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2万不还属诈骗吗?刑罚详解
借款不还是否构成诈骗罪,需结合具体案情判断。一般而言,借款时已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且具有较大数额,才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
一、借款2万元是否构成诈骗罪?
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数额较大是指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数额巨大是指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借款2万元,属于数额较大。若借款人借款时就已预谋不还,且借款金额达到1万元以上,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二、借款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借款是否构成诈骗罪,关键在于借款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物品的故意。若借款人借款时就已决定不予归还,则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以下行为可被视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例如虚构工作单位、虚报收入等
隐瞒已无力偿还债务的事实
在借款后恶意转移资产
非法处置借款人的抵押物或担保物
三、判刑量刑标准
借款2万元不还被认定为诈骗罪的,判刑轻重将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借款金额的大小
犯罪的动机和目的
是否有自首、立功等从轻情节
是否有累犯、惯犯等从重情节
一般而言,借款2万元不还的,若属于数额较大的诈骗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需要注意
借款2万元后无力偿还的,不一定会被认定为诈骗罪。只有符合借款时即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才会构成犯罪。
债权人可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追讨欠款。若债务人经法院判决仍不还款的,可申请强制执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