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率究竟是什么意思?
再贴现即一般银行资金不够时,除同业间相互调借外,便向中央银行融通借款。借款方式,便是用手上现有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重贴现,以获得资金。这种再贴现时支付的利率叫再贴现率(又称重贴现率,再贴现利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
扩展资料:
贴现率常用于票据贴现。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贴现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贴现率
什么是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
再贴现利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国家,中央银行是通过控制再贴现率来控制再贴现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
再贷款利率:再贷款率即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利率,再贷款率是央行的货币工具之一。提高再贷款率则是中央紧缩银根的标志会缩小全国的信贷规模和股票市场下跌反之效果相反。
扩展资料:
再贴现率一出现便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并且受到高度重视。20世纪20年代,在中央银行开展信用调节业务的早期,再贴现率曾被视为最有效的政策,但由于是否进行再贴现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再贴现率的作用不是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志随时发挥,使中央银行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因此各国对再贴现率政策的运用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
再贴现利率是什么意思
再贴现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央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换言之,是当商业银行需要调节流动性的时候,要向央行付出的成本。理论上讲,央行通过调整这种利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调控整个货币体系利率和资金供应状况的目的,是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重要工具之一。
我国中央银行利率有五种,分别是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央行票据的利率。
下调对市场影响甚微
适时动态调整,也就是不再实行固定利率,而根据市场情况不断调整,根据以上分析,现在的再贴现利率应该下调。
如果下调,则释放出放松货币供给的信号。举例来说,目前1年期央行票据收益率在1.9%左右,如果再贴现利率下调到1.9%以下,商业银行就可以通过再贴现融入资金来购买央票进行套利。这等于进一步增强了银行间资金的流动性,与目前央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相悖。
因此,我们认为下调再贴现利率首先必将是小幅的,不会对市场资金面造成多大影响。但长期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迈进了一大步。再贴现利率的调整有利于建立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完善中央银行利率体系和提高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
什么是再贴现利率
再贴现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的合格票据办理再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如果中央银行要实现刺激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终极目标.就可以降低再贴现率,当再贴现率低于市场上一般利率水平时,再贴现利率商业银行通过再贴现获得的资金成本下降,再贴现利率就必然促使其向中央银行借款或贴现,相应的商业银行就会扩大贷款.从而引起货币供应址的增加和市场利率的降低,再贴现利率刺激有效需求扩大,达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目的。反之,如果中央银行要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则可以适当提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商业银行因贴现成本增加而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引起货币供应址的减少和市场利率的提高,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贷款再贴现利率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贷款再贴现利率是什么意思呀、贷款再贴现利率是什么意思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