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逾期账龄m1 m2 M3 各代表 什么意思?
这里的“m”其实是英文“Months”的首写字母,翻译成中文即“月”,所以“m1、m2、m3”是表示一个时间段。 “m1”所指的时间段是“未还款的第二个账单日到第二次账单的最后还款日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内,银行采取的是提醒式催收,并且对未还款项进行罚息,收取滞纳金。 “m2”所指的时间段是“未还款的第三个账单日到第三次账单的最后还款日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内,银行催收员会打电话告知不还款的后果。如有必要会联系欠款人的亲属、朋友,协助欠款人还款。 “m3”所指的时间段是“未还款的第四个账单日到第四次账单的最后还款日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内,银行采取的是强压式还款,催收员会通过电话、短信以及律师函等要求欠款人还款。
拓展资料
贷款术语:
1、月管理费率
所谓月管理费,是以最初借款金额为依据计算利息,而月利率则是以每月的剩余本金为依据计息收费。随着时代的变迁,贷款市场已经涌现出名目繁多的各类收费,其中,月管理费率便是当中的主角,很多时候,它已经取缔了月利率的角色,和贷款利息的关系走得尤为密切。另外,除了二者称呼不同之外,计算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2、一次性手续费率
一次性手续费率,是指办理本次贷款业务,只收取一次手续费,以后不再重复收费。
3、月息X分
月息X分,是民间贷款惯用的术语,这里的“分”指做百分之一。举例来说,若是月息3分,意思就是说每月利息为借款金额的3%,假使贷款10万,用资两个月,利息则是6000元。
4、多头贷款
多头贷款,指借款人同时向多家银行或民间机构借款,以达到资金缺口的有效填补。简单的说就是个人或是企业(一家)向多家银行贷款。
5、循环授信
循环授信的特点是客户获得银行一定的贷款额度后,在期限内可分次提款、循环使用,支取不超过可用额度的单笔用款时,只需客户填写提款申请表,不用专门再次审批,一般1个小时便可提取现金。比较适合个人“额度小、要求急、周转快和零售化”的资金需求特点。
6、不良信用
信用污点,也称不良信用记录。银行客户申请贷款后由于某些原因,造成还款逾期记录,即信用污点。不同银行对个人信用记录审批的尺度不同,随着时间的变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和还款情况也会出现变化,银行并不会一成不变地关注消费者早期的不良信用记录。
房抵贷加权平均账龄计算公式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贷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贷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上述公式的分子“贷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是指贷款在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上述公式的分母“贷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是指贷款的本金余额在会计期间内的加权平均数,其计算应根据每笔贷款的本金乘以该贷款在当期实际占用的天数与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之比确定。计算公式为:贷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贷款本金×每笔贷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为简化计算,也可以月数作为计算贷款本金加权平均数的权数。
为什么账龄越长,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有没有数据支撑?有没有什么事实支撑?或者实证分析?
这是一个很浅显的常识判断。
账龄分析法是按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长短,分析判断可收回金额和坏账的一种方法。通常而言,应收账款账龄越长,其所对应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大。可将应收账款按账龄长短分成若干组,并按组估计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进而计算坏账损失的金额。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贷款拖欠的时间越长,其本息收回的可能性就越小,形成呆账、坏账等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银行应密切关注贷款的逾期情况,除了采取相应的催收政策外,还应提取充足的呆账准备金。因此,可以在分析贷款账龄的基础上,估计其发生呆账的可能性而采用不同比例来计提贷款呆账准备金。
账龄分析可以让模型建立人员了解项目样本过往违约率变化及违约成熟期长短。一般而言,样本应从已达违约成熟期长期的客户中选取,因此我们的分析会从客户申请核准且拨款后开会,观察客户往来多久时发生违约,当发生违约后,该笔样本即被视为违约样本,进而计算每个申请月份再往来期间每个月所发生额累计违约样本。
以借款还款率作为衡量产品好坏的定义,违约率越低,产品越好。
1) 首先记录年份作为X轴的标签,被称为(Vintage)
2) 之后,将违约数据作为Y轴标签。
3) 经过12个月之后,我们可以绘制出借款产品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贷款账龄分析
一、现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计提时间和基础不够合理
(二)计提比例偏低并且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二、账龄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般而言
(2)表中贷款“类别”是按风险程度分类的 (3)
三、账龄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贷款的分类
1/6页
正文
一、现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国有银行防范、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能力,我国自1994年开始,要求各银行按年初贷款余额的0.6%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以后年度每年按0.1%增加,达到1%时,按差额补损;各分行所提取的贷款呆账准备金由总行统一使用。这项制度在当时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各银行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但从近几年执行情况看,笔者认为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计提时间和基础不够合理
现行制度要求在年初按年初贷款余额计提贷款呆账准备金,笔者认为不够合理。因为在年初计提时,其基础是年初贷款余额,即上年末贷款余额,而不是本年末贷款余额,使在本年能够或已收回的贷款也相应提取了呆账准备金,但在当年并没有为其贷款增量提取呆账准备金。这容易造成一种错觉:贷款呆账准备金是为年初贷款余额可能发生呆账、坏账而提取的准备金,即使在本年收回的年初贷款余额部分也应提取呆账准备金,本年贷款增量却不必提取呆账准备金。其实,无论是年初贷款余额,还是当年的贷款增量,只要在本年没有收回,都有可能发生呆账或坏账,从化解风险的角度,都应为它们提取呆账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而按现行制度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只有当本年贷款增量与所收回的贷款金额相同时,呆账准备金才与可能发生呆
贷款账龄测算模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贷款账龄和贷款剩余期限、贷款账龄测算模型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