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贷款难,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
已经出台的主要政策有:一是改进和加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工作。现在,全国92.6%的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二是明确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服务的义务。国家要求金融机构将其在县域内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包括支持农民发展生产。三是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五是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实际情况,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
信用贷款贷不了什么原因?往往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
; 不少人觉得信用贷款是最好申请的,不需要抵押物,也不需要有人担保,只凭借自己的综合资质就可以申请贷款,很方便,但这并不能说明信用贷款毫无门槛,反而因为无任何保证,信用贷款的难度更大些。信用贷款贷不了什么原因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信用贷款贷不了的原因
1、征信不好
所谓信用贷款,那借款申请者的征信肯定极为重要。征信上可以看到基本信息、信贷信息、非金融负债信息、公共信息和查询信息,从这些信息中,贷款机构可以判断借款申请者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可以初步评估借款申请者的综合信用。
如果征信上有逾期这一类的不良信用记录,基本申请信用贷款就很难成功,查询次数太多也不行,这体现了借款申请者对于资金需求极大,按时还款可能存在困难。
2、资产证明不足
虽然信用贷款无需抵押物,但是如果自己有房有车或者有其他资产,提供给贷款机构,可以消除贷款机构的某些顾虑,贷款机构会觉得借款申请者资产优良,还款能力很强,更容易获得信用贷款。
如果自己名下一无所有,无法证明自己的还款实力,申请信用贷款还是有一定难度。
3、工作不稳定
拥有稳定工作的人,在贷款机构看来更可靠,因为这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来源,即稳定的还款能力,经济实力不会突然有变化,比如公务员、教师等职业,一般情况更受贷款机构青睐。
而工作不稳定,朝不保夕的人,其收入来源不明朗,逾期可能性很大,很难成功申请信用贷款。
4、申请的贷款额度过高,工资过低
即便有稳定工作,但工资太低,申请的信用贷款额度过高,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比如一个人工资才四千一个月,年收入不超过五万,申请二十万的贷款,其还款能力远远不足,贷款机构不可能放款。
信用贷款贷不了什么原因都要有,但基本就是以上几个方面,想要申请信用贷款,还是要维护好自己的征信,额度不要过高,结合自己的资质来申请。
如何破解农民贷款难题?
莫开伟 农民贷款难现状在全国具有普遍性,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已成当务之急,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各项惠农政策贯彻实施及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如何破解农民贷款难题,笔者认为应转变“四种观念”,创新“四种机制”,疏通“四条渠道”: 转变农民信用观念,创新信用激励机制,疏通诚信渠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根本点在于激励农民提高信用观念,彻底改变拖贷赖账等不讲信用行为,消除银行后顾之忧。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委会当好信用中介人,直接为农民与银行牵线搭桥;结合创建信用乡村等活动,构建农民信用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农民信用档案信息平台;县财政设立信用专项奖励基金,对按时归还贷款的农民实行奖励,实施贷款与各种惠农补贴直接挂钩的办法,对信用观念差、赖账不还的贷款户扣减或停发惠农补贴,并实行罚款、停止贷款、登记不良信用等惩罚方式,用制度手段增强农民信用观念,疏通好农民诚实守信渠道,为顺利贷款筑牢信用屏障。 转变农民生产观念,创新经营激励机制,疏通发展渠道。农民贷款难的瓶颈在于农业生产分散和抗风险能力弱,而破除瓶颈靠转变农民生产经营观念,在鼓励生产联合、发展专业生产合作社等生产形式基础上,探索出更加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民整体抗风险能力。为此,县、乡两级政府应有所作为:一是构建农业生产激励机制,鼓励种养殖专业能手扩大农村承包规模,对发展农村经济作出贡献的农民进行奖励,发挥好示范激励效应。二是搭建农业信息平台,充当好市场引路人,实现农民生产与市场对接,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生产商情,提高农产品生产市场准确性;鼓励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疏通好农业发展渠道,为顺利贷款筑牢生产屏障。转变银行信贷观念,创新信贷服务机制,疏通信贷渠道。改变农民贷款难,关键在涉农银行确立社会大局意识,转变信贷支农无所作为观念,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大胆创新信贷管理模式:一是小额农业信贷上有新突破,建立乡、村联合审贷委员会,提高乡村干部贷款审批上的话语权,实现贷款全程公开透明,减少盲目性;同时把贷款收回率与乡、村负责人经济利益与政绩考核挂钩,增强乡村干部贷款审查责任感。二是实行贷款差别管理模式,按农户信用等级授信,在授信额度内经审贷委员会同意,简化手续,随时贷款;实行利率激励政策,对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民实行优惠利率、定期提高贷款额度,对信用差的农户实行浮动利率,削减直至取消贷款额度。三是对特色农业和农业专业公司进行重点支持,提高农业信贷规模化效益,疏通农民信贷渠道,为顺利贷款筑牢产业屏障。 转变社会支农观念,创新支农服务机制,疏通扶持渠道。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是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涉农银行很难奏效,需转变全社会支农观念,从撒“胡椒面”式的盲目支农向重点产业、农户转变,从资金救济式支农向农业保险转变。一是在财政机制上创新,用活用好各种惠农政策资金,把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财政补贴的一定比例用于农业生产保险,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二是在金融机制上创新,在县及县以下设立农业信贷银行,将县以下商业银行存款全部转入农业信贷银行,由农业信贷银行发放农民小额信贷并实行最低利率,其呆账和亏损由财政消化;建立农业政策保险机构,设立农业保险基金,将农业生产全面纳入政策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三是加大社会扶农力度,鼓励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与政府建立农民困难救助基金,对遭遇天灾人祸的农民实行救助,提高经济补偿能力,疏通扶持渠道,为顺利贷款筑牢社会屏障。
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总结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以往的不良贷款的清收势在必行,然而这过程中必定会存在很多的阻碍,为了能确保清收的顺利进行,根据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特意对农村信用卡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进行了粗浅的总结以捋清思路。
1、收小额贷款难
总额大、单笔金额小、户数多、分布广是农户不良贷款沉淀下来的几大特点,然而农村经济落后,城镇经济发达,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减小,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不少农户举家外迁,下落不明。
农村信用社人员少、时间紧、工作量大。不少信用社地处偏僻的山地丘陵地带,交通落后,存贷规模小、效率低,配备人员少,装备落后。加之通讯不畅、信息闭塞,小额农户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量大,难度高,清收工作困难重重。
2、处置抵贷资产难
贷款信用社通过协议或者人民法院裁定以资抵贷,高价取得抵贷资产后,不仅变现难,而且成本高,尤其是抵贷资产为房产的,变现成本更高。贷款信用社自行处理抵贷房地产,可省评估费和拍卖费。虽评估费、拍卖费可减,但交易税费难逃,需要交纳两次交易税费。
第一次是从债务人过户到贷款信用社,第二次是从贷款信用社过户到买受人。
3、法收贷难
贷款人采取各种措施,仍不能收回不良贷款本息时,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采取最后一个手段:依法起诉。由于社会诚信不足,执法环境不畅,依法收贷呈现出成本高、效率低、执行难和举证难的特点。
1)成本高:依法收贷从起诉到执行需要缴纳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等。
2)效率低: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依法收贷从提起诉讼到申请执行,应经立案、送达、交换证据、开庭审理、判决、上诉、申请执行等程序,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更有甚者遥遥无期。
3)执行难:依法收贷进入执行程序后,一方面债务人千方百计转移资产,逃避债务;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打通执行关节,调动各种关系向执行人员施加压力。
4)举证难:一方面债务人转移、隐匿资产,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另一方面贷款信用社无法搜集、提供有关债务人财产线索的证据,人民法院无法执行。
4、债务人转移资产花样摆出
部分债务人通过各种手段取得贷款后,想尽一切办法转移资产,逃避债务。
债务人一般通过以下方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
1)通过不正当交易和虚假交易将公司资产转移到关联公司和股东个人名下,造成公司经营困难、资不抵债,通过倒闭或破产,最终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
2)通过低价变卖财产,将资产转移到与债务人串通好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手中;
3)对大量到期债权不及时主张权利,导致债务人到期债权超过诉讼时效;
4)债务人贿赂与贷款信用社工作人员,内外串通。
信用春风巧解贷款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信用贷是什么套路、信用春风巧解贷款难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