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逾期不还恐触“刑”,考量因素有哪些?
借贷纠纷常见于现实生活中,借款人逾期不还的情形也时有发生。若借款金额较大且逾期时间较久,借款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本文将探讨借款不还是否构成犯罪、判刑的量刑标准以及借款人名下有住房是否能免除刑罚。
一、借款不还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借款人符合以下条件可能构成诈骗罪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
欠款金额较大(具体数额由各省市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认定)
逾期不还,经催讨仍拒不归还(具体时间由法院认定)
二、判刑的量刑标准
借款不还的量刑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欠款金额
逾期时间
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
是否有其他犯罪情节
一般来说,欠款金额越大、逾期时间越长,量刑越重。若借款金额较小,逾期时间较短,且借款人有积极还款意愿,法院可能会判处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
三、借款人名下有住房是否能免除刑罚?
借款人名下有住房不必然免除刑事处罚。根据我国法律,被执行人名下的住房属于不动产,原则上可以被司法机关依法查封、拍卖以清偿债务。
但以下情形下,借款人的住房可能被免除执行:
被执行人仅有一处用于居住的房屋,且该房屋不属于高档住宅
被执行人的家庭生活困难,且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具体是否免除执行,由法院根据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借款逾期不还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欠款金额、逾期时间以及借款人的主观故意等因素。借款人名下有住房不必然免除刑罚,但如果住房属于唯一居住用房屋且生活困难,法院可能会酌情免除执行。若借款人符合诈骗罪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则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