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楼市新政支持二孩三孩家庭买房:增房票,发补贴,提高贷款额度
支持多孩家庭购房需求正成为各地优化调整楼市政策的重要方向。
5月17日,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从优化二手住房交易政策、完善税收调节、更好满足三孩家庭购房需求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在满足三孩家庭购房需求方面,《通知》明确,一是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杭州限购范围内限购的住房套数增加1套;二是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报名参加新建商品住房公开摇号销售时,可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今年以来,多个城市出台针对多孩家庭的购房政策,政策类型涉及优化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发放奖励或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面,与人口政策结合成为当下各地优化调整楼市政策的重要方向,各地积极落实中央精神,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未来将有更多城市跟进优化多孩家庭的购房政策。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仅今年5月以来,就有至少包括浙江杭州、湖南衡阳、江苏南京、浙江舟山、辽宁沈阳、广东东莞、江苏扬州、江苏无锡、江西景德镇、江苏苏州、四川乐山、四川雅安、江西上饶等13城在发布的楼市政策中特别提及多孩家庭住房需求。
限购松绑:4城明确多孩家庭可新增购买1套商品住宅
从5月以来各地发布的政策内容来看,杭州、南京、沈阳、东莞等城市都提到了“二孩或三孩家庭,允许新增购买一套住房”的新政,也有城市明确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购房,可不适用现行限购政策。
以杭州为例,杭州在新政中提及: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杭州限购范围内限购的住房套数增加1套;同时,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报名参加新建商品住房公开摇号销售时,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
南京明确,自5月11日起,生育二个孩子及以上南京户籍居民家庭,可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同时可享受相关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
出台类似政策的还有东莞和沈阳。东莞于5月14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提到,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响应国家优化生育政策的精神,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居民家庭,允许其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沈阳在新政中提及,为满足多孩家庭住房需求,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居民家庭在沈阳行政区域内已拥有2套住房的,可在沈阳限购区域内再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
扬州更加直接。5月9日,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积极支持在扬来扬人才和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通知》,其中提到,在扬来扬大专及以上人才和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在市区购房的,可不适用现行限购政策。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该政策适应了近年来鼓励生育的政策导向,此举也会释放一部分因家庭人口增加而驱动的换房需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提到,类似表述,充分体现了当前各地政策的重要变化,即“限购政策松绑 生育政策鼓励”的结合导向,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即在促进市场交易活跃的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人口生育政策的扎实推进。
贷款额增加:多孩家庭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
除了允许多孩家庭多购1套住房,多个城市出台的政策中明确提及对多孩家庭的贷款额度可在最高贷款限额的基础上上浮。
比如浙江舟山,5月13日,浙江舟山市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等相关政策的通知》,明确同一对夫妻在2013年11月19日(含)后生育二孩、2021年5月31日(含)后生育三孩的职工家庭(以出生证载明时间为准)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或已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住房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贷款额度在最高60万元的基础上上浮20%。
沈阳在新政中提及,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限额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3倍。
扬州明确,对生育二孩、二孩以上(不含二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符合申请条件的,最高贷款额度可在扬州最高贷款限额的基础上分别上浮10万元和20万元。
此外,多个城市推出真金白银的购房补贴。拿景德镇来说,景德镇市常住居民二孩、三孩家庭群体,且子女未满18周岁(截至2022年4月30日),购房时凭户口本或出生证明,分别给予200元/平方米、300元/平方米的补贴。
四川乐山提到,凡是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享受每套购房补贴8000元。凡是购买第二套新建商品住房的,享受每套购房补贴12000元。对于符合国家二孩及以上家庭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享受每套购房补贴5000元,并且此项政策可与前两项叠加享受。
多孩家庭改善需求成楼市调控新方向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指出,众所周知多孩家庭多存在改善性需求,这样的政策出台无疑是为促进市场改善性需求释放,在满足刚性购房需求的基础上,政策重点逐渐转向改善性群体,这样的政策信号意义重大,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重点城市成交产品结构逐步上行,2014年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成交占45.2%,接近总成交的一半,而近5年来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占比不足20%,90-120平方米为成交主力,同时近两年来12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成交占比也在不断扩大。这部分群体大部分为改善性需求。
陈霄认为,本次多城出台针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购房政策,可以说是近期以来松绑政策的一个新方向,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将楼市政策与国家生育水平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合理购房需求的释放,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的目的。从当前来看,各地松绑政策的措施愈加丰富多样,预计后期政策将会不断完善深化,同时也不排除将会有更多城市跟进。
房贷2021年新政策是什么?办理房贷需要注意什么?
关乎到房产贷款的问题现在非常多,因为面临买房的人数很巨大,每个人买房也几乎都会用到贷款,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贷款操作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了,特别是政策上,每一年政策几乎都不一样,房贷2021年新政策是什么?办理房贷需要注意什么?
关乎到 房产 贷款的问题现在非常多,因为面临买房的人数很巨大,每 个人买房 也几乎都会用到贷款,可是随着时间推移,贷款操作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了,特别是政策上,每一年政策几乎都不一样,办理难度也因此有了提升上涨,那么房贷2021年新政策是什么?办理房贷需要注意什么?
房贷2021年新政策是什么?
一年间,央行进行了5次 降息 ,五年以上的 商业贷款 基准利率 从年初的6.15%,降至了目前的4.9%。这一降息幅度,在近年的利率政策中是罕见的。按照大部分房贷的利率调整规则,降息的福利将在次年生效。也就是说,从下个月开始,大部分人的房贷将迎来大幅降低。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调整 个人住房贷款 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在不实施“ 限购 ”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 普通住房 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 首付款 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
2、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 购房贷款 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 改善 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通知明确,对于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个人住房 贷款政策 按原规定执行。
办理房贷需要注意什么?
1、一定要将身份证、户口本、银行流水、工资单、首付款收据等相关资料都准备齐全,且提供的资料必须准确、与真实情况相符,免得因为资料不全或有误影响到房贷审核审批。
2、根据 房屋 总价、自身实际经济情况和还款能力申请合适的贷款额度,若办理的是个人 住房公积金 贷款,还得考虑到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不要盲目申请过高额度,免得办不下来,或者办下来后还款负担过重。
3、申请个人住房 公积金贷款 的话,那在办理前不要随意动用住房公积金。
4、若当前名下负债较多,可以在办理房贷前先将债务给还清,或者先还上一部分再说,好降低个人负债率。
5、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 法对经济收入水平要求更高,毕竟前期还款压力更大,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客户。经济条件不允许前期还款投入过大的话,可以选择 等额本息还款法 。
了解了房贷2021年新政策是什么?办理房贷需要注意什么的问题情况,新政策很明确,相比之前还会有一些好处,福利性政策更贴合大家的想法,在办理贷款问题之中,注意事项多样化的要求,文中所说的必须要看,多记住几个注意事项,就能在后续办理操作过程中减少一些问题出现,效果非常好。
购房贷款新政策2021
2021年房贷收紧,很多银行对征信流水审核比往年都要严格。2021年购房贷款新政策有以下规定:
一、首套房房贷首付比例要求:
1.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首套房90㎡(含)以下的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20%,90㎡以上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2.首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为30%,使用商业贷款买房利率将会上浮。
二、首套房契税要求:
家庭首套房购房面积90平米及以下,契税为1%;购房面积90平米以上,契税为1.5%。
法律依据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 个人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贷款人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
哈尔滨、长春、沈阳上月房价齐跌,东北多城市出新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房子“白菜价”登上热搜,代表性城市土地流拍严重、楼市价量齐跌,2021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东北房地产市场表现欠佳。
据中指研究院百城价格指数,2021年12月,全国100个城市新房均价1.62万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2%;二手房均价1.6万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09%。
具体到东北,哈尔滨、长春和沈阳12月新房均价分别为9660元/平方米、9218元/平方米和9998元/平方米,环比跌幅分别为0.12%、0.04%和0.42%,均低于百城平均跌幅,其中沈阳是全国新房价格跌幅最大的5个城市之一。三个省会城市的二手房价格跌幅均大于新房。
为打通楼市阻梗,东北多地推出购房补贴、购房优惠券、支持房企促销等政策,以期支持合理购房需求,助力房地产市场回归平稳。
楼市表现欠佳
近日易居研究院整理国家统计局数据发现,2021年前11月,黑龙江商品房成交均价同比跌幅居31省市之首,较2020年同期下跌10%。在2021年前11月商品房成交金额涨跌幅中,黑龙江同比下跌18%,为跌幅最大的3个省之一。
不止如此,2021年前11月黑龙江房地产相关指标普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31省市中排名较靠后。如黑龙江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施工面积同比分别下降4%和5%,在31省市中分别排名倒数第2位和倒数第1位。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会,也是东北唯一一个千万人口城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8-11月,哈尔滨新房、二手房连降4月,11月新房环比下降0.7%,是70城中降幅前10的城市之一;11月二手房环比降幅为1%,降幅居70城之首。
房价下降只是其中一方面,易居哈尔滨公司市场部提供的数据显示,7-11月,哈尔滨商品房成交面积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同比降幅在24%-56%之间。整体来看,哈尔滨2021年累计供应面积、商品房成交均价和成交金额同比均处于下降状态,其中全年成交金额418亿元,同比下降36%。
易居哈尔滨副总经理陶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影响2021年哈尔滨楼市的一个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截至12月中旬,哈尔滨在6个主城区先后启动了6轮全员核酸检测。
在疫情之外,人口和产业是影响哈尔滨楼市的深层原因。七普数据显示,哈尔滨常住人口近1001万人,较2010年减少62.6万人。2019年哈尔滨明确要发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和旅游等4个主导产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色文化和旅游业表现不佳。陶汉指出,在哈尔滨的购房人群中,在民营企业及服务行业就业的人很多,这些群体收入受到影响,购买力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哈尔滨是黑龙江、甚至整个东北楼市的缩影。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人口分别为3185万人、2407万人和4259万人,较2010年分别减少646万人、338万人和115万人,人口整体处于流出状态。从产业角度来看,东北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增长乏力,影响经济和收入增长,楼市购买力不足。
多地助力楼市健康发展
东北楼市表现不佳进一步传导到土地市场,作为东北集中供地试点城市,长春和沈阳全年集中供地成交乏力。
中指控股旗下账号土地情报数据显示,12月22日,长春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中11宗涉宅用地9宗流拍,流拍率超80%。12月24日,沈阳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中27宗土地仅8宗成功出让,土地流拍率超70%。
某头部房企东北区域市场研究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沈阳而言,受二手房在售数量多,人口流入较少和之前房价上涨影响,2020年沈阳市场已经出现降温苗头。2021年集中供地试点,对房企资金要求更高,叠加新拍地块楼面价整体较高,去化难度增加,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房企资金压力更大,品牌房企整体缩减拿地计划。
为提振市场,东北三省多市县均推出购房补贴、购房优惠券、支持房企促销等政策。
如2021年9月,长春发布人才和农民购房补贴和购房消费券办理流程,人才和农民购买符合条件的住房分别按50元/平方米和80元/平方米的单价进行补贴。沈阳也有类似人才首次购房补贴政策推出。
再如2021年10月,哈尔滨对符合条件人才购首套房发放购房补贴,最高可获10万元;提出满足一定条件的房企可按栋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将普通标准住宅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按1.5%执行;放宽年限二手房公积金贷款房龄提高至30年等等,多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在省级层面,2021年12月黑龙江从全省层面鼓励本地居民购房,促销售,落实优惠政策。同月吉林明确要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开展购房补贴和贷款贴息工作,支持农民进城购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仅吉林省内,就有长春、吉林、四平、辽源等地针对性推出人才或进城农民购房补贴政策。
陶汉认为由于黑龙江的房地产市场影响因素是综合性的,提振市场的举措在短期内或难产生较大影响。上述负责人也认为由于东北区域人口持续流出,产业发展欠佳,购房补贴等政策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或期待更强力的支持政策。
“就我了解的情况而言,领购房补贴买房的人原本就有购房需求,先买房再领补贴,大部分人并不会因为补贴小幅增加而买房。”该负责人谈到。
沈阳再出手!二套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50%调整为40%
为了房地产市场,5月10日,沈阳市又出手了!
当日,沈阳市房产局、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发文,为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结合沈阳房地产市场实际,现将居民家庭购买第二套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50%调整为40%,具体由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与客户平等协商确定。
接连出手
值得注意的是,沈阳市在近期针对房地产市场可谓是频频出手。例如,4月30日,沈阳市房产局等部门一连发布《关于支持多孩家庭购买自住住房的通知》、《关于提升老年人居住品质的通知》、《关于实施“卖旧买新”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通知》等三个通知。
综合上述三个通知的内容来看,为满足多孩家庭住房需求,提升居住品质,促进人口事业健康发展,经研究,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居民家庭在沈阳行政区域内已拥有2套住房的,可在沈阳市限购区域内再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限额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3倍。
为促进养老事业发展,保障老年人权益,推进房屋适老化改造,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经研究,对有60岁及以上成员的居民家庭,在沈阳行政区域内已拥有2套住房的,可在沈阳市限购区域内再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
为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提升居住品质,方便群众购房,经研究,对于通过“卖旧买新”购房的居民家庭,在沈阳行政区域内已拥有2套住房的,在旧房出让过程中,可在沈阳市限购区域内再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
除了支持多孩家庭和老年人购房之外,沈阳市也在放宽外地人在沈阳购房的条件。
例如,沈阳市房产局、沈阳市自然资源局、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4月29日联合发布《关于优化外地人在沈购房服务的通知》称,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沈阳都市圈建设,方便外地人来沈工作生活,解决住房问题,经研究,非沈阳户籍居民家庭在沈阳市限购区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执行沈阳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政策,不再提供自购房申请之日起2年内在沈阳市连续缴纳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缴存住房公积金外地职工家庭在沈阳市购买自住住房的,可按规定在沈阳市申请住房公积金购房贷款。
4月26日,沈阳市房产局还会同国家税务总局沈阳市税务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的通知》,为消除新冠疫情对我市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减轻群众购房负担,满足住房需求,经研究,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按国家规定执行,由5年调整为2年。
效果待观察
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10日,关于“沈阳市房产局召集各大房企,线下通知从11月11日开始,放松限购限售等一系列房地产限制性政策”的消息就曾经引发了外界的极大关注。
2021年11月11日,一位沈阳市当地的房地产行业人士告诉e公司记者,网上有关沈阳解除限购限售的消息应该是真的,但是因为这个话题关注度太高,所以只能暂缓执行,具体会在什么时候正式实施现在还没有进一步通知。
之后有媒体报道称,沈阳市房产局已正式回复:“近日,网传沈阳市解除限购、限售等政策。经查,沈阳仍执行现行限购、限售等政策,未发生改变,希望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
虽然彼时的救市传闻未能真正落地,但是今年4月26日至5月10日的半个月时间里,沈阳市房产局联合多个职能部门连续发文,这也被外界看成救市意图十分明显。
e公司记者在辽宁省房地产行业协会网站看到,该网站转载了一篇《15万套!库存高居不下 沈阳二手房陷入“困局”》的文章,文章来源是中国房地产网,上传时间是2021年9月6日。
文章中提及:“据统计,沈阳二手房库存大约15万套,全国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排名第二;排名第一是天津,第三是重庆,库存量分别是15.8万套和14.6万套。从库存数量来看三者属于同一量级,不同的是,天津和重庆是直辖市,人口数量不在同一量级。天津人口接近1500万,重庆人口更是超过3000万,沈阳人口仅907万。由于人口少、库存量大,沈阳二手房库存人均占比远超天津和重庆,链家统计的在售二手房数量排名上,沈阳每60人就有一套二手房在售,居全国城市之首。
另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沈阳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共1358万平方米,沈阳2020年户籍人口增长仅5.8万。假设新增5.8万人口全部购房,分摊新建商品房面积人均高达234平方米。”
“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整体并不是很好,加之又受到政策的影响,所以近期包括沈阳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在不停地出台政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但是政策出台之后的效果如何,仍然有待观察,毕竟一些城市的购房需求在此之前已经被透支了,即便现在出台一些政策也不容易拉动。
分析人士:市场成交逐渐接近底部
据张大伟介绍,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定调,非常有利于各省市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出台政策。从现在的情况看,出台政策的城市已经井喷,出台的政策力度也越来越强。
“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压舱石。房地产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所以各地才会在现阶段频繁出台楼市政策。”张大伟说。
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5月1日开始,截止9日下午3点,累计已经有逾18个城市发布了稳楼市政策超过20条。4月全月,全国当月累积房地产稳楼市政策已经超过75次。
张大伟分析说,从各个城市出台的政策内容看,继续是公积金为主,其中接近10城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和降低了首付成数。整体看,目前的稳楼市政策基本都是降低购房者入市难度,包括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购房补贴、降低购房税费等。
“与2021年开年一季度房地产调控全面收紧,学区房 集中卖地 约谈 市场监管成为2021年1-4月楼市调控主要特点相比,2022年楼市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全面宽松。”张大伟表示,今年以来接近120城出台稳楼市新政,4月单月就超过70城发布了各种稳楼市政策,包括福州、郑州、哈尔滨、青岛、广州等热点城市,政策内容主要是促进刚需和改善需求释放。但从政策效果上看,购房者置业信心尚未恢复,市场活跃度仍显不足。
整体看,2022年开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延续了2021年四季度政策方向,随着信贷政策的稳定,各地房地产稳楼市政策频繁发布,最典型的政策内容是信贷首付降低、公积金政策宽松,人才补贴,购房补贴。
“2022年,从中央部委到地方省市,都在出台发力稳定楼市的政策。从市场看,随着政策底部的出现,市场成交也逐渐接近底部。”张大伟认为,虽然信贷政策的持续宽松,放款难已经全面缓解,但因为疫情和热点城市的改善需求信贷政策依然严格,楼市的整体热度上升非常缓慢,市场依然期待更多的稳政策,预计将有更多城市加快政策调整节奏。
楼市松限?沈阳市房产局正式回复:仍执行现行限购限售政策
“近日,网传沈阳市解除限购、限售等政策。经查,沈阳仍执行现行限购、限售等政策,未发生改变,希望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
11月11日,面对网上有关“沈阳解除限购”传言,沈阳市房产局正式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仍执行现行限购限售政策”
11月10日晚,有媒体报道称,“线下通知从11月11日开始,放松限购限售等一系列房地产限制性政策”,进而有网络截图显示,购房政策改为“申报制”“个人按揭贷款认贷不认房”“放宽备案价格”等。
记者在社交媒体看到,很多当地房产经纪人员在转发该政策,希望想买房的人抓紧联系自己。
而从消息传出后,记者询问了多家房企和经纪机构,对方均表示未曾收到相关通知,只是听说网上有传言。
11月11日,沈阳市房产局正式回复:“近日,网传沈阳市解除限购、限售等政策。经查,沈阳仍执行现行限购、限售等政策,未发生改变,希望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
“说明了近期的市场心态”
一段时间以来,沈阳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明显。
9月17日,经历了数次修改和推迟,沈阳完成了原定于在7月进行的土拍,但计划推出的46宗地块,变成了计划出让22宗,并且只有19宗顺利成交。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地块终止交易或流拍。而19宗地块共出让土地总面积145.83万平方米,成交总金额139.04亿元,并且其中的15宗为底价成交。
从《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来看,沈阳房地产价格在2021年间是稳中有涨的。
2021年1月以来,沈阳新建商品房价格普遍保持着环比微涨,1月环比增长0.8%,5月环比涨幅达到了截至今年的最高峰0.9%。
但同比涨幅滑落较为明显。2021年4月以来同比涨幅仅维持在5%以下,和此前同比涨幅接近10%不可同日而语。值得注意的是,9月沈阳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下降0.1%,尚属2021年环比首降。
根据辽宁省统计局数据,沈阳市房地产市场也显得冷淡。
1-9月,沈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42.6亿元,同比增长1.9%,但增幅比1-8月回落4.1个百分点。本年到位资金1024.2亿元,下降17.6%,降幅比1-8月扩大3.6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96.6亿元,下降18.6%;自筹资金445.8亿元,增长8.8%;定金及预收款331.2亿元,下降28.0%;个人按揭贷款137.5亿元,下降39.7%。
2021年8月25日,沈阳市沈北新区房产局还发布了“限跌令”,要求“检查各售楼处销售价格是否存在低于备案价的情况进行销售,有没有私自降价销售行为,对已经降价销售的房源要说明情况”。
对于出台该“限跌令”的通知,当地给出的理由是:“受市场环境影响,我区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严重干扰了我区房地产市场销售和营商环境。”
对于此次沈阳解除限购的传言,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表示:“至少说明了市场近期的心态,对于政策放松的渴求增大。”
关于沈阳买房贷款新政2021和沈阳买房贷款新政策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