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美国大学生的债务问题吗?
在过去十年中,由于家庭试图跟上飙升的大学费用,平均学生贷款债务一直在上升。在美国新闻收集的至少 10 年的数据中,借钱支付学费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学生债务总额首次超过 30,000 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美国新闻在其年度调查中报告的数据,2019届大学毕业生平均借了 30,062 美元的学生贷款。这比 2009 届学生必须承担的借款人多出约 6,300 美元——这意味着学生借款金额增加了 26% 以上。
与此同时,一小部分学生借钱支付大学费用。2009 年,约 68% 的大学毕业生背上了助学贷款,而 2019 年,约 65% 的毕业生借了助学贷款。
在过去十年中,包括联邦和私人贷款在内的平均学生贷款债务总额在某些年份跃升了 1,000 美元以上,但近年来,借款金额仅出现小幅波动,甚至略有下降。该平均值从 2018 年班级的 29,843 美元小幅增加至 2019 年班级的 30,062 美元——增幅不到 1%。
然而,即使平均总债务的这种小幅增加也意味着接近学生可以获得的最大联邦贷款金额,即教育部为大多数本科生设定的 31,000 美元的补贴和无补贴直接贷款。学生贷款借款通常与大学学杂费成本挂钩,根据美国新闻过去 20 年的数据,在排名靠前的私立和公立国立大学(通常以研究为导向并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但在所有排名学校中,2020-2021 年的学杂费实际上低于 2019-2020 年的平均成本。一些专家表示,这是近年来大学在提高价格方面更加谨慎的证据。“部分原因可以通过人口统计数据来解释。2010 年至 2018 年间,本科招生人数下降了 8%,至 1660 万学生。因此,学生人数减少了 150 万,特别是一些私立学校,如果不提高学费,就必须谨慎行事。”他们希望保持竞争力,”私人学生贷款市场 Credible 的总经理 Robert Humann 在给美国新闻的电子邮件中写道。
然而,这些学费和债务数字早于冠状病毒大流行,这可能会影响大学费用和学生借款金额。哈曼预测,如果由于大流行的经济影响而削减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大学可能需要提高学费。他还表示,随着家庭感受到大流行带来的经济压力,个别学生的平均借贷金额将大幅增加。
学生贷款已经成为许多美国人的沉重负担。根据美联储的数据,2019 年 6 月全国学生贷款债务达到 1.6 万亿美元,该机构还报告称,在 2018 年,每 10 名承担教育债务但仍欠款的人中有 2 人拖欠还款。学生贷款违约率存在严重的种族差异:例如,最近的一项联邦研究发现,在 2011-2012 年学生入学六年后,13% 的白人借款人违约,而违约率为 20%西班牙裔借款人和黑人借款人的 32% 还款。当未来的和回国的大学生权衡是否借钱上学时,他们还应该记住,这些数字只说明了部分情况。
“个人债务总额并没有真正触及人们所经历的核心,”非营利倡导组织学生债务危机的项目主管科迪霍纳尼安说。“我们每天都收到借款人的来信,他们无力支付学生贷款,他们无法将食物摆在桌面上。平均个人债务通常在 30,000 美元左右,但当你看看那些违约的最苦恼的学生贷款借款人时,它们通常是个位数,不到 10,000 美元。”
2018年到2022年云南生源地助学贷款违约率
2018到2022年云南有约20%的毕业生贷款违约率。违约原因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不稳定,收入不确定,使得相当一批获贷学生短期内无力还贷。
银行公开学生信息催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违约率为何越来越高?
助学贷款本来是一项社会福利,专门帮助那些贫困大学生能够上大学。而在他们毕业之后,助学贷款违约率却越来越高。原因除了诚信的原因以外,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说实话,相比于其他贷款,助学金贷款的利率确实不高,即使四年下来全部贷款,毕业之后需要负担的一个月费用也就两百块钱左右,而两百块人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什么?是一件衣裳,一只口红或者其他。确实很渺小,而这渺小的背后,则是物价的高昂。一个普通大学生出校门之后,除特别优秀的同学以外,普通人能找到的工作一个月也就三四千块。
不要以为三四千块很多,在学校三四千可以坚持大半年。而在校外三四千不过一个月的事情。能申请助学金贷款的,一般都是家庭不是很好的同学,只有乡里的一栋老房屋。他们出校后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房子问题。
如果选择在城市工作,那么在城市一定要有住的。大多数毕业生都要选择租房子住,而这也是城里大多数包租公,包租婆的主要收入对象。而一个3室1厅的出租房,三个人合租,每个人要付的房租也接近1000块了。这还是那种条件比较差的。不是说没有租金更便宜的了,但这些不是远在郊外就是特别老旧的房子。
第二个问题就是饮食,学校周围的食品一般来说还可以算是平价。而在大城市中商品实在太贵了,一份两荤一素的快餐平均价格一般在15元左右。而一杯普通的柠檬茶。高的高达十几块,低的也有四五块。也就是说,对于刚出生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光是饮食他们每个月的开销就快接近1000来块。有的人说自己开火,但自己开火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开火,时间不适,价格反而比快餐还贵。
除此之外咱们再算算其他的,出行的费用一个月算200块,通讯费用算50块,水电费算50块。也就是说光为了生存,刚出生社会的大学生就要花接近2300一个月。而他们的收入有多少,平均收入大概也就三四千的样子。如果自己多花一点多,日常的消费就快接近3000一个月,而那3000多块的工资,能剩下多少?
所以助学金那两百块利率虽然不高,但也确确实实是困扰着这些毕业生的。特别是这些毕业生,一般家庭还比较困难,家里会需要支援之类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人的普遍消费都在上涨,而与之相随的收入,也就是工资却并没有上涨多少。这就带来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消费与收入的矛盾。
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下,很多大学生对助学贷款利息的200块都捉襟见肘。至于他们是不是故意不还款,,除了极少数之外,还是不存在主动拖欠的现象。毕竟都是上过大学的人,对法律什么的都有一定了解,如果拖欠能够逃掉,我相信很多人会做。但是现在这个信息社会,即使你想拖欠也是逃不掉的,反而会给自己抹上一些黑点,所以极少存在主动违约助学金贷款。拖欠贷款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收入的原因。
求银行助学贷款违约率等数据。。。
助学贷款违约的利率是你贷款时的利率乘1.5,助学贷款是国家贴息的,但是一毕业就不贴息了,也就是说助学贷款在学校是还的利率是很低的,但是一毕业利率就和普通贷款一样了,如果还逾期,就是正常利率乘0.5的利率计算。钱都不是重要的,最关键的是逾期后你的征信,那是跟随你很长一段时间的东西,以后就算还清了,再到任何一家银行贷款或申请信用卡时,都是有影响的。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
从1999年至今,我国助学贷款政策逐步完善,文章通过对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和评析,分析我国现行学生贷款制度的内在缺陷,并为我国学生贷款制度发展和完善的方向作出了理论探讨。
一、我国学生贷款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征分析
(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萌芽阶段(1986~1999)
我国高校学生贷款制度是在人民助学基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6年7国务院于月批转了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关于改革现行普通高等学校人民助学金制度的报告》,同意在全国85所高校中实行学生贷款的改革试点,然后总结经验,逐步推广。1987年7月,国家教委和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的精神,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正式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助学贷款历史的开端。这一学生贷款制度,是建立在学生免交学费和住宿费的基础上,尽管当时的贷款额不能解决学生的各种消费之用,但毕竟可以解决全部或大部分生活费用,所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其作用是明显的。
(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1999~2003)
199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决定从1999年9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武汉、南京、西安等八个城市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试点工作,并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这标志着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形成。
1.担保助学贷款(1999年9月)
按《管理规定》规定,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除通过原有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等政策获得资助外,还可以向中国工商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申请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其贷款利息的50%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虽然这一学生贷款制度已经突破前期的学生贷款制度的贷款金额和贷款比例方面的限制。但是,由于苛刻的担保制度制约了学生贷款,一方面,申请贷款的贫困学生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另一方面,学校不愿意承担风险,为学生提供保证担保的积极性不高。造成的结果是,越迫切需要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越不能提供有效的担保,越难以申请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困境。
2.信用助学贷款(2000年2月)
面对国家助学贷款陷入困境,2000年2月和8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转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助学贷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关于助学贷款的补充意见》(以下简称《补充意见》),立即终止执行不利助学贷款发展的相关条款,并规定"确实无法提供担保、家庭经济特别闲难的学生以及其他学生均可申请信用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这就为广大贫困学生申请贷款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特别是《补充意见》将8个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范围,其经办由中国工商银行扩大到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并且取消《若干意见》中对逾期不还贷款学生,公布其介绍人、见证人姓名的规定。
3.实行"四定"、"三考核"措施阶段(2002年2月)
200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推进国家中学贷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助学贷款业务相关政策和操作管理办法。国家助学贷款实行"四定"、"三考核"措施。"四定":定学校、定范围、定额度、定银行;"三考核":考核经办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人数和金额、考核已审批贷款人数和合同金额、考核实际发放贷款人数和金额。该政策措施的出台,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到2002年6月末,金融机构统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8.6亿元,共有100.5万学生获得助学贷款。
(三)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阶段(2004~至今)
1.新机制助学贷款
2003年下半年起,国家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但也由此步入了违约高峰,国家助学贷款平均违约率接近20%,银行大面积停贷,致使全国大范围内许多2003级的贫困生无法获得贷款。针对以上问题,2004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对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出了重大的调整和完善:
(1)财政贴息方式的改革。将原规定的整个合同期间国家给予50%贴息的规定改为借款学生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借款学生毕业后贷款利息全部自付;(2)贷款经办银行确定方式的改革。由政府隶属关系委托全国和各省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中标银行须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贷款合作协议;(3)还贷政策的改革。从原有毕业之日起还贷、4年内还清的做法改为借款学生毕业后视就业情况,1至2年后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的方式,借款学生毕业前须与经办银行签订还款协议;(4)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按照"风险分担"原则,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给予经办银行适当补偿(按贷款当年发生额的一定比例,招标时确定,不超过15%),由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担50%;(5)实行借款总额包干制。高校每年的借款总额按在校生总人数20%的比例来发放,每人每年6000元,同时,高校应当积极做好贷后跟踪管理。
助学贷款违约率数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助学贷款违约率数据在哪里查、助学贷款违约率数据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