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51万,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均消费贷款35,100,这个所谓的消费贷款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说服力了,因为就算是平均收入啊。你一平均那个东西你还参考什么什么东西一到平均这上面,你都得想一想它具备多大的说服力。
现在消费这方面的市场确实是不断兴旺,因为消费市场从下半年来说总体表现是比较亮眼的,因为去年一年疫情的影响,第三产业服务业没有办法正常发展,消费这方面大受限制,今年年初疫情就在疫苗的帮助之下逐渐取消了,可能用取消不太恰当,就是影响已经弱了很多,不至于太过于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了,工作消费之类的自由了很多,所以消费市场在不断回暖。
人们有钱了之后当然就会想着消费的问题了,毕竟赚那么多钱钱都干什么呢,这个消费包括你平常的一些日常,比如出去吃个好吃的,如果你每个月都工作都好好赚钱的话,偶尔出去做个好吃的,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一个月赚80块钱,你出去吃个饭一顿照300块钱吃,您一个月出去3、4次能花多少钱?这个消费已经不低了吧,正常人吃一顿饭300块钱的平均价格,已经完全能满足大部分的饮食需要了。剩下的呢就是买衣服,甚至是昂贵的买房子买车子,这些都算是你本身的消费。
不算房贷的情况下,平均每个人有这个消费贷款的笔数。你会车子的贷款之类的也算吗?所以有贷款并不能说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就不好,比如一个人他25岁他的车子的贷款,有10万块房子的贷款有80万,你说这个人经济状态不好吗?不好的话他房子的首付是怎么做的?车子的首付是怎么做的?他不是没有钱,只是他选择了提前使用自己的这些钱。
人均个人消费贷款为3万元,为何大多数人都会透支消费?
据统计,人均个人消费贷款数额达到3万元,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投资消费呢?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年轻人早已习惯了超前消费,所以他们对于贷款不以为然,再加上生活压力较大,买车买房的压力让很多人不得不贷款消费。
一、消费观念的改变
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渐改变,老一辈人总喜欢省吃俭用,因为那个时候并没有透支消费的观念,也没有贷款一说。既然没有条件,又何谈消费贷款呢?现代年轻人完全不一样了,网上各种各样的贷款,各种超前消费的软件数不胜数,这些软件吸引着年轻人过度消费。而这种消费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
二、生活压力大
如果一个年轻人想在大城市买房,哪怕是倾尽三代人的积蓄,最多也只能支付房子的首付。剩余的房款怎么办呢?只能选择透支消费。所以这也是迫不得已的,毕竟生活压力实在太大,想要靠自己买车买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也就只能依靠贷款的形式了。
三、投资
有人会通过透支消费的方式来进行投资,比方说先透支购买一套房产,两年之后房价翻了整整三倍,把房子租出去之后,利用每个月的房租来还贷款。等房屋贷款全部还完,也就相当于这套房子是自己净赚的,绝对不会亏本的买卖。不过投资需谨慎,毕竟所有投资都是存在风险的,也有很多人做房地产投资亏得血本无归。
因为时代的变更,所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投资消费,这也证明了时代在发展,而年轻人的这种消费习惯也是在银河时代的变化。所以说透支消费无伤大雅,但在消费之前也需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有力偿还后续的还款问题,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让自己负债累累。
浙江人均存款、贷款均超10万,净存款为何只有320元?
作为全国的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一直在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活跃度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如今又加快创建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可以说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高光时刻”。
但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根据最近人行杭州市中心支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5月末,浙江省的 住户存款 和 住户贷款 总量分别为 65281.09万亿元 和 65074.70万亿元 ,如果按照全省6456.76万人来平均,则人均住户存款和贷款分别为 101105元 和 100785元 , 人均净存款只有320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江苏的相关数据。
截至2021年5月末,江苏省 住户存款和住户贷款总量 分别为 72625.82万亿元 和 59926.63万亿元 ,按照人口普查数据,江苏全省人口为8474.80万人,那么人均住户存款和贷款分别为85696元和70712元, 人均净存款达14984元 。相比浙江,江苏的人均净存款 多出14000多元 。
那么又有人说了, 人均净存款多了难道不好吗?其实未必。
对于 银行 而言,贷款投放效率低,则会导致效益增长慢、动能不足;
对于 地方 而言,金融的支持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对于 消费者尤其是工薪族 来说,消费贷款和信用卡是促进消费的主要工具;
对于 个体户 等市场主体来说,有消费市场才有经营业绩,才能提高营业额。
总之,不管是哪一领域, 信贷都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这也就是为什么“消费、投资、出口”是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原因了。
所以,个人认为浙江的发展模式下,人均贷款总量与人均存款相当,是完全科学合理的,说明 社会 经济总体非常活跃。
实际上,人均净存款只是我们计算出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活跃的指标,而不是分辨这一地区的居民是否富裕的指标。如果要看居民是否富裕,除了要看人均净存款之外,还要综合考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净资产等指标。
所以,其实人均贷款是完全可以超过人均存款的,比如下面两种存款少的情况:
1、居民创办企业。 个人负债方面,在银行办理了生产经营贷款,且根据企业需要资金周转速度较快,基本上不会把钱放在银行账户当存款,说明资金利用率非常高,这也可以反映出企业经营成效良好。
2、居民购房住房。 个人薪资收入基本覆盖按揭贷款的还款支出,并不会存下太多存款。
大家知道,浙江是一个民营企业异常活跃的省份,截至2020年6月底,浙江省在册各类市场主体773.44万户,相当于每8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这也是为什么人均贷款数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统计指标虽然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但也要提醒大家:理性看待,合理解读。#全国各地人均存款#
住房户均贷款余额
住房户均贷款余额18.9万亿元
2022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三季度末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其中,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末增速低6.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7213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4%。
2022年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69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三季度末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同时,住户经营性贷款增速继续回升,住户消费贷款增速回落。2022年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74.9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三季度末低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7.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少增4.09万亿元。
2022年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比三季度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68万亿元,同比多增793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7.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三季度末低1.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5.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755亿元,同比少增7646亿元。2022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6.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2、上半年,我国GDP为562642亿元。一季度末,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是62.1%。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信息:
1、住户贷款在总的贷款占比是35.51%左右。
2、居民杠杆率是居民部门的总负债与GDP的比值。62.1%意味着居民总债务占GDP比重超过6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居民杠杆率超过65%会影响金融稳定,目前我国的居民杠杆率已经接近甚至有超过了。
居民负债主要是房贷。
央行数据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6万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年末低5.1个百分点。
整体来说这个增速高于GDP增速,但低于以往房贷增速,主要原因:
1、目前居民负债率处于高位,再继续增长的空间有限。
2、楼市比较冷,房价回调,居民买房热情下降。
央行数据还显示:
2022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1万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年末增速低3.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49万亿元,同比下降0.2%,增速比上年末低1.1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包含开发贷和按揭贷。最近一两年,受不时出现的房企流动性危机以及楼市入冬影响,房企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明显减少。
7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到: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银保监会也表态:支持地方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可以预计,接下来房企融资应该会得到改善,毕竟楼市太重要了,不仅涉及民生,还影响经济稳定大局。
2022 一季度我国房贷总额达 53 万亿,人均房贷负债 14.7 万,说明了什么?
2022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22万亿元,同比增长6%,我国居民的总负债超过了200万亿,人均背债14.7万,国民储蓄率从51.8%降至45%。
我国的房地产总市值,在400~500万亿的量级,就按450万亿来算吧,房贷总额53万亿仅仅只有12%而已。
那么,高负债的年轻人还撑得起房地产的未来么?
房贷问题不是今天的问题,是长久以来困扰着很多人的最大问题,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很快会成为系统性问题。
疫情影响下,很多人的收入都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房贷的债务并没有减少,很多人都无法正常还款,导致信誉受到影响。更不用说那些失业的人。
近五年来,首次增速低于两位数,老百姓确实是买不起,没钱了!目前居民杠杆率最近三年都在60%的高位,也涨不动了!从去年开始,央行不断降准降息,而且从去年开始,除开一线城市,几乎所有城市的都已经放开了调控,不仅如此,甚至已经开始刺激了,比如20%首付,子女买房,用父母的公积金贷款,减免契税等等。但是,房贷数据依然起不来。
2000年开始,我国就是世界第一储蓄大国,8年时间,储蓄率从32%上升到52%,而同期世界的储蓄率为27%,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一路下跌,2020年为44%。虽仍然高于世界水平,但居民负债率已从18%飙升到56%。而现在,中国人总负债200亿,人均负债14.7万。
看看这几年的房贷情况吧
2018年一季度,房贷余额34万亿,同比增长20.3%
2019年一季度,房贷余额40万亿,同比增长18.7%
2020年一季度,房贷余额46万亿,同比增长了13.9%
2021年一季度,房贷余额50万亿,同比增长10.9%
2022年一季度,房贷余额53万亿,同比增长6%。
据央行对三万城镇居民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平均负债率 57%,其中77%的家庭有房贷,房贷占总负债的75%。
通过数据看现实。中国居民70%的负债都集中在房贷上。房贷支出的压力太大了,特别是这两年疫情的影响,大家紧紧的握紧钱包,不敢乱花一分钱。孩子的教育费用、医疗费用,这些都是大的支出项目。断了收入意味着断了现金流,意味着自己的房子成了拍卖房。成了给银行的打工人。
对于还没有买房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困难了。买房的念头恐怕很难有。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家人的帮助,根本就不敢想。年轻人不接盘,房价怎么涨?房子怎么卖?即使涨的,也是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这也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想都不敢想。
人均负债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没什么大的意义。房子目前还是供给大于需求,主要就是就是价格太高。买不买房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是那么执着了,工作稳定有工资收入才是最重要的。国家地产调控主要还是结构调控。
农村居民人均贷款怎么看
反思乡村经济,我们发现乡村经济衰退可能源于现代经济理论的误导。现代经济理论主要应用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而农村的主体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福祉最大化为目标的微弱经济体。在现代市场经济构筑的经济体系内,微弱经济体受到政策的忽略,以及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排斥。”11月18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在“2020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发布的《微弱经济与普惠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0)》中称,普惠金融就是将被传统金融机构排斥的“中小微弱”包容进金融服务体系。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

对于中小企业,银行通常用抵押不动产或质押股权等方式提供信贷服务;对于微弱群体,银行主要通过信用调查或者大数据分析来提供金融服务,而此类群体数量大,信用记录不完善,收入偏低,金融素养和能力也比较弱。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发表主旨发言时指出,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农户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并存,农户想要贷与银行不敢贷并存”的现实性问题。银行方面要加强风控水平,击破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等难点。毕竟“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应该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使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支持。”因此,他表示,不能强行要求银行贷款,信贷资金的本质就是有贷有还,而且要有付息,它不是财政拨款,也不是慈善。
人均贷款代表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人均存款和人均贷款计算公式、人均贷款代表什么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