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借条金额与实际借款数额不同带来的法律风险
借取他人财物时,借条是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重要凭证。然而,某些债务人在借款时出于各种原因,将实际借款金额填写高于或低于实际借款金额的情况并不鲜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借条金额与实际借款数额不一致的做法,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
法律效力存在争议
借条金额与实际借款数额不一致,在法律效力上存在争议。一般而言,借条金额高于实际借款金额,出借人主张超过实际借款金额部分的利息等费用,法院往往不会支持。借条金额低于实际借款金额,出借人主张还款时,法院则有可能判决借款人偿还实际借款金额。
虚假陈述可能构成犯罪
如果债务人在签订借条时故意将借条金额填写高于或低于实际借款金额,就有可能构成虚假陈述。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他人财物的,构成诈骗罪,可能被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借条金额与实际借款数额不一致,可能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出借人依据借条金额申请执行,或以借条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审理时均会以实际借款金额为准。这将导致债权人无法收回全部应得的借款金额。
证据收集困难
在发生借贷纠纷时,借条是债权人主张权利的重要证据。然而,借条金额与实际借款数额不一致,会导致证据的证明力减弱。此时,债权人需要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实际借款金额,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这往往较为困难。
避免法律纠纷的建议
为了避免借贷借条金额与实际借款数额不同带来的法律风险,建议借贷双方在签订借条时注意以下几点:
借条金额应真实准确反映实际借款金额。
借贷双方应在借条中明确约定利息标准、还款期限等重要信息。
借条应由借款人亲笔签名并写明日期。
借贷双方应保留借款凭证,如转账记录、欠条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