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上升
8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在信贷投放方面,要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融资,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投资带消费增就业,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成效明显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从规模余额数据看,中长期贷款占比有较大提高。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22年7月底,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境内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37.25万元,占金融机构本外币境内贷款余额的65.87%,比2011年底的42.3%提高23.57个百分点。从新增规模数据看,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较高。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22年1-7月,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境内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加8.15万亿元,占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加额的57.77%。从不同领域看,中长期贷款同比都保持较高增速。以工业为例,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22年6月底,我国工业领域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2%,其中轻、重工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7.4%、20.2%,制造业领域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7%。2022年3月底,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领域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9%。可见,我国金融机构近年来投放中长期贷款较多,在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中长期贷款向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投放较多。
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看,金融机构需要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整体来看,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经济恢复的基础需要稳固。在需求总体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稳定需求、稳定经济恢复基础。
就长远发展来看,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大规模投资,尤其需要中长期资金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第四次全球制造业大迁移的机会,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中国银行贷款增速最快领域
人民银行统计,2021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上半年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
一、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19.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年末低1.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8.58万亿元,同比少增5809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末低6.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65万亿元,同比少增2.4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年末高1.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6.62万亿元,同比多增1.68万亿元。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5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49.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末低1.5个百分点。
二、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提升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上年末高5.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59万亿元,同比多增7507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85万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比上年末高5.9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2%,增速比上年末高4.5个百分点。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8.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85万亿元,同比多增5680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年末低4.6个百分点。
三、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1余额2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26万亿元,同比多增8324亿元。
2021年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末高0.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65万亿元,同比多增6734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6.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293亿元,同比增长32.9%;助学贷款余额1238亿元,同比增长11.2%。
2021年二季度末,原建档立卡人口存量贷款余额1221亿元;全国脱贫人口2贷款余额8556亿元。
四、绿色贷款增长速度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3余额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比一季度末高1.9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8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68和3.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和19.9%。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上半年增加3295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20.2%,上半年增加3554亿元。
五、涉农贷款增速小幅回落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末低0.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03万亿元,同比多增2072亿元。
2021年二季度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34.7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末低0.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74万亿元,同比多增2823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1980亿元。农业贷款余额4.5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一季度末和上年末分别低2.1和1.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676亿元,同比少增727亿元。
六、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下降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0.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低于各项贷款增速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增速低2.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42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8.9%,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5个百分点。
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年末低3.3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65万亿元,同比减少1.5%,增速比上年末低2.5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6.58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年末低1.6个百分点。
七、住户经营性贷款加速增长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67.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1.03万亿元。
央行上海总部: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358亿元 同比少增875亿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7月15日消息,2019年上半年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今日发布。
一、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358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5亿美元
6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7.8万亿元,同比增长8.0%,较同期全国贷款增速低4.5个百分点。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2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和1.5个百分点。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358亿元,同比少增87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1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3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1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8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08亿元,同比多增106亿元。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80亿元,同比多增55亿元。
6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56亿美元,同比下降13.2%。上半年,外币贷款增加25亿美元,同比少增2亿美元。6月份,外币贷款增加24亿美元,同比多增22亿美元。
二、上半年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增加537亿元,境内非金融企业票据融资增加637亿元
上半年新增人民币住户消费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537亿元,同比多增254亿元;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减少51亿元,同比多减191亿元;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增加283亿元,同比多增168亿元。
上半年人民币境内非金融企业固定资产贷款、票据融资、融资租赁和并购贷款分别增加1046亿元、637亿元、223亿元和220亿元,同比分别少增55亿元,多增526亿元、93亿元和23亿元;贸易融资减少97亿元,同比多减271亿元。
三、上半年非金融企业贷款主要投向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房地产开发贷款减少29亿元
当月新增的本外币非金融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按贷款投向划分,主要投向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三个行业贷款分别增加641亿元、443亿元和268亿元,同比分别少增286亿元、187亿元和58亿元。上半年投向境内大型企业的贷款增加635亿元,同比少增1460亿元;中型企业贷款增加1100亿元,同比少增248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减少152亿元,同比少减236亿元。
上半年本外币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343亿元,同比少增210亿元。按贷款用途分,住房开发贷款增加232亿元,同比少增70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加108亿元,同比少增21亿元;商业用房开发贷款增加220亿元,同比少增26亿元。
四、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8164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04亿美元
6月末,上海本外币存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较同期全国存款增速高3个百分点。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2.2和5.9个百分点。
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8164亿元,同比多增436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123亿元,同比多增192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24亿元,同比多增177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54亿元,同比多增83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713亿元,同比多增1304亿元。6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734亿元,同比多增2694亿元。
6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342亿美元,同比增长9.1%。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104亿美元,同比多增0.5亿美元。6月份,外币存款增加32亿美元,同比多增48亿美元。
五、上半年人民币个人大额存单增加1715亿元,境内非金融企业结构性存款增加1069亿元
分部门看,上半年人民币个人存款中大额存单增加1715亿元,同比多增1115亿元;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增加542亿元和78亿元,同比多增330亿元和562亿元;结构性存款增加262亿元,同比少增478亿元。
人民币境内非金融企业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和活期存款分别增加1069亿元、659亿元和408亿元,同比分别多增4亿元、766亿元和1551亿元;保证金存款、协定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减少949亿元、536亿元和323亿元,同比分别多减2330亿元、少减122亿元和60亿元。
2019年上半年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附表.xlsx
央行2月金融统计数据释放了何种信号?
作者莫开伟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3月10日,央行发布我国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狭义货币(M1)余额59.35万亿元,同比增长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9.19万亿元,同比增长4.2%;人民币贷款余额177.68万亿元,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4529亿元,同比增长12.9%;人民币存款余额217.29万亿元,存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1294亿元,同比增长10.4%。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情况令人基本满意,也表明我国金融业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表明我国实施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适应当前我国客观经济实际。就目前而言,央行2月金融统计数据释放了四个积极金融信号:
2月末 社会 融资规模存量为291.36万亿元,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76.7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表明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它释放了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有所加大的信号 。更说明自去年底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初中央、国务院多次会议,都重视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支持,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千方百计破解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难。1至2月 社会 融资规模存量保持增长态势,表明银行金融机构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在了重要高度,服从国家宏观政策大局,使中央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
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个和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月末低7.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无论是广义货币还是狭义货币,与我国货币信贷投放增长的实际基本相符, 它释放了我国货币信贷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及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基本相协调的有利信号。 一方面货币信贷投放增长,使得企业及居民融资有所活跃,企业存款、居民存款及手持现金都有一定的增长;企业存款增长表明企业融资能力提高,用于生产及流通的资金运作能力提高,扩大再生生活的欲望提高,这对打破因疫情造成的经济低迷态势起到较强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及手中现金增长,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带动消费扩大内需,让中国有足够的韧性来应对外部贸易摩擦产生的负面冲击,也使得居民投资日渐活跃,有利于拉动民间投资增长,更加夯实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基石,对实现经济双循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36万亿元,同比多增4529亿元, 释放了货币信贷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以及企业(个人)贷款需求旺盛的信号。 今年1至2月,我国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体规模达到了177.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增加1421亿元,短期贷款减少269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1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万亿元。这些数据说明,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依然保持以往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实体企业的融资环境将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及帮助中小微企业摆脱融资困局、走出疫情阴影恢复生产奠定了坚实的货币信贷基础。同时,个人短期贷款减少中长期贷款增加也表明银行在落实中央政府及监管部门确定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上的力度持续加大,在消费贷、按揭贷款方面有所收缩,这有利于优化信贷结构,使我国经济向更质量方向转化。
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1294亿元。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8个百分点,它说明2月春节财政机构投放增加、企业发放资金及其他福利增多, 社会 各阶层收入增长。 显然,它释放了我国银行存款机构的存款具有一定潜力、信贷资金来源仍然较为充足的信号。 虽然,银行金融机构存款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并没有到存款负增长的危险时刻,而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各类新兴金融业态的涌现分流了存款、居民投资意识觉醒消耗了存款,这不足为怪,这似乎应是未来一种金融常态。
但同时,2月金融统计数据也凸显了几个需引起重视的金融问题:一是贷款结构虽然趋于科学合理,无论是住房部门的贷款还是企业贷款,贷款结构趋于科学合理,信贷结构有所优化,但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搭配不太相宜。比如2月份增加的1.36万亿元贷款中,住户部门为1421亿元,占比有大幅下降,这是积极可喜的变化,表明对企业贷款较为合理,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基本到位。但贷款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期限不合理,长期贷款1.1万亿元,占新增贷款的80.88%,这不仅会与商业银行存款资金形成错配,也会加大资金供需平衡的矛盾,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安全,也容易掩盖信贷风险。
二是存款增长速度呈进一步放缓态势,这对未来银行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及提高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产生较大的制约。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15亿元,同比多增1294亿元,银行存款总体增长呈越来越缓慢之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2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42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847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61万亿元。这主要是2月春节期间财政下拨各类款项以及发工资福利等因素造成。存款减少的矛盾在未来的经营中将更加突出,需要加快金融创业与经营转型步伐,以应对负债减少带来经营的受限。
三是由于受到存款增长放缓的影响,银行机构存贷比较高,这对未来继续提高信贷运作能力带来很大的不利。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83.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17.29万亿元,存贷款高达84.49%,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已非常之大,虽然现在央行及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存贷比没有纳入必考范围,只是一个参照监管数据,但可看到长此以往,商业银行不可能保持较高的信贷增长速度,必然会收缩资产规模以应对负责规模下降带来的经营风险。
很显然,改善银行金融机构存贷比,需要在资产与负债上同步用力,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存贷比过高的矛盾,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可持续。
而且,从2月金融数据看,应综合考核2月CPI、PPI以及PMI等几个因素,相机择宜调整货币政策,防止货币政策过宽带来物价快速上升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快收缩货币政策以便影响当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恢复以及经济韧性的进一步增强。
同比多增608亿元,上半年邮储银行贷款增量创新高,增长原因有哪些呢?
市场发展比较好,而且获得了比较好的趋势,并且市场经济效益比较高,投资产业比较多,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对于银行存贷款增速同比和银行存款同比增加分析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