,小韦不久前通过“校园贷”借款1000元,后因没有及时还贷,在他人提示和劝诱下,答应对方的借款条件,借下几千元的高利贷。由于高利贷利息太高,没过多久,欠款从几千元演变为几万元,接下来像滚雪球一样滚到16万元。对方召集社会青年找到小韦,还不起贷款的小韦只好向家里求助。
接到求助,“木贝贝女”来到南宁,和对方进行协商,并报警,但经过派出所协调后,事情依然无法得到解决,小韦被社会青年带走。在几天的拉锯中,欠款又滚成了19万元。
“木贝贝女”无奈之下,只好发帖求助,帖子很快引起数万阅读和数百回复讨论。记者试着通过帖子联系“木贝贝女”,但截至发稿前,也未见对方回复。不过,记者从学校相关人士处得知,8月15日早上,小韦已平安回到家中。贷款之事,则还需协商。
还不上款欠款“滚雪球”
近一两年来,关于“校园贷”引发的悲剧案例屡见报端,高校也对学生加强提醒教育,禁止学生使用“校园贷”。为何这类行为仍屡禁不止,不断有学生走上“校园贷”的道路?
曾兼职从事过分期乐平台校园代理的大四毕业生小明(化名)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通过他进行“校园贷”的同学大多是一些喜欢超前消费、追求物质享受的同学。小明说,现在消费水平高,很多大学生感觉生活费不够用,如果还想买新手机、出门旅游、请客吃饭的话,就会通过“校园贷”贷款。如果还贷出现逾期,将被贷款平台收取高额的利息和手续费,且金额会“越滚越大”。
小明称,随着高校加强管理,禁止学生从事和使用“校园贷”,现在很多平台公司都已陆续撤出校园,他也不再做代理。但是,不少大学生还是有贷款需求,所以仍有一些本地的贷款机构通过多种渠道,找上学生群体放贷,且鱼龙混杂,贷款形式混乱。小明估计,小韦遇到的是本地一些不正规的金融贷款公司,俗称“黑贷”。
相关部门加强整治“校园贷”
6月底,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
了解到,《通知》下发后,一些网贷平台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不过,也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停止网络贷款,但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也可以超前消费。此外,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本地金融贷款机构,仍“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
学校对“校园贷”一直持抵制态度,严禁学生进行贷款。从学生入校开始,就会多次做相关知识讲座进行提醒。只是,学生贷款并不通过学校,无需什么手续,有学生证和身份证等证件,就可贷款。辅导员和学校得知之时,往往已是学生欠贷逾期已久,对方找学生拿不到钱,就联系老师和家长,甚至对老师家长展开骚扰。
贷款时彼此签有合同、借条等,大多属于个人借贷纠纷,想要争取合法权益,需要走民事诉讼的途径。
对于大学生网络贷款案例和大学生网络贷款案例简短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