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的区别
“在岸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的区别
“在岸金融市场”即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即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主要是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真正的完全自由的国际资金市场,它与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一是摆脱了任何国家或地区政府法令的管理约束。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必须受所在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的约束,而欧洲货币市场则不受国家政府管制与税收限制。因为一方面,这个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为了避免主权国家干预而形成的"超国家"的资金市场,它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货币发行国无权施以管制;另一方面,市场所在地的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欧洲货币资金,扩大借贷业务,则采取种种优惠措施,尽力创造宽松的管理气候。因此,这个市场经营非常自由,不受任何管制。
二是突破了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业务汇集地的限制。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通常是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务极其发达的中心城市,而且必须是国内资金供应中心,但欧洲货币市场则超越了这一限制,只要某个地方管制较松、税收优惠或地理位置优越,能够吸引投资者和筹资者,即使其本身并没有巨量的资金积累,也能成为一个离岸的金融中心。这个特点使许多原本并不著名的国家或地区如卢森堡、拿骚、开曼、巴拿马、巴林及百慕大等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三是建立了独特的利率体系。欧洲货币市场利率较之国内金融市场独特,表现在,其存款利率略高于国内金融市场,而放款利率略低于国内金融市场。存款利率较高,是因为一方面国外存款的风险比国内大,另一方面不受法定准备金和存款利率最高额限制。而贷款利率略低,是因为欧洲银行享有所在国的免税和免缴存款准备金等优惠条件,贷款成本相对较低,故以降低贷款利率来招徕顾客。存放利差很小,一般为0.25%~0.5%,因此,欧洲货币市场对资金存款人和资金借款人都极具吸引力。
四是完全由非居民交易形成的借贷关系。欧洲货币市场的借贷关系,是外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的关系,亦即非居民之间的借贷关系。国际金融市场通常有三种类型的交易活动:①外国投资者与本国筹资者之间的交易;如外国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购买本国筹资者发行的证券。 ②本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的交易;如本国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筹资者发行的证券。 ③外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的交易。如外国投资者通过某一金融中心的银行中介或证券市场,向外国筹资者提供资金第一种和第二种交易是居民和非居民间的交易,这种交易形成的关系是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借贷关系。第三种交易是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又称中转或离岸交易,这种交易形成的关系,才是欧洲货币市场的借贷关系。
五是拥有广泛的银行网络与庞大的资金规模。欧洲货币市场是银行间的市场,具有广泛的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银行网络,它的业务一般都是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工具在银行间、银行与客户之间进行;欧洲货币市场是以批发交易为主的市场,该市场的资金来自世界各地,数额极其庞大,各种主要可兑换货币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各国不同类型的银行和企业对不同期限和不同用途的资金的需求。
六是具有信贷创造机制。欧洲货币市场不仅是信贷中介机制,而且是信贷创造机制。进入该市场的存款,经过银行之间的辗转贷放使信用得到扩大,这些贷款如果存回欧洲货币市场,便构成了货币市场派生的资金来源,把其再贷放出去则形成了欧洲货币市场派生的信用创造。
离岸金融业务和在岸金融业务的区别与联系
离岸金融业务是指银行吸收非居民(主要包括: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个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的资金,为非居民服务的金融活动。
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例如﹐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将总部设在巴哈马群岛﹐其业务活动却是从欧洲居民或其它非美国居民那里吸收美元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放于欧洲居民或非美国居民中﹐该公司便在从事离岸金融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岸金融也就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等﹐均属离岸金融。
在岸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资金融通及相关金融业务的场所,典型的在岸市场是外国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存贷款利率差通常在
离岸金融市场,是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其特点为市场交易以非居民为主,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离岸金融市场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它的出现使国际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离岸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而经营这些欧洲货币金融业务的市场则称为欧洲货币市场或境外货币市场。
5.3 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e Market),是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其特点为市场交易以非居民为主,基本不受所在国法规和税制限制。例如,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将总部设在巴哈马群岛,其业务活动却是从欧洲居民或其他非美国居民那里吸收美元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放给欧洲居民或非美国居民,该公司便在从事离岸金融活动。更进一步地说,离岸金融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等。离岸金融市场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它的出现使国际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离岸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
5.3.1 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货币(Eurocurrency),是指由货币发行国境外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该种货币存贷款业务。最早的欧洲货币形式是欧洲美元,即出现在欧洲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美元存贷款业务。在形式和购买力上,欧洲美元与美国美元完全相同,都是美联储发行和流通的货币,但是,欧洲美元不由美国境内金融机构经营,不受美联储相关银行法规、利率结构的约束。欧洲美元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发展迅速,进而又出现了欧洲英镑、欧洲马克、欧洲瑞士法郎、欧洲法国法郎、欧洲日元,甚至欧洲欧元等。而经营这些欧洲货币金融业务的市场则称为欧洲货币市场或境外货币市场。
1.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美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的资金,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了本国资金的安全,将原本存于美国的美元转存到原苏联开设在巴黎的北欧商业银行、伦敦的莫斯科国民银行以及设在伦敦的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资本家为避免其“账外资产”公开暴露,引起美国管制和税务当局追查,也把美元存在伦敦的银行,从而出现了欧洲美元存款。当时,欧洲美元总额不过10亿美元,而且存放的目的在于保障资金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给予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各国援助与投资,以及支付驻扎在西欧的美国军队的开支,使大量美元流入西欧。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刺激战争带来的经济萎缩,企图重建英镑的地位,1957年英格兰银行采取措施,一方面对英镑区以外地区的英镑贷款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却准许伦敦的商业银行接受美元存款并发放美元贷款,从而在伦敦开放了以美元为主体的外币交易市场,这就是欧洲美元市场的起源。
到了20世纪6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1)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
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是欧洲美元迅速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欧洲美元存在的形式首先是美元存款,私人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在欧洲银行存入一笔欧洲美元,归根到底,只能是把原来在美国银行里的一笔活期存款转存到欧洲银行里来。同样,一家欧洲银行贷出一笔欧洲美元,也只能是把这笔原来存在美国银行里的活期存款转贷给借款人。所以欧洲美元的实质是美国银行对外负债的转移,这种对外流动性负债的转移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有着直接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外军事开支庞大,海外投资增加,美元大量外流,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相应地,境外美元数量明显增加。
(2)美国政府的限制措施促使大量美元外流
由于美国国际收支不断出现逆差,趋势日益恶化,所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限制美元外流的措施。如美国政府从1963年起实施利息平衡税,对外国政府与私人企业在美国发行的债券利息,一律征收平衡税,以限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时限制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银行对外信贷。1968年美国政府的金融管制当局正式停止美国企业汇出美元到国外投资。同时,根据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制定的Q条例规定,美国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不付利息,对定期与储蓄存款利率规定最高限额,而在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不受此种限制。另一项联邦储备银行的M条款规定,美国银行对国外银行的负债,包括国外分支行在总行账面的存款,必须缴存累进的存款准备金,而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可以不缴存任何存款准备金。这些措施引起美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不满,纷纷向国外寻求吸收存款的出路。全世界的跨国公司也不得不转向欧洲货币市场,以满足其资金融通的需求。这些因素都大大地促进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
(3)欧洲各国放松外汇管制
西欧主要国家从1958年12月开始,允许出口商和银行拥有外币资金,主要是美元资金。当时,美元是国际上主要的支付和储备货币,西欧各国解除外汇管制,各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美元。这些措施使得欧洲银行的美元存放业务迅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美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大量增加。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无论从市场上的资金供应方面,还是从资金需求方面,都在迅速增加。
从资金供应方面来看,有以下因素促进了欧洲美元的发展:
①美国巨额和持续的对外军事开支和资本输出,使大量美元流入外国工商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手中,它们把这些美元存于欧洲各国银行套取利息。特别是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后,促使更多的美元流入欧洲市场。
②石油生产国的美元。1973年10月油价提高,石油生产国的石油美元收入急剧增加,这些国家将美元收入的一部分存入欧洲货币市场。
③经营欧洲货币市场业务的各国商业银行的分行,为适应业务的需要,常将其总行的资金调至欧洲市场,以便调拨使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为促进其业务的发展,便于资金的使用,也增加在欧洲银行的投放。
④派生存款的增加。欧洲银行在吸收一笔欧洲美元存款后,留存一定的备付金,将剩余资金贷出,而接受贷款的借款人,又将所得贷款存入欧洲银行,这样就像在国内银行体系中所发生的存款派生过程一样,在欧洲货币市场上,也会发生类似的存款派生过程。而且,由于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其派生存款的倍数往往要高于国内派生存款的倍数。
从资金需求方面来看,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以短期贷款为主,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贷款期限多在一年以下。但在70年代后,发生了一些变化:
①1974年以来,石油价格提升,西方工业国及第三世界非产油国出现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开始向欧洲货币市场举债。原苏联及一些东欧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也到欧洲货币市场举债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
②1973年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实行浮动汇率,一些银行与工商企业为了减少汇率风险并投机牟利,增加了外汇买卖,从而扩大了对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需求。
总之,其他欧洲货币是在美元危机中逐渐形成的。各国的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外汇储备,绝大部分是美元,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元的霸权地位日益衰落,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其他硬通货的风潮频繁发生,这就导致美元汇率下跌,进一步降低美元储备的价值。为了减少储备贬值风险,它们开始实施储备多元化措施,在储备多元化的过程中,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动摇,致使当时国际市场上的硬通货,如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等,身价倍增,成为抢购的对象,再加上有些国家对非本国居民的本币存款施加种种限制,而对外国货币存款则不加限制或限制较少,这就形成了“欧洲德国马克”、“欧洲瑞士法郎”等其他欧洲货币。最初的欧洲美元市场,也就逐渐发展成为欧洲货币市场了。
同时,欧洲货币市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的地区分布扩展至亚洲、北美和拉丁美洲。至此,欧洲货币开始脱离欧洲的地域限制。所谓欧洲货币,不一定是存放在欧洲各国的生息资本,只要是货币发行国以外的货币存贷业务,都可以称之为欧洲货币业务。欧洲货币存贷业务多集中于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80年代,伦敦金融市场占整个欧洲货币市场份额的1/3左右。
目前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日趋增大。实际统计时,人们一般以银行的欧洲货币负债额,而不以资产额来测定欧洲货币市场的规模。这是因为银行的资产除了金融资产以外,往往还包括有形资产,而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存款,从是否存缴法定准备金上就可以看出某笔外币存款是否为欧洲货币存款。关于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有多种统计资料,其中以国际清算银行、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和英格兰银行的统计比较可靠。国际清算银行根据与欧洲美元市场有联系的大多数银行的报告,对这一市场的资金总额和净额进行估计。其总额只限于报告国银行的外币负债的总计,它没有把所有有关国家和地区都包括进去,例如巴林、拿骚(巴哈马首都)等地。而且,它只计算呈报银行对非居民的外币负债,而呈报银行对本国居民,包括本国银行和本国金融当局的外币负债则略而不计。因此,国际清算银行对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是低估的。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的资料,在统计方法上和国际清算银行相同,但范围更大。在测度欧洲货币市场总额时,它是将商业银行所有外币负债汇总得出,总额中剔除银行间负债的数字就是净额。不过,它用各国官方关于本国银行的外币资产负债的资料对国际清算银行的估计进行补充和核实,差别不太大。
2.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和弊端
(1)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
第一,促进了资金国际转移的顺利实现,缓解了资金供求之间的矛盾。
第二,扩大了信用资金来源,扩充了欧洲银行的存贷业务,为各国跨国公司筹措外汇资金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
第三,促进了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
第四,促进了各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
(2)欧洲货币市场的弊端
第一,损害了各国货币政策自主权。对参与欧洲货币市场的国家来说,当本国央行根据经济过热的信号采取加息政策时,本国企业可以通过欧洲货币市场融入资金,继续投资,抵消加息带来的紧缩影响;反之,当一国采取降息措施刺激经济时,本国资金会调往欧洲货币市场赚取更多的套利收益。所以,对欧洲货币市场依赖越多的国家,该国金融政策的效力和货币政策自主权就会越小。该国银行或者大企业一旦在市场上遭受巨额倒账,就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造成该国货币金融体系的紊乱,甚至威胁到该国的外汇储备体系,引发货币危机。
第二,已成为发达国家向外转嫁通货膨胀的主要渠道。20世纪60年代,在境外美元急剧增加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实行了严格限制资金外流的政策,结果使得美国国内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即通过欧洲货币市场向外转移通货膨胀。此外,虽然欧洲货币市场借贷方便,但利率往往多变,借款国的债务总额中如果浮动利率债务所占比重过大,则可能由于利率的波动引发债务危机,丧失对债务负担控制的主动权。
第三,影响国际金融的稳定。到处流窜的巨额游资正是利用欧洲货币市场实现其频繁的国际转移,时而抢购黄金,时而抢购硬通货,还通过套汇、投资股票和债券等冲击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可以说,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有国际游资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活跃身影。1987年10月,从纽约市场引发的西方股市风暴,主要是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横冲直撞,到处兴风作浪,当股市下跌后,这些资金时而冲向国库券,时而套购硬通货,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甚至迫使西方国家暂时关闭外汇市场。
第四,欧洲货币市场自身存在着结构性缺陷。首先,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欧洲银行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是因为:①借款人除了本国客户外,还有外国客户,或虽为本国客户,但又转手放贷给外国客户,所以具有国际上极为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②借款金额巨大,又缺乏抵押和担保;③有时借款人把资金转借出去,几经倒手后,甚至连最终用款人是谁都不清楚,银行难以与实际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对资金运用情况更是难以深入了解。其次,银行的资金来源多为居民或非居民的短期美元存
上海际岸金融有限公司正规吗
正规。上海际岸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位于上海市,是一家以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上海际岸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商标信息10条,著作权信息2条。
关于海滨金融贷款和海南滨海国际金融中心公司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