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银行贷款被起诉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贷款机构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244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金融机构诉讼贷款效果
金融机构诉讼贷款效果并不理想,消费金融贷款金额往往较小,单笔诉讼效用低、成本高。
扩展:2021年8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提及,消费金融贷款金额往往较小,单笔诉讼效用低、成本高,为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催收环境、保障并提升催收效率,目前已有数家消费金融公司完成了与互联网法院系统的对接(含证据链的上传确认),实现了案件的线上批量受理与审判。根据统计,多达11 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批量诉讼金额占比均超过了20%。其中,海尔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每批次诉讼案件数超过了500件。
《报告》以海尔消费金融为例揭示了互联网法院诉讼保全取得的突破,2019年其与当地法院联合搭建的互联网审判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互联网审判系统由海尔端和法院端两部分组成。海尔端系统在证据齐全后,一键申请立案,同时系统自动生成起诉状及证据目录,并将诉状、证据目录及全套证据一并推送至法院端系统。法院端系统收到案件后,点击同意便完成立案,随后可在法院端系统进行一键分案及排期。排期后司法辅助人员便可进行发诉,开庭当日庭审笔录可自动生成,庭审结束后判决书便自动生成并加盖法院印章,并可实现一键报结、一键归档。
在业内律师看来,司法催收的优势在于其合法性和威慑力。司法催收手段合法合规,并且一旦胜诉能够利用法律效应及威慑力对借款人进行制裁,如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以收回欠款、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到限制高消费等,促使逾期借款人还款,以保障公司资产质量。
然而司法催收并非一招制敌的“利器”。苏筱芮对记者表示,诉讼是消费金融公司催收的一种手段,是否能取得效果,还需要就后续的落地执行情况进行观察,如果胜诉却无法执行,“老赖”消失踪迹,那么也并不能起到“利器”的作用。
记者查阅裁判文书网发现,各消费金融公司动辄成千上万的司法案件中,当法院强制执行时发现借款人失联或借款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不在少数。
例如,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法院在今年7月执行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与刘某新借款合同纠纷案中,在对被执行人刘某新采取了限制高消费措施后,已经穷尽了相关执行措施,被执行人现暂无有效财产可供执行,申请人也提供不出有效财产线索。
贷款被起诉有什么后果
贷款被起诉后果是:如果法院判决债务人,即被告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那么被告应该在履行期内向原告支付相应款项,否则一旦原告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直接在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扣划款项、拍卖、变卖不动产、动产等可供执行的财产。
拓展资料:
贷款逾期影响:
1、逾期不还,会影响个人的信用。贷款人借了银行的钱,逾期不还,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就会留上不良信用记录。以后想申请信用卡、申请贷款,很难,大多会被拒绝,对个人的生产、生活会造成很多困扰。
2、信用贷款不还面临内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高额罚息,可能还需要你支付一定的违约金。连本带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按时还款的结果是更加加大了自己的经济压力。
3、逾期不还,贷款人面临被各种催收。银行或者金融机构都有自己的催收体系,贷款人逾期后,初级的催收会给你发短信、打电话催缴。如果长时间不还,程度严重一些的,甚至会有催收人员的面对面催收,这个逾期人员要有心里准备,还是应第一时间想办法把钱还清,方可解决。
4、长期逾期不还,金额比较大的,贷款人有被金融机构起诉的可能。起诉受理后,法庭宣判完毕,贷款人资产可能会被查封。这是贷款人必须得执行“还款裁决”,否则,法院就会依法查封你名下房产等资产,以拍卖所得,偿还欠款。
5、情节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坐牢。正常来说,借钱不还这类事件都属于民事纠纷,不会上升上刑事层面。但如果一些贷款人拒不执行、坚持不还款,情节严重恶劣的,法院还会追究借款人的刑事责任,按情节而定,情节严重的就会坐牢。
银行贷款逾期被起诉的后果
后果如下:
1、到了还款日期仍未还款的,若借条中约定了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滞纳金等,最终债务人可能要承担除本金、利息以外的违约金。
2、若债权人向法院起诉后经判决你仍不还款的,有可能对债务人的信用产生影响而被列入“黑名单”。这会债务人今后生活中的贷款、出行等行为带来不便。
3、单纯的民间借贷一般够不上刑事责任,但若债务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则有可能会构成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拓展资料:
一、银行贷款逾期多少天上个人信用报告?
银行贷款逾期一天就会上征信。银行贷款在宽限期内,逾期是不上征信的,而过了宽限期,逾期一天都会上征信。由于大部分银行贷款不具有宽限期,因此只要逾期一天,逾期记录就会上传到征信中。因此,银行贷款必须按时还款,没有按时还款就会影响个人征信。
当然,如果用户的银行贷款有还款宽限期,那么逾期一天是不会上征信的,因为还款宽限期最少都会有一天。
二、贷款逾期协商流程是什么?
1、接听电话的态度。可能会有一些银行催收人员语气冲、不耐烦,在对方没有人身攻击的前提下,建议大家放低姿态,寻求最好的沟通方式,表达自己想还款的意愿,千万不要与之对骂,事情不会得到解决,可能会更加恶化。
2、保留证据。信贷业务中最重要的就是保留证据,不管是合同、银行流水、截图还是录音,建议把协商过程都录下来,有助于以后维权。
3、制定计划。银行的目的是收回贷款,借款人的目的是延迟还款,其实总体上来说并不冲突,关键点在时间上,所以可以要求延长贷款期限,或者重新制定贷款合同,适当增加一些利息也可以,不断的进行协商,争取一个有利的结果。
4、“挤牙膏还款”。一般情况下,银行是不会起诉的,不过也有部分银行会采取法律措施,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可以在银行催还款的时候,适当还一些钱,只要保证接听催收电话、积极还钱,就不算恶意欠款。
5、抵押还款。如果名下欠款实在太高了,看有没有可以抵押担保的财产,可以适当还一些,否则银行真的有可能会起诉。
银行贷款的诉讼时效
银行贷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拓展资料】
超出借条的诉讼时效:
一、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尽量考虑通过友好协商,促进当事人双方就原借条、欠条达成的还款协议。如果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该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还款协议应受法律保护。
二、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当事人双方无法协商的,债权人一方可以考虑向对方发出催收到期款项通知单。如果债务人在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三、民事诉讼时效中断的具体情形
1.提起诉讼。
2.申请仲裁。
3.申请支付令。
4.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
5.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6.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
7.申请强制执行。
8.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
9.在诉讼中主张抵销。
10.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11.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对方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签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的,签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亲属或者被授权主体。
由上可知,银行借款合同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若已经超过诉讼时效,双方可以进行协商,促进双方当事人就借条达成还款协议。如果超出诉讼时效,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协议的,债权人一方可以考虑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由法院向对方发出催款申请。
对于贷款诉讼的效果和贷款诉讼的效果有哪些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