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利息计算标准与高利贷的认定依据
借贷活动是现代经济中常见的现象,民间借贷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民间借贷中存在较高的资金风险,尤其是在利息约定方面。那么,如何判断民间借贷中是否涉及高利贷呢?
民间借贷利率标准
我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规定,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民间借贷利率应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类贷款基准利率。具体而言:
对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4倍(即由之前的4倍降低到24%);
对于其他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即由之前的2倍降低到12%)。
高利贷的认定依据
是否属于高利贷,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利息约定过高:借款合同约定的利息显着高于同期、同类贷款市场平均水平的四倍(两倍)。
存在砍头息、收取复利等不合理费用:砍头息指放贷人将利息从本金中扣除,变相提高实际利息率;收取复利指利息计算在原利息基础上进行计算。
借贷双方存在显失公平:借款人因迫切需要资金等原因,在双方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借贷,且利息明显高于同类市场水平。
判断民间借贷是否属于高利贷的步骤
1. 计算实际年利率:根据借贷合同或借条,计算实际年利率。
2. 对比同期、同类市场平均水平:查询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或同类贷款市场平均水平。
3. 判断是否超标:如果实际年利率超出了同期、同类市场平均水平的四倍(两倍),则可能涉嫌高利贷。
4. 考虑其他不合理费用:如果有砍头息、收取复利等不合理费用,也可能涉嫌高利贷。
5. 评估借贷公平性:考虑借贷双方是否处于平等地位,是否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高利贷的认定并不取决于借款金额。即使借款金额较小,但利息过高或存在不合理费用,也可能涉嫌高利贷。借款人应谨慎借贷,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