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要怎么做
商业银行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一般有三种:一般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
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比例,
根据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种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按贷款额的1.5%在年底时根据贷款余额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什么是计提减值?
计提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把这个差额当做损失处理,或从公司利润中抵消,而资产减值的原因可能在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
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存货目前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对企业存货进行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里的“成本”指存货的历史成本。该方法混淆了费用和损失的概念。
【拓展资料】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帐准备;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帐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计提,英文是Accrual ,指计算和提取。
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如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什么是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就是企业在期末应按照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本金的差额,计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委托贷款的本金和应收利息减去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并入短期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项目。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依照《企业会计制度》,“委托贷款”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在期末,企业应对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全面检查,按照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计提减值准备当期,税法并不认可,此时差异产生。但税法又规定:企业委托金融保险企业等国家规定允许从事信贷业务的企业借出的款项,由于债务人破产、关闭、死亡等原因无法收回或逾期无法收回的,准予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扣除。也就是说,计提减值准备形成的差异在税法规定的条件发生时获得转回。因此,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也是时间性差异。会计处理如下:
1、期末计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递延税款借项=本期应计提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借:递延税款(递延税款借项)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期末冲回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递延税款贷项=本期冲回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递延税款(递延税款贷项)
3、收回贷款,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转回的递延税款=结转的委托贷款准备×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递延税款(转回的递延税款)
计提减值准备指什么
会计中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余额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判断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会计中资产计提的八项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其分别是:
1、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
2、对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3、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5、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对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8、委托贷款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除了货币资金、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等外的资产均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金融)怎么计提和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贷款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利息调整(或借记)
应收利息(若存在应收未收利息时)
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利息收入: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此时应将“合同本金×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进行表外登记,不需要确认。)
借:存放同业等(减值后收到的本金或利息)
贷:贷款—已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后续计提减值时不需要再将本金与利息调整转入“贷款—已减值”,因为在第一期减值时已经做过处理了。)
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同时,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表外登记的应收未收利息,减少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金额。
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的:
借:贷款—已减值(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吸收存款/存放同业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贷款—已减值资产减值损失(差额,或借记)。
对于贷款减值计提和贷款减值计提怎么算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