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未归还是否构成犯罪
民间借贷纠纷,借款人未按期归还借款,是否构成犯罪,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贷款500万还不上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方面
借款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借款人借款后,拒不归还,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有能力归还而不归还,就可能构成非法占有目的。
客观方面
借款数额是否达到较大数额。根据《刑法》规定,个人借贷5000元以上,单位借贷1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借款数额达到较大数额,且经催要后拒不归还的,可能构成犯罪。
行为方面
借款人有无采取欺诈、暴力等手段逃避还款。如果借款人采取欺诈、暴力等手段逃避还款,就可能构成犯罪。例如,借款人采取虚假借口骗取贷款,或者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逃避还款。
法律后果
如果借款人构成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193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债务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
民间借贷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主要看借款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借款人确实无力偿还,或者有正当理由不能偿还,不属于犯罪。相反,如果借款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例如虚构借款事实,骗取贷款,或者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逃避还款,就可能构成犯罪。
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如果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而拒不偿还,或者采取欺诈、暴力等手段逃避还款,建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恶意逃债、拒不归还欠款的借款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