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给中国的ODA援助到底是什么东西
ODA 即官方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的缩写。是指发达国家官方机构(包括中央、地方政府及其执行机构)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向发展中国家或多边机构提供的赠款,或赠与成分不低于25%的优惠贷款。
“官方发展援助”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典型的经济外交模式,成为双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边外交中也受到广泛关注。
“官方发展援助”有经济目标、政治目标、军事安全目标和道义目标4种。具体解释起来颇费笔墨,恐怕会枯燥得很,用一句俗话概括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
在ODA的历史上,“马歇尔计划”算得上是头一号。阿富汗战争后,各国为卡尔扎伊政府提供捐助,也可以看成是最近发生的ODA典型案例。
ODA按其基本渠道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按形式可分为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等。1995年重新规定了接受ODA国家的条件,即不仅包括人均GNP指标,还包括“出生率”、“平均寿命”、“外债”等10个指标。据统计,接受日本ODA的国家大约有100多个,
而提供各种形式的ODA,则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营造安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及各国特殊的国家利益等多种目的。
扫地僧:日本当初给中国的低息贷款是不是高利贷
高利贷算不上,但是因为汇率,日本给中国低息贷款赚了不少实惠。
名义上低息,但实际息不低。
看看汇率走势就知道。
日本对华政府(ODA)援助知多少?
日元贷款以援助中国改革开放为目的,于1979年开始实施。截止2017年9月,对华日元贷款共涉及367个项目,援助金额累计达到33165亿日元。对华日元贷款被广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中国经济得到发展和军力增强,日本国内要求调整对华援助的呼声高涨,贷款援助金额在2000年达到2000亿日元的峰值后开始减少。在2007年度以后,日本不再提供新的日元贷款援助,但对已有的项目仍继续提供贷款。最后结束的贷款项目是青海省环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涉及5.3万公顷的植树造林、防沙坝、水利设施等,资金总额达到63亿日元。
扩展资料:
日本对华援助主要被用于道路、机场、发电站等基础设施,环境政策及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以及例如中日友好医院的建设,和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等,成为了支撑中日关系的顶梁柱。而如今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对此援助表示质疑。2017年9月,日本政府作为面向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而提供的日元贷款于26日实施结束。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日本对华政府援助始于1979年。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中国面临资金、技术紧缺和能源供应紧张、基础产业落后等问题。日本通过提供3万亿日元的援助,包括有偿资金合作(日元贷款)、无偿资金合作和技术合作,既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也改善日企在华投资环境。其中,日元贷款为援助主体。
参考资料:闽南网-oad援助是什么?日本对华援助终结完成38年使命
中国有多少人知道日本对中国的援助ODA
一直到2008年才停止低息贷款。
多国援助[编辑]
日本对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银行(IBRD)、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组织提供资金,进行多国间援助。
对华援助[编辑]
背景[编辑]
日本对华ODA是长期以来争议较大的议题,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中华民国政府一样,免除了日本明治维新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起战事的官方战争赔偿,对此日本部分政经界人士深表感激。而同时中国的发展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於是有部分人士认为中日政府双方达成默契,以日本政府发展援助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中国放弃战争赔偿的经济损失。但是迄今为止中日政府均没有公开正式承认ODA与战争赔偿有关,如日本庆应大学教授国分良成认为这只是民间一种心理上的诠释,造成此一概念流传,此有两大误解:
如果是「赔偿」众所周知是单方的付出款,无须偿还,但ODA是贷款必须偿还,2013年底中国归还总额已超1万亿日元,扣除无偿援助的10%的资金,剩馀欠款有1万6000亿日元。
赔偿无任何附加条件,但ODA前两笔贷款有附加必须采购日本厂商条件,直到第三笔後才逐渐解除。[1]
组成[编辑]
三部分
对华日元贷款占80%
技术合作占10%
无偿援助占10%
作用[编辑]
参与第一次对华日元贷款的日方决策关键人物,外相大来佐武朗认为这整体政策是双方各取其利的一种必然:
日方利益
中国经济发展将带来社会稳定,较不易向外寻求战争:日本大平首相曾说「如果中日处於敌对关系,日本的安全保障将成为极其困难的事。从这个角度看,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以及经济合作,对於确保日本的安全来说,其价值不下於几千万亿日元。」
中国快速现代化能源和交通,有利对日出口原物料:从前期利用贷款建立项目来看,的确也主要集中在港口、能源、运输等领域,日後大庆油田等也开始对日出口。
帮助日大型厂商进入中国市场:ODA前两笔贷款有附加必须采购日本厂商条件,之後虽放宽但後续依然有限定两国间采购等条件,间接帮助日本重机具出口。
中方利益[2]
条件较优:ODA的利率和偿还条件比商业机构和国际机构的贷款要优惠得多,避开了向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赔偿有害论:当年中方政治观点认知战败国负巨额战争赔偿对和平是有害的,从第一次大战後德国例子来看就很清楚,故不要求赔偿。
确实需要日本技术:日本科技不低於美国和欧洲,当时的气氛下再透过ODA项目合作,日方输出技术诚意明显较大。
形式[编辑]
初期贷款采用多年一揽子协议方式,从2001年实行单年度协议方式,贷款额从2000年的2273亿日元(约合182亿元人民币)减少到2005年的966亿日元(约合80亿元人民币)。1990年代中後期,因为经济不景气,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贷款部分减少,技术合作变化不大。合作内容从初期的基础建设转换为环保、医疗、人才培养等领域。日本给中国贷款时以美元计算,中国还款时以日元计算,之间的汇率风险都由中国承担[3]。
历史[编辑]
1972年,中日进行建交谈判,中共中央为了避免对日本平民造成二次伤害,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3]。
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时,确定对中国提供「目的是维持和发展与中国的稳定友好关系」的政府开发援助[3]。
1979年至2010年间,日本外务省日本官方发展援助(ODA)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共获得日本33164.86亿日元(约2638亿元人民币)的开发优惠贷款、1557.86亿日元(约124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以及1739.16亿日元(约138亿元人民币)的技术合作资金,援助总金额达33164.86亿日元(约2900亿人民币),涉及200多个项目[4]。
1999年~2002年,中国连续4年位居日元援助贷款额首位,2003年落至第三,2004年则落至第四[5]。2004年之後,日本对华日元贷款持续减少[6]。2004年对华860亿日元(约合69亿元人民币,7.35亿美元)贷款(2005年3月31日截止)。
至2013年底,中国归还给日本的ODA借款总额超过1万亿日元,扣除无偿援助的10%的资金,尚馀1万6000亿日元。这笔巨额收入,部分被日本政府重新用於ODA资金[7]。
日本的ODA中国还没有还啊?
已经停止了,理由是中国的经济总体已超越日本,因此被认为不需要此援助了
oda贷款中国还了吗?
1、已经还了。日元贷款以援助中国改革开放为目的,于1979年开始实施。迄今,对华日元贷款共涉及367个项目,援助金额累计达到33165亿日元。对华日元贷款被广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得到发展和军力增强,日本国内要求调整对华援助的呼声高涨,贷款援助金额在2000年达到2000亿日元的峰值后开始减少。
2、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中国事务所负责人中里太治指出:“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平均偿还资金超过1000亿日元,还本还息都没有延迟,是优等生。”他还强调说,日元贷款“曾长期支持中国,为企业、政府、大学的交流提供了机会”。
3、在2007年度以后,日本不再提供新的日元贷款援助,但对已有的项目仍继续提供贷款。最后结束的贷款项目是青海省环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涉及5.3万公顷的植树造林、防沙坝、水利设施等,资金总额达到63亿日元。据说因为实施这一项目,困扰邻近村庄的泥石流灾害得以减少。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得到发展和军力增强,日本国内要求调整对华援助的呼声高涨,贷款援助金额在2000年达到2000亿日元的峰值后开始减少。
拓展资料
1、ODA直译成中文是"官方发展援助",日本译为"政府开发援助"。"官方发展援助"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典型的经济外交模式,成为双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边外交中也受到广泛关注。"官方发展援助"有经济目标、政治目标、军事安全目标和道义目标4种。具体解释起来颇费笔墨,恐怕会枯燥得很,用一句俗话概括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ODA在ODA的历史上,马歇尔美国在二战后为了拉拢西欧对抗苏联而实行的"马歇尔计划"算得上是头一号。阿富汗战争后,各国为卡尔扎伊政府提供捐助,也可以看成是最近发生的ODA典型案例。
2、ODA按其基本渠道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按形式可分为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等。1995年重新规定了接受ODA国家的条件,即不仅包括人均GNP指标,还包括"出生率"、"平均寿命"、"外债"等10个指标。
对于oda贷款和日本oda贷款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