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非信贷资产计提比例规定
您好,银行非信贷资产计提比例是指银行在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时,根据监管要求对非信贷类资产进行计提的比例。这些非信贷类资产包括债券、股票、投资性房地产等。
银行非信贷资产计提比例的规定是由监管机构制定的,其目的是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健性,防范银行风险。一般来说,银行非信贷资产计提比例越高,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资产质量越稳健。
具体的规定可能因国家、地区或监管机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银行非信贷资产计提比例的规定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制定。根据CBIRC的规定,银行应当按照非信贷类资产的风险程度,分别计提相应比例的资产减值准备。其中,投资性房地产的计提比例最高,为30%;而债券和股票的计提比例则根据其信用等级和市场价格等因素来确定。
总之,银行非信贷资产计提比例规定是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非信贷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
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企业经营中各种市场风险和外部风险会使企业的各种资产面临减值风险,如应收账款,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性,各种外汇资产等等。为保证企业经营稳健运行,需要提前为可预期风险计提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有效降低未来风险冲击。
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计提比例
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计提比例为1%到1.5%计。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目的:
1、促进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
2、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充分揭示非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
3、发现和分析非信贷资产使用、管理、监控、催收、处置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
4、为判断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充足性提供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制度。
5、为计量、监测资本充足率,评价经营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五级分类计提准备金标准
一、正面回答
五级分类计提准备金标准:
1、正常,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和财务状况正常,能够正常偿还本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充满信心;
2、关注,借款人的销售收入、营业利润下降或流动性不足的迹象;
3、次级,借款人经营亏损,支付困难,难以获得资金;
4、可疑,借款人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工或延期施工状态。
二、分析详情
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三、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如何计提比例
1、促进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
2、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充分揭示非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
3、发现和分析非信贷资产使用、管理、监控、催收、处置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
4、为判断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充足性提供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制度;
5、为计量、监测资本充足率,评价经营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什么是贷款减值准备
简单说来,贷款减值准备也就是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就是银行放贷给客户后收不回来的坏账准备。
比如,银行贷款给客户3000万,客户拿到这笔钱后,由于环境变化或者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这笔款项,此时银行就要按照预计能收回的金额与原贷款金额之差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贷款减值准备意义:1.满足政策要求:这部分资产仍归银行所有,而不是商业银行将实际失去这部分资产的财产权。2.调节利润:少数银行为完成总行业绩要求,通过增加贷款损失准备,从而使营业支出增加,进而调节利润。实际上“隐藏”了银行的经营利润,对银行经营的实质利润并无任何影响。
为什么要计提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资产的价值随着市场变化随时发生变化,为保证会计核算结果与市场变化的一致性,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根据市场公允价值变化需计坏账准备。
关于非信贷贷款减值准备和非信贷减值损失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