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下表示法律效力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项错误,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所以C项错误。折中主义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采用的 一种法的效力原则,其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与保护主义相结合。所以D项错误。
【答案】:B 法律、法规、规章的效力关系是: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部门规章;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因此B项错误。法的对人的效力包括: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和折中主义。《刑法》第7条是属人主义的规定,属人主义属于法的对人的效力。因此C项错误。属地主义属于法的对人的效力,不是法的空间效力。因此D项错误。
是没有一个权威的定论的,倾向于认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是并重的关系。所以程序法优先于实体法的说法是错误的。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注】本题中D项关于两者的关系是没有定论的,建议掌握知识点即可。
【答案】:B 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正确,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是否可以适用于其生效前的行为,属于法的时间效力的范畴。B项错误,现代社会强调法律不溯及过往,除非适用新法对当事人有利。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欺诈的例子
刘某在瓮安某学校经营修理厂,主要用于培训该校学生。
乘人之危。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作出违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
法律主观: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等。
如欺诈行为中,双方都得行使还是欺诈人不得行使,只有欺诈相对人得行使,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法律主观: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力,但是可以撤销。法律规定,一方或者第三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违背真实意思。
某企业向银行借款500万元,利率为5.4%,银行要求10%的补偿性余额,则该借...
某企业向银行借款500万元,利率为4%,银行要求10%的补偿性余额,则该借款的实际利率是()。
补偿性余额借款实际利率 =(借款本金×名义利率) /[借款本金×( 1-补偿性余额比率) ]=名义利率 /( 1-补偿性余额比率) =4%/( 1-10%) =6%。
【答案】:A 实际利率=500×4%/[500×(1-10%)]=6%。
甲向乙借款500万元,丙提供了保证担保,丁提供了抵押担保
1、(1)不承担保证责任。因为甲、乙均为生产性企业,他们之间所订立的借款合同为无效合同。根据主合同无效,从合同无效的原理,借款合同无效,则保证合同无效。(2)应承担民事责任。
2、案例 甲乙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甲为借款人,乙为出借人,借款数额为500万元,借款期限为两年。丙、丁为该借款合同进行保证担保,担保条款约定,如甲不能如期还款,丙、丁承担保证责任。
3、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未约定丙丁如何承担保证责任,那么丙丁之间就是连带保证责任,丙承担了90万,但按照连带责任的规定,他只应该承担50万,所以他就多承担的40万向丁追偿。
4、多项选择题 甲向乙借款100万元,约定甲于2018年3月1日还本付息。丙提供保证,与乙约定在甲不能履行还款义务时由丙承担保证责任,但未约定保证期间。丁以自己的奔驰车为甲的债务提供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
甲向乙银行借款500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甲向乙银行借款500万元借期两年丙丁为保证人、甲向乙银行借款500万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