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借款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借款方是否具备非法募集资金的主观故意,以及案件事实符合刑法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借款金额并不是判定罪名的唯一标准,还需综合考虑借款方式、用途、期限等因素。
要约行为成立犯罪
通常情况下,未经批准向社会公众或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且达到一定数额,即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论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个个人借款不成立犯罪
但是,如果个人之间借款,即使借款金额较大,也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是因为,个人之间借款不属于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也不具有非法募资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借2万元一般不会被判刑。
借贷纠纷的处理
如果個人之間借貸發生糾紛,應當通過合法途徑解決。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債務人履行還款義務。如果債務人拒不履行判決,債權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