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的计算方式及规定详解
高利贷是指以高于法定标准利率发放贷款的行为。借贷双方应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
法定利率标准
我国《民法典》第680条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其中,一年期LPR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目前约为3.65%。
计算方式
一般情况下,高利贷的计算方式为:
实际年利率 = (利息总额 / 借款本金) / 贷款期限 × 360
判断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若实际年利率超过以下标准,则可认定为高利贷:
借款合同成立时,利率超过年利率 24% 的;
借款合同订立后,利率超过年利率 36% 的。
借款 5 万元的利率范围
按照当前一年期 LPR 为 3.65% 计算,借款 5 万元的年利率上限为:
3.65% × 4 = 14.6%
因此,借款 5 万元,年利率超过 14.6% 即属于高利贷。
相关法律责任
放贷人以高利贷形式发放贷款,不仅违法,还面临以下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借款合同无效,利息不予返还。
行政处罚:由相关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借贷者应对措施
借贷者在借款前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陷入高利贷陷阱。如遇高利贷,可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法院报案。
保留借贷凭证,如借条、转账记录等。
积极应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