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失信,起诉诈骗可行吗?
当借款人拒不还款时,债权人可能会考虑起诉诈骗。然而,要成功认定借款行为构成诈骗,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即借款人故意编造或隐瞒事实,使债权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骗取财物。
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借款人从一开始就意图不还款或恶意挥霍财物。
数额较大。根据司法解释,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0000元以上,达到较大数额的标准。
二、借款行为构成诈骗的认定条件
在借款行为中,要认定构成诈骗,需具备以下条件:
借款时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例如,借款人捏造虚假收入证明、职业证明,隐瞒债务或不良信用记录。
骗取借款款项。即借款人通过上述虚构或隐瞒事实的手段,骗取了债权人的借款款项。
恶意不还款。即借款人不仅借款时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在到期后恶意拒不还款。
如果借款人仅是因客观困难无法按时还款,一般不构成诈骗。债权人应收集确凿证据,证明借款人在借款时存在主观恶意,并提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证明诈骗的证据
在起诉诈骗时,债权人需要提供以下证据:
借款合同或欠条等证明借款关系的证据。
借款人虚构或隐瞒事实的证据,如虚假证明、隐瞒债务的记录等。
借款人恶意不还款的证据,如催款记录、拒不还款的书面材料等。
四、起诉程序
债权人可向借款人户籍所在地或借款合同履行地的公安机关报案,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后,认为构成犯罪的,将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认为证据确实、充分,将向法院提起公诉。
注意:起诉诈骗后,即使法院判决借款人有罪,也不代表债权人能够立即收回借款。借款人仍然需要承担民事还款责任。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判决,冻结借款人的财产,并强制其履行还款义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