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现在为什么不给房地产贷款了啊
银行放慢贷款或暂停住房贷款的原因实际上受到国家法规的影响。为了遏制房价上涨,国家只能通过各种控制手段压抑房价。银行也是其中之一。意味着,这样只会增加银行申请的难度。只要我们“不投机”,稳定市场,稳定土地价格,我们的住房价格就会处于稳定状态。
明确表示暂停受理房贷业务的银行是极少数,大部分银行仍然表示可以受理,只是放款速度有所放缓!
拓展资料: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再次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7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通知》指出,强化监督评价考核,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要求,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其中中资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不得超过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不得超过32.5%;中资中型银行两项分别不得超过27.5%、20%;城商行等中资小型银行不得超过22.5%、17.5%。
截至2021年6月末,六大行中建设银行与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监管要求。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33.72%、32.97%,超出上限1.22个百分点、0.47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程远国首席风险官在该行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中表示:“从短期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调整,将一定程度影响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新增规模和占比,但由于设置了充分的过渡期,存量超标部分将逐年消化,今年的总体影响是可控的。从长期来看,新规有助于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有利于促进个人住房贷款区域和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业务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我国多个城市房贷停摆,这对楼市有何影响?
中国的房价在前几年一直不断的上涨,高房价也给市民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很多打工人就算努力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在大城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子的不断上涨也让很多炒房者从中牟取大量的利益,于是其他市民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参与炒房之中,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购房热潮,很少有人是全款,大部分人都是向银行贷款。而我国多个城市房贷已经停摆,这是比对房价造成不好的影响。
房贷停摆可能会让很多人买不到房子。其实在这些购房者之中,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杠杆买房子,首先付了首付,然后其他的尾款全部向银行贷款,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根本就不能全额买房,必须要向银行借贷,一旦城市的房贷停摆,很多人根本就买不起房子,也买不到房子,这样就会导致房子销量下降。
房贷停摆可能会让房子下降。因为一旦银行不允许贷款,那么大多数人根本就买不起这个房子,而开发商必须要尽快将房子出售,这样才能回笼资金,势必要降价才能引起市民购房,所以可以预见,在未来房子肯定会呈下降的趋势,再也不可能像前几年那样迅速上涨,所以市民一定要理性看待房价,千万不要无脑投资,到时候不仅不会收到利息,反而会亏得一塌糊涂。
政府也已经认识到高房价所带来的危害性。各个城市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限购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压房价,让整个房地产市场恢复稳定性,这样才能刺激消费,让经济迅速发展,在这几年中国的生育率不断的下降,经济发展也持续走低,所以千万不能让高房价干扰经济的发展,一定要让更多的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流入实体经济才能刺激就业。
银行如停止放贷,对房产市场的影响大吗?
将会非常大,因为目前房地产市场行情依然相对火爆,没有贷款支撑的房地产市场难以为继。
换而言之,不仅房地产市场需要银行的贷款,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需要银行贷款。你可以把这种贷款理解为资金手段,也可以理解为金融杠杆,现在社会不可能没有金融杠杆。
一、我先讲一下关于目前房地产行情的情况。
虽然目前有些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依然很贵,特别是那些一线城市,很多人依然买不起属于自己的房子。我们发现随着各地出台房地产措施,目前的房地产行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房价也有所回落,处在小幅阴跌的阶段。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银行也对一手房和二手房市场做出了适当调整,但绝对不可能停止放贷。
二、银行贷款是重要的金融工具。
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那样,没有任何行业可以离开银行的贷款而生存。我可以很夸张的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95%以上的功劳归功于银行。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银行的贷款,一线城市的房价达到了千万以上,没有多少人可以支付几千万以上的全款。即便你在二线城市居住,买一套房子的价格也需要几百万元。
三、银行也不会停止放贷。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房价已经透支了一代人未来几十年的购买力。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如果银行停止放贷了,不仅房地产行业本身会受到影响,半数以上的买房人会出现资金断裂的现象,这会导致很多人资不抵债,最终变卖自己的家产,变成流浪汉。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出现,所以银行也不会停止放贷。换而言之,金融工具是一辆高速前进的列车,唯一能改变的是前进的速度,但不可能停车。
多家银行暂停个人贷款业务 难撼房价上涨动力
多家银行暂停个人贷款业务,购房者“一贷难求”?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广州等一线城市多家股份制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的一些网点纷纷暂停或延迟办理个人房贷业务。银行方面表示,受额度管理限制,已经暂停房贷业务,即使受理,审批申请也将推迟半年。
那么,各地是否果真出现大范围房贷紧缩现象?如果是,银行收紧房贷是否会打击刚性需求的买房者?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受到冲击?而“一贷难求”的背后又是什么?
贷款收紧大势所趋?
据悉,除了广州多家银行暂停房贷。在北京,一些中小型银行放款时间也已拉长至3-4个月。有股价制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的相关客户经理表示,市场情况不太好,放款时间不敢保证,如果到了10月,额度应该会更加紧张。
其他城市方面,比如重庆,有些购房者在临近接房日时也未收到银行方的放款。而青岛的房贷市场,首套房8.5折优惠利率几乎“名存实亡”,只有极个别优质客户能申请到8.5折优惠利率,而承诺做到8.5折优惠利率的银行也越来越少,9折或9.5折利率已成常态,甚至有银行将房贷利率“回归”到基准利率。
为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致电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及光大、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了解上海方面的情况,却发现“房贷风波”并未波及上海。银行方面都可以正常放贷。
各大银行一般第一套住房的贷款利率都在基准利率6.55%的基础上下浮10%到15%左右,第二套住房贷款利率则是基准利率上浮10%左右,在此基础上不同网点会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稍作调整。
而外资银行方面,记者从渣打和花旗了解到,利率基本也与各大国有银行较一致。
面对各地房贷市场不同程度的收紧,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及银行自行风险管控加强,各大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收紧贷款是大势所趋。
他表示,一是经历了“钱荒”之后,银行风控意识普遍加强;而另一方面,相对来说,房贷业务并不“划算”,房贷都打折,而且房贷的年限都很长;而一般小企业贷款利率却可以上浮30%-40%,且企业贷款一般2-3年就能收回。
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成熟规范,银行存在贷款额度和存贷比的双重考核,所以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然更愿意把钱用在其他贷款类别。
上海影响有限
那么,房地产市场有否受到“收紧”房贷的冲击?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走访了上海的我爱我家、仲诚地产等房产中介后,并没有发现“房贷紧张”的气息。我爱我家一位业务人员告诉记者,没有听说任何房贷紧张的消息。中介机构都和固定的银行有合作,因此客户购房后选择中介机构的合作银行,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对口银行会在实施一些银行限制条例时更加宽松,基本在一个月内就能通过审批。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在《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额度紧张导致了一些银行借贷收紧,但这只是暂时性非大规模的现象。虽然如今利率市场化,但在个人房贷方面国家还是有政策导向的,所以不会出现大规模禁止房贷的现象,对于房价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中原地产姚玲珍也表示,银行对房地产都有固定预算,总行定期会对分行有行业指导,住房贷款有时过早放完自然导致年底额度紧张。但这都是阶段性的,而且也只是中小银行,大银行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在她看来,个人房贷虽然回笼周期长,占银行的业务比例也不高,但它对于银行来说却是一笔优良资产,相比企业贷款等业务坏账率要低很多,属于稳定投资。因此对于资源充足的国有银行或一些大的股份制银行来说是绝不会放弃个人贷款业务的。
中外看法矛盾
虽然一些人士寄望房贷收紧而使房价下跌,不过,这似乎是一厢情愿。日前,有消息称,多地酝酿上调基准地价,这或将继续推高本已高企的房价。事实上,随着近期土地市场交易旺盛,在上调基准地价之前,很多城市就已经提高了土地的出让底价。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没有任何的手段能对土地出让的成本进行控制,那么也没有任何手段能代替土地财政来更好地缓解“地方债”问题。
据了解,为了缓解地方债务压力,近年来各地已多次上调基准地价,部分城市上调幅度甚至超过50%。
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地价的上涨自然会抬高房价,但这些都是片面的。就像大家看到房贷紧缩就会和房价联系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一样,看问题还是要综合来看。房贷紧缩只是一小部分银行的短暂个别现象,而基准地价高导致房价高只可能体现在未来一部分新楼盘上,整体房价的走势还要看市场的刚性需求。
在他看来,未来二三线城市房价可能会继续松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半年之内一线城市的房价仍会看涨。
尹伯成表示,未来管控房价还需在商品房限购、提高第二、第三套房产税税率及增加保障性住房三方面继续努力。
不过,见证过土地大泡沫破裂的日本媒体,最近却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担心”起来。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早已摆脱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的窘境,如今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空房现象正日趋严重。地方政府在“城市化”号令下,房地产开发不断推进,“鬼城”迟早会在中国大规模出现。
11家银行按揭贷款“踩红线”, 若银行不给发放购房贷款了,房价会跌吗?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的扩大,需要购房的人越来越多,房地产市场也逐渐火爆起来。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也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如果控制不好,还会造成经济泡沫。所以我国不断的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打击各种炒房行为,让房地产市场可以健康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不断加强,银行的信贷政策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很多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高,贷款难度不断增加。对于银行来说,如果在住房贷款上放入过多的资金,也会影响银行的健康发展。所以很多银行加强了对住房贷款的审批,贷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下降。假如银行不发放购房贷款了,当然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是房房价不一定会下跌,毕竟建房的成本在不断的升高,开发商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不会轻易的下调房价的。
国家对银行住房贷款加强了控制,目的是给房地产市场降温,保证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很多银行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违规发放了住房贷款,也遭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处罚。所以银行从自身利益考虑来说,必然会加强对住房贷款的控制,降低住房信贷规模,和国家的政策保持同步。但是银行不会停止对住房贷款的发放,毕竟这是银行比较大的一份收入,所以对于购房者来说,可能贷款的难度也增大了,审批的时间延长了。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现在非常的火热,也出现了一些违规的行为,比如一些炒房的现象,导致了房价不断的上升,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国家一项长期的政策,不会放松监管。
银行暂停或收紧房贷,原因是为什么?对楼市和购房者有何影响?
最近朋友圈的一些房屋中介,不断发出银行贷款额度紧张,贷款审批严格,利率上调,甚至部分银行已经暂不接件的消息。
主要原因?
是为了落实房住不炒定位,2020年12月3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手颁布了一条关于房贷的重磅政策,即《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并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直接实行。这是对于房地产行业金融监管的一记重锤,为房贷设置了“两道红线”。
第一道红线是房地产贷款占比,指一家银行的全部房地产类贷款(包括个人房贷款、企业房贷)占其全部贷款的比重。大型银行不得超过40%,中型银行不得超过27.5%,小型银行不得超过22.5%,县域农合机构不得超过17.2%,村镇银行不得超过12.5%。
第二道红线是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指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一家银行全部贷款的比重。大型银行不得超过32.5%,中型银行不得超过20%,小型银行不得超过17.5%,县域农合机构不得超过12.5%,村镇银行不得超过7.5%。
“两道红线”其实是旨在收紧消费者购房的银根,一方面对金融机构加上了一个“紧箍咒”,使得银行的贷款不能过度集中于房地产部门,以防房地产市场出现动荡,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抑制了居民加杠杆的浪潮,当前中国居民的负债率上升过快,若不有效引导,很有可能影响金融稳定。
影响几何?
一、影响短期成交,但部分有价值的城市小阳春仍在,银行停贷收紧额度,不管买新房还是交易二手房,交易流程被拉长,难度会更大,短期肯定会影响成交量,尤其是热门城市深圳、广州、上海成交量会明显下滑。但楼市小阳春还在,因为需求还在。
二、一线城市房价短期在难猛涨,但也不会大跌,房贷新规的背后是监管层明确热钱不能流入房地产市场,目的是主基调的四个字,“房住不炒”。我们看到,暂停房贷是从热门城市开始的,都是此轮房价上涨比较猛的城市,房贷新规猛刹车,是为了控制房价,但对短期房价上涨幅度的控制,并不代表放价的下跌。停贷,收紧房贷的本身,目的是不让放价上涨太猛,要控制的是成交量,房价能不能跌还要看供需关系,在热点城市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房价仍很难下跌,针对有价值的城市,还是要赶紧买,赶紧贷,不然可能会真的贷不到。
三、手里现金充足的购房者,市场捡漏机会增多,少部分急用钱的卖房者,耗不起交易流程被拉长的时间,为了早点拿到钱,想全款销售,必然会大幅度低于市场价出手。
四、刚需再度被误伤,每次调控和新政的出台,刚需都会被误伤,尤其是买二手房的改善型购房者,银行收紧房贷,等的时间过长,可能房价又会上涨,买二手房拼的是购房速度和银行的选择。同时,对于征信不好,流水不够的刚需购房者,就更不友好了。
最后总结下,这次房贷集中管理是在资金供给端的收紧,是给居民端去杠杆,中国楼市的 健康 发展已刻不容缓。
关于银行禁止贷款对房价和银行禁止贷款对房价影响大吗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