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等级
贷款风险分类一般有5种,分别是:
1、正常贷款。这种分类是指借款人一直能够按时还款,没有逾期;
2、关注贷款。这种分类是指借款人可以偿还贷款,但是有些因素会影响借款人正常还款;
3、次级贷款。这种分类是指借款人出现了明显的还款问题,需要借款人办理抵押或担保解决;
4、可疑贷款。这种分类是指借款人已经无法按时还款,即使有抵押或担保银行也会有些损失;
5、损失贷款。这种分类是指银行没有办法收回贷款资金,会产生较大的损失。
早期分类
1998年以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种合称为不良贷款,在我国简称“一逾两呆”。逾期贷款是指逾期未还的贷款,只要超过一天即为逾期;呆滞是指逾期两年或虽未满两年但经营停止、项目下马的贷款;呆账是指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确定已无法收回,需要冲销呆帐准备金的贷款。中国商业银行的呆帐贷款大部分已形成应该注销而未能注销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在当时的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办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了。比如未到期的贷款,无论是否事实上有问题,都视为正常,显然标准不明,再比如,把逾期一天的贷款即归为不良贷款似乎又太严格了。另外这种方法是一种事后管理方式,只有超过贷款期限,才会在银行的帐上表现为不良贷款。因此,它对于改善银行贷款质量。提前对问题贷款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常常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随着不良贷款问题的突出,这类分类方法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按照贷款的质量或风险程度划分,一般将贷款分为哪五类?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借款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这类贷款的借款人财务状况无懈可击,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的本息偿还会发生任何问题。
关注贷款是指贷款的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下去,则有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关注或对其进行监控。
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偿还贷款的本息,而不得不通过重新融资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归还贷款,表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可疑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部分损失。这类贷款具备了次级贷款的所有特征,但是程度更加严重。
损失贷款是指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这类贷款银行已经没有意义将其继续保留在资产账面上,应当在履行必要的内部程序之后,立即冲销。
[拓展资料]
贷款(电子借条信用贷款_┘虻ネㄋ椎睦斫猓_褪切枰__⒌慕枨_4_钍且_谢蚱渌_鹑诨_拱匆欢ɡ_屎捅匦牍榛沟忍跫_鼋杌醣易式鸬囊恢中庞没疃_问健9阋宓拇_钪复_睢⑻_帧⑼钢У瘸龃_式鸬淖艹啤R_型ü__畹姆绞浇___械幕醣液突醣易式鹜斗懦鋈ィ_梢月_闵缁崂┐笤偕__圆钩渥式鸬男枰__俳__玫姆⒄梗__保__幸部梢杂纱巳〉么_罾_⑹杖耄_黾右_凶陨淼幕_邸
银行五级分类是什么
一、银行五级分类释义
银行五级分类是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银行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种,后三种为不良贷款。银行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基本标准初步划分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贷款合同,银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贷款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借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二、产生原因
1999年,《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要求各商业银行据此做好贷款风险分类工作。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决定公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下称《原则》),从2002年起,在全国各类银行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目前,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制度,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按季汇总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原则》,制定了贷款五级分类办法,除操作细则或管理办法有所不同外,各类风险贷款的概念与中国人民银行所定义的基本一致。
银行风险等级分为哪四级
1、R1级(谨慎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一般由银行保证本金的完全偿付,产品收益随投资表现变动,且较少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的影响。产品主要投资于高信用等级债券、货币市场等低风险金融产品。
2、R2级(稳健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但本金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浮动相对可控。在信用风险维度上,产品主要承担高信用等级信用主体的风险。
3、R3级(平衡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有一定的本金风险,收益浮动且有一定波动。在信用风险维度上,主要承担中等以上信用主体的风险。
4、R4级(进取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本金风险较大,收益浮动且波动较大,投资较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影响。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银行对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有充分把握。贷款损失的概率为0。
关注贷款
尽管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受到影响,贷款损失的概率不会超过5%。
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需要通过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贷款损失的概率在30%-50%。
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的多少还不能确定,贷款损失的概率在50%-75%之间。
损失贷款
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损失了,或者虽然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从银行的角度看,也没有意义和必要再将其作为银行资产在账目上保留下来,对于这类贷款在履行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应立即予以注销,其贷款损失的概率在75%-100%。
扩展资料
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
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具体是怎样划分的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根据预期的天数来划分的,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分别对应着逾期90天、180天、270天、360天和360天以上。
根据《贷款通则》第四十七条贷款人应当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人应当及时催收逾期的贷款。对项目贷款和公司贷款根据逾期天数将贷款分为逾期90天、180天、270天、360天和360天以上五个档次进行统计,并作为贷款质量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对零售贷款应比照上述规定对逾期天数作更细致的划分。
扩展资料: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 贷款审查应对贷款调查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查,重点关注调查人的尽职情况和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诚信状况、担保情况、抵(质)押比率、风险程度等。
第十九条 贷款风险评价应以分析借款人现金收入为基础,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全面、动态地进行贷款审查和风险评估。贷款人应建立和完善借款人信用记录和评价体系。
第三十七条 贷款人应定期跟踪分析评估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约定内容的情况,并作为与借款人后续合作的信用评价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银监会——贷款通则
对于银行贷款管理制度风险分级和银行贷款风险等级分为哪四级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