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号码被人拿去贷款如何解决?
可以打电话报警,还要及时的告诉催收人员,不是自己贷款的,还有就是可以拿着相关的证件去银行柜台,跟银行工作人员说明情况,证明的确不是自己贷款的行为,让他们及时的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信息去掉。
拿别人的电话号码去贷款,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可以依法追究其责任的。
不过,知道自己电话号码的人一般是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所以在进行报警或者法律诉讼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是不是自己的家人,拿着自己的手机去贷款了,如果是的话,应该及时的跟家人去沟通,告诉他们催收电话打到自己的电话号码来了,妥善处理好这件事情,而不应该是一味的去埋怨自己的家人,这个时候,就应该团结一致,先把这个难关过了再说。
如果经过核实后,的确不是自己的亲人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着贷款诈骗的行为,所以应该及时的去报警,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去当地的公安局或者派出所,跟警察说明具体的情况,手机短信或者手机录音,应该及时的保留证据,便于警方的破案,所以遇到这个事情,也不要过于恐慌,及时的去处理就行了。
现在的互联网是非常的方便,但是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很多人带来了安全隐患,比如电话诈骗,比如短信诈骗等,我们身边的例子是一个接着一个,还有一些钓鱼网站,只要我们不小心点进去,就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视频或者是被黑客黑了我们的手机,导致我们的手机通讯录里面的手机号码,都被骗子所窃取了,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维护好自己的权力,平时要多加防范,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同时也要给自己的父亲母亲普及这样的知识,不要让他们受到伤害。
如果手机号被别人用来贷款会怎么样
如果手机号被别人用来贷款了,由于对方填的是自己的联系方式,
所以当对方欠款不还后,贷款机构/平台恐怕会直接找上自己,误以为是自己申请的贷款,然后要求自己偿还欠款。
对此,客户一定要同贷款机构/平台说清楚情况,表明贷款并非本人所为,要求终止借贷关系,若需要收回款项,可以去找真正借贷的人。
而大家还需要注意,要是对方还获取了其他信息,完全是冒用自己的身份在贷款的话,
那一旦对方逾期不还,届时恐怕个人信用会因此受损,而后续自己去办理信贷业务估计就会因此而受阻。
建议客户平时注意保管好个人信息,千万不要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随意告知他人,以免信息泄露,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而去借贷也最好选择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不要去不知名小贷公司借贷,不然账户安全恐怕保障不够,信息也极易泄露。
拓展资料:
贷款(电子借条信用贷款 )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
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
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贷款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流动性是指能够按预定期限回收贷款,或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满足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
效益性则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
例如发放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效益性就好,但贷款期限长了就会风险加大,安全性降低,流动性也变弱。因此,"三性"之间要和谐,贷款才能不出问题。
还款方式:
1、等额本息还款:即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之和采用按月等额还款的一种方式。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多数银行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都采用了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每月的还款额相同;
2、等额本金还款:即借款人将贷款额平均分摊到整个还款期内每期(月)归还,同时付清上一交易日到本次还款日间的贷款利息的一种还款方式。这种方式每月的还款额逐月减少;
3、按月付息到期还本:即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归还贷款本金〔期限一年以下(含一年)贷款适用〕,贷款按日计息,利息按月归还;
4、提前偿还部分贷款:即借款人向银行提出申请,可以提前偿还部分贷款金额,一般金额为1万或1万的整数倍,偿还后此时贷款银行会出具新的还款计划书,其中还款金额与还款年限是发生变化的,但还款方式是不变的,且新的还款年限不得超过原贷款年限。
5、提前偿还全部贷款:即借款人向银行提出申请,可以提前偿还全部贷款金额,偿还后此时贷款银行会终止借款人的贷款,并办理相应的解除手续。
6、随借随还:借款后利息是按天计算的,用一天算一天息。随时都可以一次性结清款项无须违约金。
今天收到一条短信,说我在建设银行贷了款,但名字不是我的,这张电话
你是新办的电话卡吗?
如果是新办的卡很有可能是前一个人用过这个手机号,他贷款时银行预留的手机号是这个,后面换了号码,没有及时去银行更改手机号,所以银行发送的短信会一直到这个号码。
你可以打电话给建行的人工服务,请求更改,证明原手机号主人已注销该号码,现在是你的手机号。
补充资料:
一、收到没贷过款的催收短信,原因有以下几个,不妨核对下自己的情况:
1.您的手机号码被之前使用过的人绑定了银行卡或第三方平台,对方有借贷,催收短信发送到了绑定号码上。
2.您在别的地方有借款,第三方催收为了联系到您,假借其他渠道发来的催收短信。有朋友之前就因为这个原因收到过类似的信息。
3.您的信息被泄露,有人用您的名义借了款。借款后逾期未还。
不管哪种情况,您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是去人行官网申请调取个人征信报告,只要征信报告上没有这条借款信息,问题就不大。您也可以根据短信去电核实下具体情况。
二、没有贷款需求,却一直收到贷款邀请短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到,总是会无缘无故收到一些类似于网贷的贷款邀请,甚至审核通过有好几万的贷款额度,这样的短信让人看起来非常开心,毕竟自己的信用怎么好,总是能够轻易的贷到几万块钱的额度。然而事情不是这样的,大多数人看到这类短信之后,按照上面的链接点击之后是下载一个贷款的APP,下载之后填写了一大堆的申请资料,最终被拒无法通过,一脸懵逼的进来,最终也一脸懵逼的出去。
对于这种短信在商业圈里被称为营销短信,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被称为垃圾短信。垃圾短信是指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发送的用户不愿意收到的短信息,或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拒绝接收的短信息,主要包含以下属性:(一)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发送的商业类、广告类等短信息; (二)其他违反行业自律性规范的短信息。垃圾短信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生活、运营商形象乃至社会稳定。
信息被泄露了,自己被列入了这个网贷的大数据之中。很多公司在推送营销短信的同时,只会向精准的用户投放,并不可能向全国人民都进行短信发送,如果真的是这样,网贷公司一年得烧多少钱。如果收到这种信息,你不下载填写资料还好,你一旦填写,你会发现邀请你贷款的短信越来越多,到最后每天能够收到好几十条。
就在近日,欧盟推出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从这一天起开始强制执行,这个号称史上最严的数据保护法案,将使得过去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隐私侵权做法不再合法。GDPR法案一经推出,就被公认为目前全球对用户个人数据保护最严格的法律。该法案规定,对违法企业的罚金最高可达2000万欧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或者其全球营业额的4%,以高者为准。
然而这项规定只不过是在欧盟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却不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但是其实国内近几年也在不断的为网民推出个人数据的保护,全国人大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制定“个人数据保护法”,并一直在为此努力;2009年刑法修正案增设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13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了对消费者个人信心保护的内容; 2016年的《网络安全法》更是明确了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的法定义务,以保障网络安全及保护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2016年的最高检和最高法联合出台的《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解释》更是明确解释或细化规定了“个人信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及“情节严重”等不确定概念。
其实我觉得目前这个大数据时代真的很可怕,除了你申请贷款的信息遭到共享之外,你的申请记录、逾期记录、还款记录等等,在一网贷的资源共享平台上都能够一览无余的看到。而个人信息、身份证照片、手持身份证照片都有可能随时泄露,如果这些信息存到一些不法份子的手上,就能够给他们提供了办理银行卡,办理手机卡等等方法,是不是想象就觉得特别可怕。所以小编劝大家缺钱的时候尽可能还是选择正规平台或者银行的渠道,这样一来信息也不用担心个人信息泄露了。
对于号码回收被贷款和被回收的号码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