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该企业进行抵押贷款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利润获取的主要来源、而抵押贷款作为贷款的重要方式,其中存在的贷款风险、贷款管理等问题、都是造成银行抵押贷款风险频发的重
1/6页
要因素。当前、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前的审核不严格、抵押资产评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都成为银行抵押贷款风险的重要原因。 因此,清楚地认识商业银行抵押贷款中的问题、对于规避贷款风险、提供银行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二、商业银行抵押贷款中的问题
1 .银行与企业利益诉求不同, 目标挑选不慎重的问题突出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基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更倾向于选择实力强、经营效益良好的企业作为贷款对象。而对于企业而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更喜欢选择贷款额度高、审核条件宽松、贷款利率低的银行。 因此,在企业与银行不同的利益诉求之下。银行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抵押贷款的审核条件上、做出过大的放松调整,以至于条件审核不严格,增加了贷款中的风险因素。企业迫于资金周转压力。盲目选择银行抵押贷款。最后出现“只要银行能贷款就行”的贷款心态。这样一来,由于贷款目标挑选不慎重。导致双方利益诉求既无法实现最大化。反而会增加抵押贷款中的不良风险影响。
2.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不全面、抵押资产评估风险因素多
在抵押贷款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全面的分析、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有深入的了解。但从实际来看、银行在贷款发放之前。风险控
2/6页
制员、信贷人员都会到企业进行调查。而调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色彩比较浓重,以至于对企业经营状况等要素无法做到全面了解与分析。此外。抵押资产价值评估不到位。抵押资产不实等问题。增加了银行抵押贷款中所面的风险。一方面。企业为了满足银行发贷要求,在资产数量、资产价值上进行虚假报送、以至于评估人员无法准确判断、造成资产价值评估失真,另一方面。抵押资产评估价值存在较大范围波动、一旦企业出现贷款无法归还、企业中的运输费、基础费等对银行而言、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3.发贷后对企业监管不到位。存在较大的监管漏洞
抵押贷款无论是在发贷之前、还是在发贷之后,都需要进行全程的严格监管,确保抵押贷款的质量。发贷后的监管漏洞。是造成银行抵押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究其缘由。主要在于三点、一是银行发放贷款之后、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到位。甚至企业处于发展的考虑,将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项目之中,这都会增加银行贷款的风险,二是银行对一些资产,如设备。等的监管过于宽松。企业发生故意转移资产,这也会对银行抵押贷款所带来较大的风险。三是企业在未取得发贷银行同意的条件之下,将以抵押的贷款二次抵押,进而对银行利益形成最直接的损害。 因此,抵押贷款发放之后,后续的监管工作要及时跟进,
3/6页
这是降低银行抵押贷款风险的工作重点。监管漏洞的存在。不利于风险的有效规避。
三、强化商业银行抵押贷款风险控制的策略
1 .建立健全分析系统、强化对企业经营状况等的分析
为最大程度地降低或规避抵押贷款发放前的风险,建立健全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商业银行应基于行业的发展状况、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强化外部经营环境在分析中的重要性,其次,强化与税务等部门的协调合作,依托税务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分析真实可靠。再次,引入第三方,如会计事务所,参与。在第三方独立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真实情况有更加全面且准确的了解。为抵押贷款创造基础条件。
2.进一步完善抵押资产评估制度,形成完善的操作细则
抵押资产评估是商业银行抵押贷款风险频发的重要环节、评估制度不完善、操作细节不细化。都会影响抵押资产的评估结果。 因此, 、 1 ,明确资产“现场勘查”要求,确保现场资产勘查全面而有效开展。特别是对资产权属的有效核实,应有效落实。如。企业的房产证、土地证等。都要到登记机构进行确认,了解
4/6页
相关的权属情况、 。2。积极引入地方队资产抵押评估报告进行核实、确保企业资产价值的客观真实性、 、3、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并形成完善的操作细则、提高抵押资评估工作的科学合理性、为银行抵押贷款决定,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切实做好贷后监管工作
抵押贷款发放之后,后续的监管工作尤为重要,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进而规避贷款风险。首先、建立跟踪评价体系。强化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跟踪了解、并在第三方独立参与的情况之下,将对企业评价分析后的结果通过系统反馈,提高监管的时效性、其次,设立“资金”专户。为了防止企业资产故意转移等行为,建立资金专户、可以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再次,建立巡查制度。通过不定期的巡查、强化对企业资产等情况的巡查力度。确保企业资产在抵押期间的正常运行。
贷款风控是什么意思?
贷款风控指的是金融机构通过一些合法的途径,对申请贷款的个人或者企业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与了解,比如对企业的生产规模、核心竞争力、资产规模、经营与前景的评估,对个人的征信情况、此前贷款情况的查询,从而达到对企业或个人在贷款前的风险控制,这对贷款机构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起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拓展资料】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风险控制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总会有些事情是不能控制的,风险总是存在的。作为管理者会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难以承担的损失。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1.风险回避是投资主体有意识地放弃风险行为,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简单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最消极的风险处理办法,因为投资者在放弃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放弃了潜在的目标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会采用这种方法:
(1)投资主体对风险极端厌恶。
(2)存在可实现同样目标的其他方案,其风险更低。
(3)投资主体无能力消除或转移风险。
(4)投资主体无能力承担该风险,或承担风险得不到足够的补偿。
2.损失控制不是放弃风险,而是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是减少实际损失。控制的阶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损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契约,将让渡人的风险转移给受让人承担的行为。通过风险转移过程有时可大大降低经济主体的风险程度。风险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险。
(1)合同转移。通过签订合同,可以将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一个或多个其他参与者。
(2)保险转移。保险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风险转移方式。
3.风险自留,即风险承担。也就是说,如果损失发生,经济主体将以当时可利用的任何资金进行支付。风险保留包括无计划自留、有计划自我保险。
(1)无计划自留。指风险损失发生后从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损失前做出资金安排。当经济主体没有意识到风险并认为损失不会发生时,或将意识到的与风险有关的最大可能损失显著低估时,就会采用无计划保留方式承担风险。一般来说,无资金保留应当谨慎使用,因为如果实际总损失远远大于预计损失,将引起资金周转困难。
(2)有计划自我保险。指可能的损失发生前,通过做出各种资金安排以确保损失出现后能及时获得资金以补偿损失。有计划自我保险主要通过建立风险预留基金的方式来实现。
华夏银行企业贷风控标准
1、贷款用途:贷款用途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不得用于股票投资、股权投资、房地产投资及其他高风险投资项目;
2、贷款期限:贷款期限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一般不超过5年;
3、还款能力:借款企业应具备良好的还款能力,其财务报表应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准则,有较强的财务实力和资金流动性;
4、抵质押物:借款企业应提供有效的抵押物,抵押物的价值应足以抵偿贷款本息;
5、信用评级:借款企业应具备良好的信用评级,其信用评级应高于银行的贷款要求;
6、审查材料:借款企业应提供准确完整的审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财务报表等;
7、合规性:借款企业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其经营活动应合法合规;
8、风险控制:贷款政策应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对贷款风险进行充分控制,确保安全可靠。
企业抵押贷款风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企业贷款风控流程、企业抵押贷款风控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