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炸雷了?究竟咋回事...
在7月3号晚上,有人爆出陆金所逾期了。。
可吓坏了宝宝,平安的亲儿子都出事儿了?P2P估计也快凉了。
我自己不投陆金所,因为收益不咋滴。
不过这事儿确实挺吓人。。。。。。。。
一. 背锅的陆金所。
其实这次逾期的并不是P2P,而是券商的大集合产品,类似信托,100万起,有钱人才能买的。
这东西不是陆金所自己产的,而是像沃尔玛货架上的卫龙辣条一样—
中间过了信托公司一手,最终由大同证券生产出来放到了陆金所上面卖。
投资人的钱,最终被借给了东方金钰(600086)这家上市公司。涉及金额1.4亿,陆金所代销7000多万。
产品封闭期24个月,今年10月到期。约定每年3月、6月、9 月和12月给投资者分红。
结果因为东方金钰的一场合同纠纷案,导致账户被冻结。本应在6月发放的利息拿不出来了,昨天被人捅了出来。。
打开他家股票一看,1月18日跌停,接着一路停牌到今天。。。
今年A股最恐怖的就是这类股票,一根灌肠阴后长时间停牌,复牌了也是啪啪一字板,吃人不吐骨头。。。
大家可能都觉得把钱借给上市公司比较稳,但由于近两年金融去杠杆—
上市公司在股市圈不到钱,银行也不给借,就只能去民间的平台上借。
出了这事儿,估计陆金所也挺郁闷,说实在的,活该不长记性,吃一个豆,不知道豆腥味。 。
之前又不是没踩过类似的雷?
去年财务炸雷的龙力生物在陆金所上卖过产品,还有今年5月炸雷的凯迪生态,至今还没兑付完。
虽然东方金钰已经承诺7月20号前兑付逾期的利息,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别碰这种代销产品,免得进坑。
即使这几次违约的产品并非平台自营的p2p,而是代销的,但你陆金所是不是收了钱?
客户当初买的时候也是看好你是平安的亲儿子,背景硬。
你倒是好,开了个金融大超市,基金也卖,私募也卖,还能炒股?真拿自己当马云了?
啥都做,往往一样也做不好,就像平安福。。
牌子虽大,还是要放低姿态,好好服务群众,专注于产品本身。
如果一味追求平台的利益,寒了用户的心,就算你再有能耐,谁还愿意和你玩?
二. 如今央妈降杠杆,对于被华丽包装过的信托、债券、资管计划,其实冲击很大。。
比如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中,有相当数量的公司,它们的大股东为了借钱,把90%的股份都质押出去了。
借款还是要还的,还不上的话,违约就产生了。
由于担心上市公司还不起钱,一些上市公司再借钱已经变难了。
比如上市公司东方园林本来要发债借10亿,最终只借到5000万。。
而这些债权往往被打包成信托,资管计划,信用债,卖给吃瓜群众—
美名其曰低风险理财,其实人家只是换个包装,把你的钱框走了。
上文提到的陆金所代销产品,就是玩了个这样的套路。
这一波去杠杆的深入,企业借不到钱,就会移步民间借贷,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一批做企业信贷的P2P受到冲击:
一笔大型借款违约了,很有可能导致网贷平台逾期甚至崩溃。。。
所以,大家投P2P的话,尽量选择做小额分散型的个人信贷,以及实力相对较强的平台。
切记分散投资:分散平台、分散资产端、分散利率、分散标的期限。千万不要重仓一家平台。。。
平台排名是其次,多关注资产端,看明白你的钱投向哪里,再决定掏不掏腰包。
........
最近前满仓暴雷,图腾贷展期,牛板金逾期,搞得人心惶惶。。。
说实在的,我还真不敢妄加评论,有些平台从官方披露的数据来看,真没啥太大问题。。。
但如果说有没有放假标,或者存不存在自融嫌疑,从网上还真看不出来。。。
所以,每次给大家推荐平台前,我都要去实地抽查标的,和高管聊一聊。。
比如车贷有没有二押?
关于平台的逾期怎么处理,有没有代偿?
平台业务是否超限额?是否有历史大标存量?
等等问题,绝不是度娘一下就清楚的。。。
因此,投资之前,我最起码要把这些东西搞明白了,才会推荐给大家。。
如果我看不懂的话,也不会随便碰。。
网贷巨头陆金所为何退出P2P,P2P没有未来了吗?
作为一个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的老人,说说我的看法。
平安陆金所和陆金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初的时候陆金所是NO.1的P2P平台,但是,随着监管的推进,P2P业务逐步剥离到陆金服,因此陆金所宣布退出P2P业务很正常。
这个操作有点像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主要是解决业务专业化经营,同时避免连带责任,这样看来,今后,将有陆金服负责P2P业务,和陆金所业务上完全隔离开。
投资者比较关心的是,今后陆金服的P2P安全性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一点确实需要注意,因为很多人当初投资陆金所的P2P看好的就是这块牌子,毕竟绝大部分投资者缺少分析和判断能能力,更多的是根据背景和规模来投资的,这种投资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P2P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毕竟我们投资的是真金白银,而且是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如果你单纯的看背景或者按照从众法则,是很难控制风险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非常熟悉的某P2P平台,其资产端就是消费金融,完全符合小额分散的要求,而且每笔资产都对应着真实的消费场景,坏账率仅有1.4%,现在它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占比达到70%,只有30%的资金来自P2P平台。
通过上面三点,我么可以看到,投资P2P是很不容易的,优质的P2P平台必须要自己能够产出优质的底层资产,目前我看好的只有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这次陆金所回应转型消费金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争取为陆金服提供优质的底层资产。
再一个就是资金端的问题,如果陆金所消费金融做起来后,资产质量非常高,那么它的融资成本就会降低,没有必要通过P2P融资,有很多基金、银行、理财公司会争着购买这部分资产,其实如果你细心,早就会发现,现在一些优质的P2P平台已经把资金端转向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像我前面举的例子,这样成本更低,规则性也更强。
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P2P今后的空间可能非常有限,如果发展好了会被金融机构抢筹,如果发展差了投资风险又太高,因此,P2P很可能沦为小众投资工具。
周五看到路透社这条新闻的时候,就想着动笔写点什么来着,团贷暴雷之前我就多次说,P2P的投资已经在逐步退出了,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投的都是陆金所,也多次跟大家分享陆金所的投资心得,说实话,就个人的网贷投资经历来说,真的非常感谢陆金所,到目前为止,一笔投资都没出过问题,所以,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尽管是意料之中,但是还是非常不舍得,已经和平台有了感情了。
会员交易区很多进行转让的,像前几次一样,还有不少人是折价转让的,陆金所又是笑纳了不少转让费啊,当然呢,作为对陆金所非常了解的人,我也乘机抢了一些老标。要知道,之前我的回款都是转出来的,因为新标很久没有了,老标则是基本上抢不到,所以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当然不能错过!
这个消息说实话,其实对陆金所的P2P业务没什么影响,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其他平台,这2天其他平台的转让区也是堵塞了。这个消息则是进一步传递出P2P行业政策可能要发生重大转变,备案可能遥遥无期,这个行业被整体取缔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长久以来,民间借贷的利率一直高居不下,所以国家才鼓励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发展小额信贷,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则更是让借贷和还贷,让投资需求和借贷需求双方能够方便、高效、快捷的对接,其实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然而事实上,网贷行业的野蛮生长却让P2P成了不法分子收割的工具,8000家变成800家,这中间倒闭的、跑路的平台牵动了多少投资者的心,又有多少人亏光了自己的积蓄。
再加上现在正规平台投资收益率越来越低,而相对于风险来说,根本就得不偿失,这样一来,行业发展就会非常难了。
而至于上面的意思,大家只要看今年的备案能不能完成,如果还是这么拖着,那么其态度就很明朗了,你们见过上面真的向办一件事请的话,能需要这么久么?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这是聪明的做法,因为互联网在P2P起步的时候,采用了不一样的叫法,把网贷叫做P2P,本质是高利贷的互联网化,在监管上没来得及跟上,等到监管反应过来,互联网贷款已经是规模巨大了,不能简单叫停。
上次听一个九十年代就进入金融行业的人讲,以前高利贷是违法的,要是被举报高利贷,那就是要坐牢的。
只是最近几年,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蚂蚁金服敢于突破底线,率先实行互联网贷款,换了个说法,叫互联网金融,本质就是高息贷款,以高于银行几倍的贷款利率发放贷款。应该是从2015年左右开始,在蚂蚁金服的启发之下,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各种P2P如雨后春笋爆发,这么快的发展,监管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只有不断完善,后来监管逐渐出台,才遏制了P2P的野蛮生长。后来还发明了一个更有迷惑性的词:金融 科技 ,其核心还是互联网的高息贷款。
未来,互联网的高息贷款,会被管控,因为这种贷款,提高了部分经济运作的成本,也放大了金融风险,必须严管。
陆金所是互联网贷款的大公司,有平安撑腰,现在考虑退出P2P,是正确的选择,不要增加金融风险。陆金所退出了,但是蚂蚁金服还没有退出,借呗就是P2P。
金融风险就是一种多米诺效应,一个地方爆发了,会引起一连串甚至全局的风险,因此必须控制。
中国平安旗下的理财平台陆金所,宣布要退出P2P业务。有投资者感慨称,这是个标志性的事件,这(P2P)行业,已经不是寒冬,简直是冰河时代了。
陆金所靠谱吗?
网贷之家专栏频道
700+互金意见领袖、投资达人入驻
10000+原创投稿
授权网贷之家发布
作者 | 远望君
最近履约险很「火」。
近一、两周,有四家保险公司及其服务的数十家P2P平台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甚至连陆金所网贷标的履约险也从平安产险变更成了平安产险+永诚保险。
01
P2P的「履约险风云」
长安保险(长安责任保险):
2015~2017年,长安保险与超过10家网贷平台就履约保证险达成合作,其中不乏问题平台。
长安保险是一家厚道的险企,给这些网贷平台做了正儿八经的赔付,但也成为了网贷雷潮的冤大头——该公司已为P2P平台赔付了近20亿元,未了余额接近22亿元。
巨额的赔付压力,令长安保险遭遇经营难题。公司2018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由上季度末的76.1%、152.3%爆降至-41.5%、-41.5%。
安心财险:
据远望所知,其至少为3家P2P平台提供履约险服务:陆金服、米族金融和米缸金融。是的,你没有看错,安心财险居然曾与陆金服合作过。
据投资人反映,自8月份米缸金融出现大面积逾期后,安心财险一直未予以赔付。12月起,米缸金融和安心财险就此事开始互撕。
米缸金融称安心财险在多件事务上不予以反馈,阻碍理赔工作正常展开;而安心财险称米缸金融的理赔申请材料不齐全,暂时无法理赔。
平安产险和永诚保险:
众所周知,陆金所(陆金服)牛。原因一是爸爸牛,原因二是保障牛。
目前,陆金所网贷标只有两种,「慧盈-安e+」和「立盈-聚信」。
在远望的投资记录里,10月初时「慧盈-安e+」是由平安产险提供100%保证保险。但仅在2个月后,就变为由55%平安产险+45%永诚保险共同保险,提供90%的保证保险。
在标的保障方式变更后,一向抢标的陆金所,竟然出现了网贷标卖不动的现象。
02
三家保险公司比较
新加入的永诚保险到底实力如何?会不会出现长安责任保险和安心财险偿付能力下滑严重或拖延偿付的问题?这是投资人最关心的。
远望这里把三家保险公司做个比较,让大家心中有数。
背景:
长安保险共有14家股东,其中国有持股比例仅为17.58%。民间资本占比高,股权分散,部分股东缺乏保险业的相关经验。
安心保险是国内4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中最弱的一家,成立于2015年。股权结构以民企为主,股权分散。近年来,公司高管接连出走,管理混乱,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永诚财险成立于2004年,由国内大型电力集团和产业投资集团共同发起组建。据最新一期财报,国有股比例为76.25%。实控人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盈利能力:
三家保险公司近3年的收入和利润情况如下。
可以看出,三家保险公司在保险行业中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在近几年的经营中基本都是微盈利或亏损。
其中,体量最大,经营情况最好的是永诚保险。
偿付能力:
三家保险公司本季度和上季度的偿付能力情况如下。
保险行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最低监管要求分别为50%、100%。当然,正常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都会比最低要求高得多,行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250%左右。
所以,三家公司的偿付能力都在行业的中下游,而永诚保险是其中偿付能力最好的。
综上所述,从背景、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三个角度出发,永诚保险无疑是3家保险公司中最强的一家。
但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上面的比较更像是从矮子里拔将军。而且不同于另2家险企,永诚保险面对的可是千亿级待收的陆金服,替代的可是每年营收2000亿的平安产险。
03
为什么陆金服要把部分平安产险换成永诚保险
目前平台暂未回应此事,但是我们可以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探索一下背后的原因。
在平安产险经营的前5大产品中,保证保险的保险金额最少,但收入和利润却是第二高。
(2018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分险种经营数据)
之所以收入高,是因为平安产险收取的保证保险费率极高,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为7.52%和11.14%。
作为比较,一般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证保险费率为2~5%,而今年巨亏的长安保险收费费率仅有1%。
之所以利润高,是因为陆金所和平安产险同属于中国平安,这样就省去了大量手续费、管理费和佣金支出,从而降低了费用率。
事实上,平安产险保证保险业务的赔付比例(非赔付率)已经从2017年的3.08%上升到了2018年上半年的4.15%。
为什么平安产险部分退出陆金所履约险业务,答案很可能就在上面的数字中。当然也不排除陆金是服为了满足监管要求,才对履约险服务做了更为合规化的调整。
而陆金所之所以选择与名气较小的永诚保险开展履约险合作,其实这里面有一定的底层逻辑。
亟待转型,渊源颇深
永诚保险的主营业务是车险。2012~2017年,永诚财险车险业务持续亏损,亏损额分别为0.53亿元、5.21亿元、3.87亿元、5.07亿元、2.17亿元、1.84亿元。
今年,第三次车险“费改”后,险企的自主定价权扩大,费率下调空间加大,竞争力弱、市场份额小的中小财险公司生存将会更加困难。
(所以,如果不是太抠门,各位请不要买小保险公司的车险)
对于永诚保险这样的中小保险公司,最好的一条出路就是开拓其他业务。
2017年,永诚财险也动荡不断,三换掌舵人。直到2018年第一天,原紫金财险总经理许坚上任永诚保险党委书记,公司才安定下来。
据业内人士描述,许坚其人,性格强势,能力出众。最早在中国人保,后来入职平安保险。从平安保险盐城中心支公司经理一路升到平安保险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2008年奉命创立紫金财险,在带领紫金财险实现连续六个年度盈利后,加入永诚财险。
所以,一个强势有力、和平安保险颇有渊源的新领导,带领永诚保险大胆转型,和平安产险合作,为陆金服提供履约险服务。
这个理由几乎无懈可击,唯有一点让人怀疑,就是永诚保险有没有这个实力吃下这么大一块蛋糕?
国电系统,背景强大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很多时候仰仗的都是背后的股东,只要股东肯掏钱补充资本金,做什么都不是问题。
永诚保险自身是一家中小险企,但背后站着的股东都不简单,基本都是国家电力系统的巨头。
前五大股东分别为华能资本服务(20%)、枫信金融控股(14.95%)、深圳能源集团(7.98)、北方联合电力(7.91%)、大唐集团资本(7.6%)。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是为数不多的几家集齐了7张金融牌照的大型资本。但很多投资人不知道的是,华能集团也集齐了5张金融牌照。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平安位列29名,华能集团位列289位。
因此,永诚保险远不如平安产险,但根基深厚,强过很多中小险企。这是陆金所选择永诚的考量,也是我们投资分析的考量。
04
投资建议
远望认为,长久以来陆金所网贷标(陆金服)的投资逻辑在于三点:
第一,资产端是平安普惠;
第二,有平安产险做第二道风控控制;
第三,由平安产险提供履约险服务。
在这三层逻辑下,陆金服有绝对重仓的理由,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仓位控制在50~80%都是可以接受的。
(之前我看有媒体担心ZZ风险,个人认为这是多虑了。对于平安集团这种体量和盈利能力的企业,ZZ风险在于谁来管,而不在于倒不倒。)
在这次履约险调整后,第一层逻辑没有改变;第二层逻辑有轻微减弱;第三层逻辑有一定程度减弱。
综合而言,个人认为陆金服依然值得重仓,但仓位不宜超过60%。空出来的仓位可以收债转标或者看看其他头部或一线平台。
虽然最后留下的平台不会多,但远望对这个行业有绝对的信心。
等明年4月,陆金所、平安产险和永诚保险年报出来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三家公司合作情况如何。
作者:远望君
简介:之家年度新锐作者。公众号:互金远望号(ID : Fintechywh)。
版权声明:文章系作者原创作品,已授权网贷之家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之家,并注明原作者。
网贷之家专栏现全面公开征稿,如若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兴趣,恰好又喜欢写作分享,可将您的作品发送至editor@wdzj.com投稿。
来源 | 网贷之家专栏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之家。
精彩爆文
阳光保险将上线P2P,保险业第二个陆金所会是谁?
长安责任踩雷P2P,已付赔款近20亿!
细数P2P前辈们走过的“弯路”,2019的网贷行业会变好吗?
十大成语,道尽了2018年P2P投资者的心酸
点亮网贷之家“星标”,就差你了!
除陆金服之外 陆金所居然低调地再开了一家P2P!
当提到陆金所旗下的P2P平台时,市场无疑会想到巨无霸陆金服。然而, 网贷 之家发现,陆金所旗下的另一家P2P平台——地处深圳的前金服,也已低调运营了约半年时间。对比发现,前金服与陆金服在页面设置,产品设置上几乎完全一致,那么,已经拥有一家P2P平台的陆金所和平安,为何又在深圳上线了另一家P2P平台呢?是为了内部竞争?还是布局更大?
网贷之家讯 当提到陆金所旗下的P2P平台时,市场无疑会想到巨无霸陆金服。然而,网贷之家发现,陆金所旗下的另一家P2P平台——地处深圳的前金服,也已低调运营了约半年时间。
通过互联网搜索,前金服的信息非常少。对比发现,前金服与陆金服在页面设置,产品设置上几乎完全一致,那么,已经拥有一家P2P平台的陆金所和平安,为何又在深圳上线了另一家P2P平台呢?是为了内部竞争?还是布局更大?巨头的每个动作,都值得重点关注。
平安在深圳打造另一家P2P平台
前金服官网()显示,前金服是前海金牛贷(深圳)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前海金牛贷)的P2P平台,前海金牛贷是深圳市陆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专注于提供网络借贷中介信息服务的平台。2015年1月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00万元,总部位于深圳前海金融中心。公司披露实际控制人为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开曼)。
网贷之家通过天眼查发现,前海金牛贷的投资方最初为深圳嘉信广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前海金牛贷的股东进行了四次密集变更,2017年9月21日,股东由深圳嘉信广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盛章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10月23日,前海金牛贷股东由深圳市盛章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自然人郑理。
2017年11月14日,郑理退出,股东变更为陆金(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潘飚担任总经理。
2018年1月29日,股东从陆金(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深圳),变更为深圳市陆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增加为10000万元。总经理并未变更。
目前,前海金牛贷的唯一股东定格为深圳市陆金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陆金)。再往上追溯,深圳陆金的控股股东为上海雄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接近100%),而上海雄国的股东包括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平安保险子公司)和新疆同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上海兰帮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林芝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三家投资公司。
至此,经过多轮股东变化,前海金牛贷确定为平安旗下的公司无疑。而从前海金牛贷的前几任股东,深圳嘉信广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股东为两位自然人)、深圳市盛章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为两位自然人)、自然人郑理的信息看,并未看出与平安有明显关联,也即平安在2017年11月从自然人郑理手中收购了前海金牛贷。
工商信息显示,前金服并未直接在陆金所旗下
前金服的最后两任股东,无论是陆金(深圳),还是深圳陆金,均为平安旗下的公司,名字也极为相似,那么,为何在1月29日前海金牛贷的股东还要进行一次内部变更,从前者更换为后者呢?
对陆金(深圳)和深圳陆金的股东溯源来看,陆金(深圳)的上级股东是陆金所(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其股东为一家外资公司Wincon Hong Kong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有可能是后续陆金所上市的主体。而深圳陆金的股东最终是平安集团,中间多级股东并未出现陆金所公司的身影。
由此看,前金服1月29日的股东变更,从工商股权关系上将前金服划到了陆金所之外。此举,或许是为避免给陆金所的上市增加难度,也可能有更深层意义。
数据来源:企查查
数据来源:企查查
不过,前海金牛贷实际又在陆金所旗下,公司官网介绍也称实际控制人是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开曼)。前海金牛贷的唯一股东深圳陆金,其法人为李仁杰,李仁杰也同为陆金所(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
同时,前海金牛贷的监事徐宏图也是陆金所(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监事。
网贷之家也向陆金所一位内部人士询问,其也称前金服确为陆金所旗下的另一家P2P平台。
前金服目前模式几乎克隆陆金服,成交不大
从股权变更的时间上看,2017年11月,前金服被收入平安体系内,业务正是从此开始发力。
前金服与陆金服的首页设置相同
前金服与陆金服在信息披露页面设置相同
前金服的网站与产品设置,同陆金服如出一辙。不过,目前陆金所和陆金服的官网首页可以互相跳转,前金服不可以。
一位陆金服的投资人向网贷之家表示,用陆金服的账户可以登录到前金服,貌似陆金服的投资券还可以在前金服使用,可见账户体系是打通的。二者在产品上,也基本一致。
前金服的产品智享-安e+,期限36个月,期望年 收益 率8.4%,由平安银行存管,平安财险承保。
陆金服的产品慧盈-安e+,产品设置也和前金服一致。
此外,前金服的客服热线400-866-6618转2,和陆金服客服热线400-866-6618转1转4的总机号也一致。
对于两家平台产品有何不同,网贷之家致电前金服客服,客服表示,二者产品并未大的差异,只是属于两个平台。
前金服的官网仅披露了2017年11月和12月两个月的运营报告。2017年11月,前金服累计借贷金额仅1.79亿元。累计借贷笔数0.16万笔。累计出借人数0.34万人,累计借款人数量0.16万人。
而在2017年12月,前金服累计借贷金额达到19.72亿元,比11月增长10倍。累计借贷笔数1.74万笔,累计出借人数2.04万人,累计借款人数1.74万人。
由于前金服已完成的项目就会隐藏,网贷之家仅获取了几天的数据。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前金服于2018年5月10日至2018年5月14日期间,共计发布19个标,累计成交金额为206.5万元。而更完整的数据目前尚不清楚。
而同期陆金服的规模明显要大许多,共计发布7094个标,累计成交金额约为8.74亿元。
根据前金服披露的2017年度财务报告,2017年度前海金牛贷营业收入5812万元,净利润3886万元。
反观陆金服,2017年度营业收入38.2亿,远远高于前金服,但净利润却不及前金服,仅为642.6万。
二者的财报审计机构均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
依托深圳创新优势 平安双P2P策略起步
依据前金服的官网介绍,潘飚是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同时,陆金所的官网显示,潘飚也是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营销官。
潘飚在加入陆金所之前,任职一号店网站运营和销售副总裁,负责一号店网站运营以及市场营销工作;在此之前还任职腾讯电商--易迅网副总裁,负责易迅网运营中心搭建与管理。从陆金所官网披露的管理层团队排名看,潘飚排在计葵生、黄文雄、毛进亮、郑锡贵之后。
从具体员工上看,前金服官网披露正式人员70名,而陆金服为133名。
对于平安为何要打造双P2P战略,以及未来两家平台如何定位,网贷之家采访了陆金所,陆金所方面回应称:“前金服是独立法人的独立运营主体,它未来将依托于深圳的创新优势,偏重于创新业务。”
有业内人士分析,陆金所启动了双P2P战略,却又如此低调,不排除几种可能。一是看好网贷信息中介行业,布局两家平台有利于内部竞争,但目前前金服和陆金服的业务差异性还不明显,模式还在探索,因此暂时低调进行。二是陆金服和陆金所都在上海,平安的总部在深圳,在备案和市场机会上,可以两地尝试,争取先机。
平安陆金所到底是做什么的
平安陆金所是一个网上投融资平台,投资者可以通过平安陆金所进行投资、理财、借款等金融活动。除了为客户提供各种投资之外,陆金所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信息中介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资产增值。
在刚上线的时候,陆金所主要为投资者提供P2P网贷服务,并在2015年成为全球P2P交易量最大的网络平台。不过为了响应监管部门的“三降”要求,陆金所已经逐步将P2P网贷业务转移给陆金服平台,自己则从网贷平台有序转型为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如果投资者想要进行,需要注意以下这些注意事项:
(1)认真查看网贷平台。投资者在进行P2P网贷投资之前,一定要先对网贷平台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看清楚这家网贷平台的资金实力怎么样,是否有完善规范的风控体系,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怎么样,用户的口碑怎么样等。
(2)一定要分散投资。在投资P2P网贷的时候,投资者一定要做到分散投资,将资金分散在三到五个网贷平台里,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同时,投资者用于投资P2P网贷的资金不要超过自己总投资金额的30%。
深度简析 | 陆金所将暂停网贷业务的背后。。。
7月18日,有媒体报道,陆金所计划停止网贷业务,将进行转型。如下图:
随后陆金所做出回应:陆金服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存量产品与客户权益不受影响。
那么大家该如何来看待陆金所将暂停P2P业务的背后呢?
一、近期的监管政策环境
其实网贷行业要求平台待收不得增长是从去年年初的时候,监管层就有明确要求,只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后,监管层再一次加码,要求不仅是平台待收不得增长,另外平台数量,平台当前借贷人数都不得增长,俗称“三降”。前段时间,互金整治小组又喊出网贷机构尽量良性转型退出的口号。这是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主要的监管政策变化。而行业备案从最早原定于去年6月份就实施,后来延期到今年6月,但今年6月份过去后,备案依然无影无踪,其实备案也是变相的再次无限期延期,至于未来是否会做?几时做?怎么做?目前没有人知道,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二、陆金服本身的近况
最近媒体报道陆金所将暂停网贷业务的消息,表面看起来是件负面影响很大的大事,其实对于媒体来说仅仅是报道了一个很简单的事实,真正有投了陆金服的网贷投资人应该清楚,其实早在好几个月以前陆金服几乎就没怎么发新标,尤其是在陆金服有待收的老投资人,是买不到标的,仅仅是刚注册的新人能投标。平台的网贷资产待收规模也从最高峰时候的超1000亿,下降到了6月底时候的900多亿。平台不发标,老用户没法投标,待收自然降,而在媒体曝光平台将停止网贷业务的消息之前,网贷业务其实已经是半停止状态。
至于为什么平台依然在拉新用户去注册投资,这又涉及到陆金所是一家大型综合的 理财 超市,陆金服仅仅是陆金所的网贷板块,用户注册陆金服后,可以被导流进去投资陆金服上面的证券、基金、保险、股票、资管、甚至银行理财等等各种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平台拉新的最终目的不是让用户去投网贷资产,而是希望您进入到其它投资领域。所以陆金服上的拉新用户活动没停,而仅仅是老投资人没法投平台新发行的网贷资产标。
三、通过开鑫、拍拍、宜人看陆金所
跳出陆金所来看网贷。
1、开鑫贷
它的情况有些像陆金服,目前官网上面是很难看到有可投资的新标,开鑫贷的待收也从最高峰时候的6个亿,一路下降到了截止今年6月底的1.3亿,待收已经比最高峰时下降了80%左右,未来平台是否会清盘不清楚,但把待收清零的趋势很明显,因为待收一直降、降、降,降到最后待收就是清零。其实陆陆续续清零了也好,对投资人和借款人都没有任何损失,外面的监管政策即使再大风大浪的变化,其实跟开鑫贷也没啥关系,等大风大浪刮完后,上面真的要求开始备案或者发牌照时,那时候平台再去申请就行。如果等住了发牌照或者过备案的机会,那就赚大了,等不住也没啥损失。
陆金所的弊端就是待收规模太大了,兜底的难度要大的多,但即使P2P的信贷资产不在陆金服上面卖,它还可以通过平安普惠的担保和包装,发ABS(资产支持类证券)产品,或者发资管产品,甚至还能包装到银行的理财产品中、通过信托通道也而可以发ABS。个人信用借贷类资产,它不仅仅可以通过P2P的通道募集资金,它还可以通过定融、信托、私募、甚至银行理财产品等等渠道募集资金,印象中前段时间我们在陆金所上面兜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上还看到平安普惠做担保的个人信用借贷的资产。
说了这么一堆,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即使陆金服上面暂停了网贷的发标业务,但平安是一家几乎持金融全牌照的大金控公司,它不仅可以通过P2P卖信贷资产,它还可以通过其它的募资渠道兜售信贷资产。这种就是传说中那种集齐七张金融牌照,就可以召唤神龙的大金控公司。仅从这一点分析,虽然消化掉900多亿的待收难度比较高,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2、 拍拍贷 和宜人贷
这两家的待收其实也是在略降的,但待收降的幅度不如开鑫贷,没办法,拍拍和宜人的股东背景本质是民营老板在控股。但有一个异常且敏感的信息,不知道是否有投资人留意:宜人贷和拍拍贷的CEO同时下课,拍拍贷的CEO张俊说的是要去西藏度假,后来平台出来辟谣说没有离职,宜人贷的CEO是明确下课由唐宁顶替。这个巧合耐人寻味,要知道CEO可是一家平台的肥差,而且往往也是平台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结合备案无限期延期,上头要求网贷机构良性转型退出,作为P2P平台线上运行的CEO离职,可能它就不是巧合,而是风向变化的一个标志。
四、跳出网贷圈看陆金所
如果只站在网贷领域看平台,可能看到的永远都只是冰山一角。无论是陆金所的网贷业务,还是网贷行业也好,这些都是属于民间借贷的一部分。民间借贷自古有之,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古代叫钱庄或叫典当行,现在叫民间借贷。
最近十多年的民间借贷大量兴起,主要是始于2008年四万亿的大放水,大量的资金放出来后要流向到具体的借款人和企业里面去时,它就需要各种形形色色的金融机构去疏导。曾经个人在自己微信公众号:大佛聊互联网金融(ID:lsdf628)里面就写过一篇叫 《大佛:民间民营借贷公司兴衰史!》 的文章。2008年的4万亿大放水出来后,银行要把钱放给民间的具体的有需求的个人和借款企业,但这些个人和借款企业的资质又很差,没法通过银行直接放贷给他们,所以有段时间就兴起大大小小的民间担保公司。最顶峰时期,金融一条街上就有很多家民营担保公司,他们当时承担的角色跟现在的P2P公司类似,具体的借款人和借款企业就是那些民营担保公司去开发,只不过用的是银行的资金。但这些靠喝血来止渴的民营小企业,哪能承受了太高成本的资金啊!后来因为过多的关联担保、超额担保、或者因为为了扩张放低风控要求,随后那些民间担保公司也是像现在的P2P公司一样大量的倒下,截止到目前有些民间的担保公司都还在勉强运营。现在国有的担保公司要稍微好一些,民营的绝大多数都倒下了,但依然还有极少数能存活下来的。
民间的担保公司这个概念被玩烂了以后,有段时间有限合伙公司也相当火爆。它的玩法就是组建一个有限合伙的公司,募集散户的资金然后拿去借给企业甚至个人,但主要是企业。这期间绝大多数的有限合伙公司为了赚高额的利差,投资人为了赚高额利息和回报,在利益的共同诱导下,绝大多数的资金投放到了民营公司,尤其是民营地产,在房价涨的非常厉害的行情下还勉强能持续,但踩到一两个爆雷项目后,因为以前需要刚兑,其实绝大多数有限合伙类的圈钱公司,也是都倒下了,当然也有活下来的,只是存活率很低。这类公司最疯狂的时候,跟P2P公司一样,直接把门店开到银行实体店旁边或者对面,极少数银行员工还把用户往那类公司引,前些年飞单的现象就是在爆利的条件下产生的。
有限合伙公司歇火后,那帮人哪能消停的下来啊,后来有段时间小贷公司又非常火爆。小贷公司火爆的原因,我认为有部分原因是P2P催生的效果,有些P2P公司没有自己的资产端,需要其它机构给它提供资产,这时候很多小贷公司就有了很大的市场生存空间。最巅峰期的时候,各个地方金融一条街上,一个老板招上十来个员工,就干起来小贷的活,自有的资金在放贷,吃不下的推荐给P2P公司,或者再当个渠道把借款人引流到其它家的小贷公司或者银行。各色各样的方式方法都有,他们也可以帮着借款人做包装,包装好了后就能从金融机构拿到钱。随着网贷的歇火,很多小贷公司也歇火了,尤其是在扫黑除恶的高压状态下,歇火的更多。但无论怎么歇火,依然会有小贷公司存贷,而且有一部分坚持下去的小贷公司拿到了小贷牌照。
五、展望未来
回顾了这么多历史,无论是现在的P2P公司,还是之前的小贷公司、有限合伙公司、担保公司,这些公司都是依附于民间借贷这个躯体上生活的,在不同的时间段,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存在,都会有对应的出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玩法都差不多,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业内有句俗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各行各业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要想一个行业彻底毁灭,那几乎是不现实的。民间担保公司、有限合伙公司、小贷公司歇火这么多年后,也没见这几类公司死绝,反推回来,要想让P2P死绝,那几乎是不现实的,网贷暂行办法都已经出台了,您要想网贷彻底死绝,那估计比登天都还难,而监管层现在喊的口号也是良性转型退出。行业备案暂时没希望,但不代表未来没希望,这么多年的互联网金融下来,像蚂蚁 花呗 、 借呗 、 京东 白条,它也是互联网金融民间借贷形式存在的一种。借款人如果觉得蚂蚁花呗、借呗、京东白条这样的互金公司倒下,然后自己就能不还钱,您觉得现实吗?何止这几家,像陆金所、开鑫贷这些公司即使不做网贷业务,它也是有很大概率能真正的良性退出。而像陆金所将暂停网贷业务转型做消费金融这个事,其实早在去年我们做线下调研时,各家平台就都在喊口号高呼自己是做消费金融的公司,而不是借贷了,以前做车抵贷的,现在也改叫汽车消费金融,以前做个人信用借贷的,现在也叫个人消费金融。
最后民间借贷还是叫民间借贷,只不过在不同时间段以不同的形势存在,现在的P2P公司,未来能活下去的可能就会叫消费金融公司,死掉的那就继续叫P2P吧,反正P2P的招牌都烂了,各种屎尿盆子都可以往P2P身上扣,活下去的当然要给自己再立一块应景且时髦的招牌,美其名曰:消费金融,但本质还是属于民间借贷。
对于陆金所怎么网贷和陆金所网贷最新消息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