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不还多久会被起诉?诉讼时效详解
一、借款不还多久会被起诉?
借款不还被起诉的时间期限由法律规定。我国《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因此,一般情况下,借款人不还钱,债权人自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三年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
在某些情况下,诉讼时效会发生中止或中断。
诉讼时效中止: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诉讼时效暂停计算,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例如,债权人因重大疾病入院治疗期间,诉讼时效中止计算。
诉讼时效中断: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对义务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部分履行了义务,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例如,债权人向债务人发送催款函,或债务人主动偿还部分借款,诉讼时效中断。
三、诉讼时效届满的后果
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丧失向法院起诉的权利。此时,债务人可以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应当驳回债权人的诉讼请求。
四、特殊情况
对于短期借款,法律有特殊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2条,出借人向借款人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例如:小赵向小明借款500元,约定一个月后偿还。但小明逾期不还,小赵在一年内提起诉讼,法院应当受理。若小赵在一年后才提起诉讼,法院将驳回其诉讼请求。
五、起诉前建议
在起诉前,债权人应:
收集证据,包括借条、催款函等;
尝试与债务人沟通,协商还款方案;
考虑诉讼的成本和收益,权衡是否起诉。
六、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88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2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