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100万判15天,最高法院发了话!
最高法院近期对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作出了判决,判决结果引发了广大借款人的关注。本案的关键问题在于:借款人逾期还款后,是否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按照贷款本金的万分之五收取罚息?最高法院的判决清晰明了,对借款人来说意义重大。
借款逾期后收取罚息是否合法?
在该案中,借款人向银行借款100万,合同约定借款人逾期还款时,银行有权按照贷款本金的万分之五收取罚息。借款人逾期还款后,银行遂按照合同约定收取了罚息。对此,借款人不服,遂诉至法院,认为银行收取罚息违反了法律规定。法院一审判决银行收取罚息的行为合法有效,借款人上诉后,二审法院也维持了原判。借款人不服,遂向最高法院提起再审申请。
最高法院如何判决?
最高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借款合同中约定的罚息条款无效,银行不得按照合同约定收取罚息。理由如下: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因一方的违约行为,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部分不能履行的,对方可以解除合同。”本案中,借款人逾期还款属于违约行为,银行有权解除借款合同。在借款合同被解除后,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偿还本金和利息。罚息不属于利息,而是一种惩罚性违约金,只有在借款合同持续有效的情况下,借款人逾期还款时银行才有权收取罚息。最高法院的判决明确了合同解除后,银行无权收取罚息。该判决对于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防止了银行利用罚息条款对借款人进行不当牟利。
借款人如何应对逾期还款?
虽然最高法院判决借款合同中约定的罚息条款无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借款人可以随意逾期还款。借款人逾期还款仍需承担以下后果:
逾期利息:银行将按照合同约定的逾期利率收取逾期利息。信用记录受损:逾期还款记录将被上传至征信系统,影响借款人的信用评分,不利于今后申请其他贷款。催收费用:银行可能会委托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催收,借款人需要承担催收费用。因此,借款人应尽量按时还款,避免逾期还款带来的不利后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